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检修分公司输电线路无人机班应用无人机在6个领域开展作业,作业范围涵盖了“三跨”输电线路巡查、变电站核相、输电线路电气连接精细巡查、带电取异物作业等,累计完成安全飞行800多架次,巡检杆塔2500多基,发现缺陷510多处。
小小无人机创新大课题
“向上飞行半米,向右半个机身,左偏航15度,瞄准,点火……漂亮!”
9月18日,在220千伏竟陵变电站的出线处,湖北荆州检修分公司输电线路无人机班成员熊立正在娴熟地操作。不远处的上空,一架无人机在110千伏竟钟Ⅰ回线路两旁平稳而精准地进行带电取异物作业。
荆州检修分公司输电线路无人机班成立于2016年3月。团队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经验欠缺等困难,多项成果走在了湖北电网无人机智能巡检的前沿:全省地市公司首家“无人机+”创新工作室、首个专业开展无人机作业团队、首例开展可靠的无人机带电作业、首个全省获得AOPA作业资格的无人机团队。6月16日,该公司无人机代表队参加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从全省16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团体第二名。
在玩中学、学中干
在荆州检修分公司“无人机+”创新工作室,摆放着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工作室负责人王丽萍说:“我们团队现有固定翼无人机两架,多旋翼作业无人机10架,承担近3700千米输电线路的无人机巡检任务。”自2016年3月成立无人机班后,她先后参观了中电联的无人机竞赛以及北京、深圳各地无人机展览,眼界大开。回来后,她提出组建“无人机+”创新工作室,利用无人机平台,实现线路运检的多项功能。
“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仅有3名成员,当时大家都很迷茫,对无人机运用范围认识很有限。”王丽萍说。
方法总比困难多,尽管此前荆州检修分公司在输电无人机领域是空白,也没有专业的老师,但利用年轻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大家在玩中学、学中干。为了让团队尽快掌握无人机巡视线路这一前沿科技,该公司搭建平台提供资源保障,充分调配师资与软硬件等资源,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练全天候指导,现场讲解无人机的构成、工作原理、控制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团队成员自主上网寻找培训视频、课件等资料,加大团队知识储备。
“我们在练习使用无人机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查百度、问厂家技术员、找书籍……大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就是要闯出一条路来。”团队成员蔡熠回忆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荆州检修分公司无人机飞行团队横向扩展到新闻中心,纵向开始向县(市)公司推进。飞行人员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13人,现在每个运维班组都有员工能操作无人机。
深化技术创新和应用
“创新的动力源于作业实际,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人身、电网设备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王丽萍说。无人机团队在多次使用无人机智能巡线后,发现其在电网运维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起初,由于对“飞行器”一无所知,他们就泡各种论坛,寻找民间高手请教,走遍了城区大大小小的电子器材城,专心致力于研发一代无人机。
“不但要能喷火,还得在带电环境下喷。”团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普通的无人机,只要火舌一接触或靠近高压线,就会被直接吸过去。如果能够试验成功,这将是一次零的突破。经多次试验,工作室最终研发出先喷洒雾化水珠状的汽油作为燃料,点火后立即熄火以避免电场力作用,当飘挂物燃烧时适时再度喷洒燃料助燃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1月5日,竟陵变电站运维人员在巡查时发现110千伏竟钟Ⅱ回1号塔C相导线上悬挂了一只气球。气球悬挂在高空随风摇摆,随时有可能导致线路跳闸,人工攀爬铁塔清除气球难度较大。面对这一情况,巡检无人机“临危受命”。王丽萍和队员们操控喷火无人机迅速起飞。无人机升至24米高空后,在距离气球3米处悬停,待风停间隙,无人机将喷口对准导线上的气球喷出火焰,气球瞬间燃烧殆尽。不到10分钟,导线上的气球被清除。
“无人机带电作业环境下喷火”这一课题的成功给团队增添了极大信心。王丽萍带领技术人员成立QC小组,开始研发适用于输电巡检各种情况的无人机。她说,团队集思广益,并向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很快,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先后研发了放线无人机、宣传无人机、长续航无人机。
“由外部公司设计的巡检无人机动辄上百万元,而我们的巡检飞行器成本只要两万元。”王丽萍介绍。近年来,“无人机+”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累计解决生产中各类实际问题70多项。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无人机,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