———第一届中国电力工程数字化设计(EIM)大赛综述
一场比赛,在全国电力设计企业中掀起了新一轮数字化升级热潮。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对战略机遇的深入领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思辨探索,离不开业内同仁的互促共进。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经历过一番车轮大战之后,不仅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的数字化成果得到了集中展示,那些常年默默耕耘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者们,还第一次有机会走到台前,用他们务实而专业的归纳和总结,给业内带来了满满的惊喜和期待。
从单纯的图纸生产,到三维效果展示和数字化设计,乃至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处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产业链最上游的电力设计企业,正在用自己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走向的敏锐嗅觉,为电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探索着成熟路径。
开创先河的行业盛会
“好,现在请各位评委拿起手中的PAD,对刚刚展示的项目进行现场评分。”随着主持人有条不紊地指示,27位现场评审专家慎重思考,将自己的最终决定输入。
数据统计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不仅台上的参赛选手们屏气凝神,观众席里也是全神贯注。毕竟,这场较量将体现出各个企业数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最高水准,谁都不想错过在这次历史性大赛中展示风范的好机会。
这一天,是12月8日,第一届中国电力工程数字化设计(EMI)大赛决赛在广州精彩亮相。
按照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的统计,共有来自35家会员企业的90个项目参与了本届大赛。经过初赛选拔,共有12项作品入围决赛。担当本次决赛主持人的,是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爱民。
在评委席中,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赵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经 理助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盖其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理事会办公厅主任沈维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设计事业部主任董斌,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勘测设计事业部总经理庞可,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迟宝德等领导,还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达才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无论从赛事规模、评选规格,还是行业影响力上,都可谓空前。正如李爱民在决赛现场所说:“我们举办这项赛事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水平,推进数字化设计能力建设,促进设计手段转型升级,满足电力工程精细化设计和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综合需求,集中展示我国电力设计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成果。可以说,从今天开始,数字化设计这个新领域,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
扣人心弦的车轮大战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简称“协会”)上上下下一起经历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紧张筹备和高效合作。大到赛事名称、组别设置这样的总体规划,小到“评分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展示时间一分钟倒计时”这样的细节之处,都经过了慎重决策。
另一边,对于接到比赛通知的参赛方来说,也大致经历了自我评估、精心准备、发力冲刺几个阶段。有的代表队组织了统一的着装,有的在视频展示、现场演讲等环节进行了周密安排,还有的特别让项目组成员一起登台,用敬业的态度和良好的风貌博得了阵阵喝彩。
初赛的激烈角逐在11月2日~5日于北京展开。按照预定流程,大赛分火力发电工程组、水力发电工程组、送电工程组、变电工程组共4个小组,由四组评审专家分别对相应类别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各组专家在充分探讨大赛评比标准、力求统一把握评分尺度的基础上,按照大赛规定的评审流程,对本组参赛作品进行认真审查,最终得出项目排序,确定入围决赛的项目清单以及获得优秀奖的项目名单。为了保证评委对评分规则理解的一致性,组委会还特别安排全体专家对 《中国电力工程数字化设计(EIM)大赛规则》进行集中学习。
根据规则要求,凡是协会会员单位完成的水电发电工程、火力发电工程、送电工程、变电工程的数字化设计综合应用或单项应用成果,只要遵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遵循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原则,能够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融入到常规 工程设计中,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均可参加大赛。协会负责大赛评比活动的申报组织、申报材料的接收、审查等日常工作,由有关领导、业主代表、企业代表(国内外软件平台厂商)、行业专家等组成的评委会负责大赛评比工作。初赛各组排序前三名进入决赛,初赛成绩带入决赛。
在决赛现场,评委会对各个小组前三名的成果进行现场评比,入围成果根据抽签顺序经过汇报演示、初赛组长点评、专家现场提问、评委现场评分四个环节,以现场评分加初赛分为成果总得分,确定四个组别的最终排序,当场颁奖。
可以说,这是一场用数字化的手段在运作的数字化赛事。没有传统的鲜花和横幅,所有比赛内容都涵盖于数据流转之中,一个大屏幕投影及时传递各类信息,完成了开幕、比赛、展示、打分、颁奖的多重职责。主持人手中的PAD,是现场的总指挥,每个参赛项目的详细资料点击即可查询,所有的评比过程都在镜头、观众与参赛者的注视下进行,高效、直观、生动。此外,关于赛事的各项安排,都有短信实时提醒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应该在比赛的哪个环节做哪些事。
当主持人说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时候,一个动画表情的出现,逗乐了评委,也让紧张的比赛现场多了一点轻松气氛。太多细节上的考虑,都体现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化大赛所独有的吸引力。
现场提问环节,从关系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共性问题,到具体企业工程实践的技术课题,深入地探讨中,对于加速推进电力设计行业数字化升级的思考不断产生出新的火花。
长期投入的切实回报
