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以来,气温持续偏低,雨雪和冰冻天气不断,浙江省丽水市高山地区出现了线路覆冰、毛竹倒伏压迫等情况,致使线路故障停电。丽水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抗击冰雪保供电,同时运用新设备和新技术,保障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缩短抢修和停电时间,为广大群众提供可靠供电。
线路融冰不停电
“木栗143线融冰143A开关由冷备用改运行……”1月29日,浙江省首个配网融冰装置试点——缙云10千伏木栗143线麻地头融冰装置投运,为大洋山区客户可靠用电提供有力保障。
大洋镇位于括苍山脉中段,地处偏远,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历年都是浙南地区防冰冻保供电的重要前哨。2017年,大洋山区10千伏木栗143线被选为全省首个配网融冰装置试点。一年来,经过技术研发、仿真模拟和调试试用,29日下午,在对10千伏木栗143线主线电压和温度的严密监控下,1号融冰装置率先投运,经过2小时30分钟的融冰,线路上直径3厘米的覆冰全部融化。
解决线路覆冰问题一直是每年迎峰度冬期间保障线路稳定运行的难题,目前广泛应用的直流融冰技术主要针对部分超高压和高压线路,而覆盖面更广、需求更大的配网融冰长期以来仍然只能靠供电员工手动进行,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安全性较低。
“缙云10千伏木栗143线装有两台容量分别为2000千伏安的1号和3000千伏安的2号融冰装置,能够针对不同的天气和覆冰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融冰。”缙云县供电公司运检部林锋介绍,“新投运的融冰装置基于无功流动提升线路潮流和温度,不用停电就能实现融冰功能,提升山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寻找故障少登杆
1月28日中午,一辆抢修车行驶在大洋山的盘山路上,石笕146线大洋山支线跳闸,需要立即抢修。虽然还不知道抢修故障点在哪里,车上的抢修人员却面露轻松:“我们带着故障测试仪,找故障不是问题。”
抢修人员口中的故障测试仪指的是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装置,能够迅速缩小故障点搜寻范围。“很多线路故障是隐性的,别说地面上看不到,就算登杆也要仔细检查。从前抢修人员需要逐杆排查,光是寻找故障就要花费大半天,有了这个装置就能大大减少登杆次数和排查时间。”丽水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王笑棠介绍。
当天下午,抢修人员娴熟地将故障测试仪调试好后,登杆将测试仪挂在线路上,仪器显示故障出现在所登杆塔的大号侧。随后在相隔3基杆处再次测试,根据显示数据可以判断出故障点不在两次测试点之间,经过几次测试后,仅用了大约30分钟,抢修人员就发现了故障点在14号杆上。登杆检查后发现是杆上瓷瓶冻裂导致故障跳闸,抢修人员立即登杆更换瓷瓶,迅速修复故障。
运用技术手段查找线路隐性故障点,大大减少了登杆排查故障的时间和人力,提升了抢修效率,缩短了停电时间,为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又提供了一重保障。
牵引放线有飞机
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缙云县东渡镇大仓自然村电力突然中断,146户村民受到影响。经巡线发现东渡177线方溪支线八叠岭177开关跳闸,东渡177线大仓支线2~6号杆三根导线全部被覆冰的毛竹压断。1月29日,缙云县供电公司紧急更换受损的两相线路,利用八旋翼无人机开展牵引绳放线工作。这是该公司首次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利用无人机放线开展抢修。
使用无人机完成牵引绳放线任务对缙云县供电公司来说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但是低温环境对于无人机运转有很大影响。“无人机使用的是锂电池,低温环境会影响电池性能,就像很多手机一样在冬天会出现使用时间缩短、自动关机的情况,低温下使用无人机放线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负责操控无人机的青年员工王彬说道。
为了保证无人机正常使用,王彬可把两块电池当成了宝贝,先给它们吹会儿热空调,又包上毛巾保温,再严严实实地裹上一层塑料膜防风。在一层又一层的防护下,无人机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任务。
“线路故障位于地势陡峭的竹林,在冰雪压覆的竹林中开展人工放线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利用无人机放线,不仅提高了抢修效率,缩短了客户的停电时间,还降低了雨雪冰冻天气下人工放线的安全风险。”东渡供电所所长周炉熊在看到无人机完成放线任务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浙江丽水供电,抗击冰雪,保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