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璀璨的灯光秀照亮了夜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广州供电局的电力应急发电车在灯光节现场待命。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是一件早已在谋局之中的大事。南方电网高度重视融入和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各单位提前制定文化旅游专业化电网规划,建强设施、做优服务,为文旅经济提供电力动能。这其中的生动案例,南网报将持续关注。
11月9日,广州迎来了国际灯光节(以下简称“灯光节”)的璀璨回归,以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激动时刻。以“活力湾区·新彩广州”为主题,灯光节照亮了城市的夜空。这背后是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保供电团队的坚实支持。
灯光节魅力再现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
今年的灯光节以“活力湾区·新彩广州”为主题,采用“1+2”的会场布局,即一个新中轴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新中轴主会场涵盖了花城广场、海心沙亚运公园和广州塔,共同编织出一幅流光溢彩的都市画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广州塔首次上演了360°灯光秀,通过光影变幻生动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在灯光节的现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灯光节入口的“门神”、舞台的舞狮及戏剧表演、沉浸式展馆的古典书画,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而LED大屏上跃动的机器人图像、主舞台背后闪烁的代码背景,则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无限可能,将科技感与未来感巧妙融入城市景观之中,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数字化保供电 守护城市盛事的坚强后盾
广州供电局充分发挥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优势,通过智慧保供电体系为活动保驾护航,绘制“保供电一张图”,24小时全程守护现场。特别是针对珠江新城的海心沙、花城广场等11个重点保电对象,广州供电局采用了智能电房、市政视频监控以及自主研发的视频识别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
在保供电期间,广州天河供电局更是全面整合了外部市政视频资源,与天河区800余条公用馈线实现了实时数据关联绑定。通过市政视频的智能巡检技术,对电力走廊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控与实时感知。一旦发现潜在风险或异常情况,生产指挥中心将立即与运维团队联动响应,迅速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以消除隐患,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与稳定持续。
智能电房全覆盖 提升运维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融入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广州供电局在保供电工作中也实现了从传统人工巡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大跨越。在广州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智能电房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这使得生产指挥中心的人员能够足不出户地完成对智能电房的远程全面巡视与监控工作,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广州天河供电局副总经理庞建军在十五届全运会保供电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上提到:“以前配网线路发生故障,从故障定位、隔离,到复电都只能人工处理,往往需要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现在,我们无需派出人力,即可通过分钟级的自愈复电,供电可靠性实现质的飞跃。”
智能配电房通过内置的传感器能够实时全面检测配电房的运行状态与各项参数指标,并通过系统采集的设备状态数据和视频图像信息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直观的监控数据支持。这使得全区域设备监视工作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系统智能预警的跨越式转变;巡维模式也从传统的“地毯式”巡检迈向了“远程精准巡维”的新阶段。
图/文南网报记者 黄璐 见习记者 陈力文 通讯员 李崧
标签:灯光秀,数字技术,电力支撑,广州国际灯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