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南方电网:共建开放创新电力人工智能生态

作者:记者 何思妍  2025-08-18

  自主研发电力行业首个全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瓦特”,建成行业首个可信数据空间,研发出国内首套全自主可控电力求解器“天权”……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持续夯实技术底座、广泛铺开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共建电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有效推动了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锻造科技链 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

  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专业大模型“大瓦特·驭电”,1小时可完成全年至少8760个运行方式的仿真计算,大幅提升分析速度和精准度,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曾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基于“大瓦特”核心技术,南方电网公司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系列产品,成果斐然。建成近300个“AI+”应用场景,覆盖输电、变电、配电、调度等领域,为电网运维升级赋能。

  一系列突破背后,是南方电网公司在算力、数据、平台建设上的持续发力。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数字化建设管理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算力规模已近800PFLOPS,实现自主可控算力、学习框架和算法模型全系列适配。

  发展人工智能,底层平台要扎实可靠。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基于MaaS(模型即服务)架构的自主可控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研发人员提供样本集、模型管理、训练环境、业务场景落地等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一站式服务,为加快电力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研发和集成筑牢根基。

  赋能行业链 加快拓展“AI+”智造新场景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领域,“天权”求解器30分钟可完成220万个出清变量最优求解,计算性能较国际主流产品提升14%,助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新能源消纳方面,以“AI+气象预测”为技术底座,南方电网公司实现新能源发电与负荷变化在百万平方公里尺度上的秒级匹配。今年,南方电网公司的新能源消纳率已达9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4个百分点。

  电动汽车充放电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而AI则可赋能充电负荷预测、互动激励决策等车网互动关键环节。目前,AI已成功支撑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完成全国规模最大、首次跨省区联动的车网互动试验示范,吸引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

  打通产业链与生态链 共筑电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作为链接电力行业上下游的纽带和平台,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发挥其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协同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创新开放的电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

  如今,利用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开展数据传输,已成为现场工作人员的日常。电鸿生态圈已链接华为等超500家产业生态伙伴和亿数级电力终端,并于近日启动了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

  当下,南方电网公司还着力以“电碳算”协同发展为抓手,打造电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新生态。

  “我们正筹备组建南方电网电碳联合服务公司,加速推进碳足迹核算、电能替代等算碳、管碳、易碳、降碳及‘碳+’全链条业务,打造‘电碳算’协同的创新生态服务产品体系。”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数据管理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赋能,广泛开展与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南网方案、中国智慧。

  记者 何思妍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标签:南方电网,开放创新,电力人工智能生态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