经历这样高强度的对决,能够入围本身已是一种荣誉。纵观12家获奖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历程,立足发展的超前考虑和坚持不懈的大量投入可谓一大共性。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火力发电工程组,华东电力设计院凭借“虎山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突出重围,获得小组第一名,再次彰显了该院坚持立足高端设计的一贯理念。
而较早走入国际市场的西南电力设计院,则体现了我国电力设计企业在 “走出去”过程中以数字化升级作为着力点的特色。1995年,该院就率先引进了三维设计软件,并于2003年在四川白马1台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项目中崭露头角,开启了我国电力行业实现工程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出图的新时代。目前,该院以工程设计协同管理平台为门户,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管理为核心、数据库为中心、网络为支撑、分布式布局、各平台互通、高效协同的数字化设计方案,实现了多专业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在多个国别市场中营造了良好品牌号召力。
凭借 “500千伏东坡变电站数字化设计”获得变电工程组第一名的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依靠的不是主场优势,而是在数字化设计领域多年的专注与投入。
2009年,该院开始研发“GEDI电网三维协同设计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于2011年7月开始在该院的新建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充分的工程实践和大量深度开发,使得该平台先后荣获2011年度电力行业工程优秀计算机软件一等奖和2012年度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该院副院长黄志秋接到荣誉的时候,颇为感慨:“我们在数字化设计领域中做出的一点小小尝试,就得到了行业同行的肯定,心情非常激动。这次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荣誉,我们唯有通过更大的前行来回报。”凭借 “500千伏浉河变—信阳东变线路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获得送电工程组第一名的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也在数字化设计道路上收获颇丰。该院院长贾志杰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之一,也发表了获奖感言:“感谢业内专家对河南院工作给予的高度认可,感谢协会组织了这样高水平的专业赛事。我们在数字化设计方面的改进提升空间还很大,将在未来进一步投入更大精力、财力和物力。”取得水力发电工程组第一名后,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关叶说:“要想在工程全生命周期、非传统业务等新领域中有所突破,数字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比赛,各个兄弟单位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实力不俗,收获很大。华东院希望在与业内同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为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行业层面的肯定,很感动。感谢协会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长期从事数字化设计这个专业工作的工程师们,能够走到台前来一比高下。”
战略层面的长远思考
没有鲜花,但是有爆棚的掌声和真诚的交流。赛事圆满落下帷幕之后,更多的期待和思索才刚刚起步。
如果从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IT设计时代原点开始回溯,三维动画在招投标演示中的锦上添花,借助设计软件开展的碰撞检查和差错报警,今天看来都只能算是一张入门名片。事实上,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多专业统一平台,也只是走向全生命周期的驿站。
作为协会轮值理事长的赵洁,对此也有更独到的见解:“随着勘测设计业务与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以数据库为基础、以三维设计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将成为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产业链的主轴线,成为推动勘测设计企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成为企业开拓工程建设市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各个企业一定要将对数字化设计的重视,提升到战略高度上。”事实上,数字化设计成果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有力依靠。对于自己的信息化成果,各个设计企业也在比赛中达成了共识:目前,在我国电力行业实施数字化移交的条件已经具备。这些数字化成果,是设计企业技术水平和智慧财富的集中体现。多年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得到市场的回报。因此,数字化移交应该逐渐成为电力设计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而非成为市场竞争中为了提供增值服务而送出的免费午餐。
第一届中国电力工程数字化设计(EIM)大赛获奖名单
送电工程
第一名:浉河变-信阳东变500千伏线路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第二名:中南电力设计院输电线路数字化设计系统 中南电力设计院
第三名:500千伏木棉至从化换流站送电线路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变电工程
第一名:500千伏东坡变电站工程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第二名:福州1000千伏变电站数字化设计应用 西南电力设计院
第三名:焦作东500千伏变电站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水力发电工程
第一名:云南省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数字化设计应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名:锦屏一级水电站数字化设计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名:HydroBIM———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综合平台示范工程: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工程
第一名:虎山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华东电力设计院
第二名:重庆神华万州电厂新建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西南电力设计院
第三名:沙河工程数字化设计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标签:中国电力工程,数字化,设计大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