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鸟巢也有鸟!回去给班长打个电话,告诉他在咱们候鸟驿站落脚的鸟儿又多了。”11月28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巡线员李根透过望远镜,看到公司搭建的候鸟驿站中探出的毛茸茸的脑袋时激动地说。
张掖作为中国候鸟迁徙西部路线和全球候鸟迁徙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每年春秋,都有大批候鸟飞抵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加油”或繁衍生息,场面蔚为壮观。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展现央企担当,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传统电网维护中的防鸟、驱鸟转变为招鸟、引鸟、护鸟。自2021年初,该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出“爱线—护鸟”保护的工作思路,用“候鸟驿站”构建护线爱鸟优生态共同体,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形、不同鸟类习性,随时调整实施方案,春秋季节在候鸟途经路线附近的高大树木上搭建候鸟驿站,方便鸟类筑巢繁殖。
11月是鸟类引发线路故障的高发月份。从月初开始,该公司对铁塔、10千伏线路杆塔开展拉网式鸟类隐患排查工作。一队工作人员,一架无人机,一本记录册,成为了这段时间一线工作的主题。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时20余天,对境内的高压铁塔全部排查到位,并做好隐患记录。该公司根据黑河湿地管理局提供的监测数据,在湿地附近的线路电杆上加装了20个“候鸟驿站”,为候鸟提供栖息落脚的地方。后续又在候鸟更多停留的农配网线路附近加装了16个“候鸟驿站”。
同时,该公司应用青年创新成果——银线侦察兵,运用AI智能识别、夜间智能投影、红外智能感知等技术,集合了激光摄像头、联动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等前端设备,在铁塔、杆塔架设后可感知鸟类落点位置,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在鸟类经常落脚位置附近安装“候鸟驿站”,保护线路安全的同时确保了鸟类有处落脚。同时,该装置经常可以看到鸟活动的情况,包括它的受伤情况,这对及时救助这些鸟类提供很好的帮助。根据数据分析,今年以来已有2只黑鹳、1只白尾海雕、8只天鹅、12只灰雁、1只长耳鸮、20多只鸭类入驻鸟巢。2021年前三季度由鸟类引起的跳闸36次,低于2020年前三季度由鸟类引起跳闸的61次,10千伏线路跳闸率明显下降。
下一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还将逐步拓展“候鸟驿站”项目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护鸟联盟建设,主动参与国家电网公司公益基金会“生命鸟巢”“候鸟生命线”项目,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该项工作,研发更适合黑河候鸟栖息的驿站,宣传候鸟保护相关事宜,扩大项目影响力,持续推进区域内电网安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标签:甘肃张掖供电,候鸟驿站,护线爱鸟,生态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