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淄博供电公司的创新成果涌现。跨界,成了他们在创新工作中的新名词。从一个领域的专题创新到多领域融合的迭代思维,这让创新变得越来越奇妙。
跨界创新更奇妙
专业跨界,单工种创新成了多工种协作
“我们的这个创新成果,是营销专业和运检专业跨界联合的结果。”淄博供电公司营销人员于磊说。
11月8日,淄博市高新区街子村村民耿伟的平房顶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划一,于磊和同事正在调试分布式光伏电源智能并网接入装置。
近两年,申请光伏发电并网的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于磊在服务中发现,有相当多的用户还一直在观望。于磊介绍,导致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经济。分布式光伏电源施工有比较高的专业性,配套的电气元件价格高导致安装成本居高不下。市面上关键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电源侧的安全策略,停电跳闸需手工送电,费时费力,缺乏智能化设计。于磊说,这给他们的创新小组带来了新课题。
“我们对创新成果有定位、有目标,但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于是我们想到了跨界。”于磊联系单位运检部门技术人员,一同攻克技术难题。为改善客户体验,制作智能互动的界面设计,他们又把党群部的专工拉进了创新小组。
在多工种联合攻坚下,他们将模块化设计、预警同期并网等技术全部装进一个“箱子”。很快,分布式光伏电源智能并网接入装置“出炉”,实现快速接入、安全接入、智能接入三大功能。
“这个装置采取即插即用设计,节省了安装时间,而且集成到一个封闭的箱子,不怕雨淋,也不怕粉尘。”于磊说。现在,由于运行可靠、价格低廉,这套装置已经从淄博市走向了山东省,安装应用了1600余套,每套能为客户节省成本1000余元。
行业跨界,从其他领域吸收创新思路
线路检修和工器具制造,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在淄博供电公司高新分中心配电运检班班长、“便利电创新小组”组长李海舰眼里,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李海舰的日常工作是检修配电线路。去年秋天,检修工作繁忙,他一天内爬了12次电杆,基本都是操作户外的柱上智能开关控制器。李海舰和他的小组成员开始思索:能不能造一个不需爬杆就可以轻松操作的智能操作杆。
李海舰和同事走进设备制造厂家的车间,学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铣、锉、磨、车技能,还到高校请教老师如何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杆。最终,创新小组用一年时间成功制造出多功能智能开关控制器操作装置,并投入使用。11月10日,在10千伏化工线停电检修现场,操作人员在地面手持该装置,用时仅1分钟,就轻松完成智能开关的控制和关闭。同时,杆顶自带高清无线摄像机在照明灯的配合下,操作人员仔细检查了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拍照,保存到手机APP上备查。
“你看,我们的智能操作杆还有带电报警功能、多类型合一操作头等,各种各样10千伏户外柱上智能开关的控制单元都能操作,在地面上就能完成拨动控制旋钮、操作开关分合闸等工作。”李海舰说。他们现在管理着330台智能开关,使用该工具每年能节省成本近10万元,节省时间达1000小时。
技术跨界,把人工智能引进创意创新
如果有这么一副智能眼镜,戴上它走进变电站,身边的电网设备数据、隐患地点等全部显示在眼前,并对现场各类违章行为、危险位置自动扫描和告警。运维人员和检修人员遇到疑难问题,眼镜还能立即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由专家组远程指导精准作业。这样的一副眼镜,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淄博供电公司信通中心的创新小组,正在一步步去攻关。今年7月,该创新小组引入人工智能,提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现场作业安全精准管控系统”的构思。
项目领头人王会诚介绍,电网快速发展,巡检压力和现场作业风险不断增加,如果有一个全景、实时、智能化的现场作业安全精准管控系统辅助现场人员工作,对作业现场进行动态监督、实时掌控,并及时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就可以更好地强化本质安全。
基于此想法,该小组对这个创新构思不断地完善。他们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虚拟电子围栏,在眼睛视野中以红色、绿色区分非工作区域和工作区域,对工作人员误入、误动行为自动识别、告警和阻止,避免对一次、二次设备的误动。眼睛中内嵌卫星定位和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指示前进路径及设备位置。同时,借助后台服务器集群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精准辅助分析故障缺陷,与各生产系统进行安全数据交互,实现主动发现,超前预防。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跨界创新,山东淄博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