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阵地”开启“党建+电网建设”双融双促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28 15:47:45 作者:张东 王超 彭少博 冯杨思进 吴奕樵

一、背景与意义

  电网工程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高度流动分散的项目党组织和一线党员受到严峻考验,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参建队伍整体战斗力,对推动电网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党委深度聚焦工程一线,在发扬“支部建在项目上”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构建新时代“红色阵地”融合工作体系,开启“党建+电网建设”双融双促新模式。前方“旗帜阵地”、后方“家园阵地”、中间“指尖阵地”三种不同功效的子阵地作载体,以“4x3标准”“三双行动”等融合举措充实阵地内核,有效植入电网建设一线,增强项目党支部组织力,以党员为核心提升铁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冲锋”模范作用,攻克多项施工难题,突破多项工程瓶颈,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做法与经过

  (一)前方“旗帜阵地”汇聚了铁军先锋奋战一线的红色力量

  1.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工程项目临时党组织设置纳入公司党委会议事范围,组建项目部时,同步建立项目党组织;选配项目经理时,同步选配项目党组织负责人;部署项目工作时,同步部署项目党建工作,项目生产经营与项目党建同考核。针对党员不足3人的小型项目,与业主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构建“安全生产命运共同体”。

  2.铸强新时代“川送铁军”共产党员服务队。创新构建“1+N”总(支)队特色组织模式,依托藏区运维及重点工程形成“燎原之势”,以“五个服务”需求为导向,集中优势力量,灵活开启党员服务队“大会战模式”。开展“三心”行动护航工程建设,通过“放心”行动服务工程攻坚和技术攻关,“暖心”行动服务一线建设者,“连心”行动服务工程周边贫困村、幼儿园,在藏区同胞聚集地、驴友途经热门路线建立党员服务站开展“五个一”服务,让“党员服务队”的旗帜在工程一线高高飘扬。

  3.铸实“三双行动”。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双结对”,每个党支部与一个地方政府机构党支部结对共建,与一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融洽地方关系,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工程建设。实施“双安全”管理模式,将生产安全和廉政安全纳入党员管理,与党员积分、绩效考核、评先推优挂钩。实施党建工作月度+年度“双考核”,按年和月编排计划和要点,量化工作任务,划清扣分红线,发布抢分任务,按时考核评价,支部考核与项目绩效挂钩。

  4.铸优“4×3标准”。首创并率先推行党员责任区“三级划定”,聚焦安全、效益、廉政等工程项目核心指标,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工程项目金额、党员带队伍规模等关键因素,动态分级并凸出安全生产、项目经营、廉政稳定等领域重点攻坚区域。党员示范岗“三星评定”,以“宁缺毋滥”评星原则、“能升能降”调整机制形成党员竞星争先氛围,通过“星级匹配”将“三星”党员示范岗与“三级”党员责任区相关联,让最优秀党员攻坚最困难责任区,与党员年度评先推优结果挂钩。党员突击队“三步创建”,充分考虑工程项目重要性和难度系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选精英骨干成立党员突击队,将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团员、业务骨干、技能能手、工匠人才等骨干力量充实到队伍,突击队攻坚成效与安全生产奖励、一线党员发展挂钩。党员身边无违章“三维行动”,赋予党员“学习、行为、监督”责任,综合开展安全主题党课、文化渗透等“党建+安全”活动,自我提升的同时带领他人学习提升,同步提升“双安全”反违章能力,严控自身行为和接受上级、他人监督的同时影响身边群众,确保施工安全。

  5.强化“三项举措”。聚焦电网建设安全生产领域,加强安全施工批评与自我批评。融合月度安全生产活动与项目党组织生活,增设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项目党员带头找自身和身边问题,作业层班组群众列席提意见,以党员承诺带头改、群众相互监督改,持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和现场反违章质效。加强党员联系施工项目及作业层班组。集合公司本部、工程前后方党员优势力量,通过党员联系重点工程施工项目、作业层班组,建立“连心桥”,定期通电话、访现场、收意见、挖事迹、解难题,消除班组人员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破解项目管理、班组建设等方面的专业难题。加强项目党支部研究安全重大事项。项目支委会成员参与现场勘查、讨论、制定四级及以上风险作业方案;安全奖励分配、安全处罚决定需经项目党员大会或支委会充分讨论;项目党支部组织施工安全专题学习,项目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安全党课。

  6.拓展“两类载体”。创新探索高质效项目党建新载体,基于“智慧工地”管控系统开发应用项目党建融入模块,实现施工现场党员责任区分布和星级党员示范岗匹配可视化,提升现场党组织管控重点责任区的穿透力。基于可拆卸移动式集装箱建设移动党支部阵地,打造适用全国多座特高压换流站流动检修的战斗堡垒、教育基地。

  (二)后方“家园阵地”承载着铁军灵魂和家园文化

  1.丰富文化成果。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川送铁军赋、行走天地间、红色家园、平安家园、精神家园、先锋家园、梦想家园等家园文化成果为载体,铸造统一的川送“铁军魂”“铁军梦”,培育了“大树团队”等特色鲜明的项目团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积淀创新成果。透过六十年的创新积淀,深挖一批拥有川送知识产权、蕴藏智慧结晶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五小”发明等创新成果,精心推选并打磨十大代表成果,对内组织参观学习,对外宣传推广并输出核心技术。

  (三)中间“指尖阵地”焕发“互联网+党建”的新时代党性活力

  通过“互联网+”搭台,以“五个载体”构建多维立体的学习教育平台,实现各项目零星分散党员教育管理。一个“国网四川送变电”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榜样事迹、重点工程和员工的感人故事;一套远程指挥培训系统连线各地项目部、运维分部,实现远程会议连线、远程夜校授课功能;每个党支部一个党员微信群分享学习内容,加强互动交流。每个项目一个“工地夜校”搭建“微课堂”,通过“微图片”“微故事”讲述“微明星”的闪光事迹;一个“学习强国”APP让一线党员随时随地领会党中央精神,学习新时代前沿知识。

三、成效与反响

  1.党建融合更加精准。基于“红色阵地”构建了一种党建与电网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阵地内核“4x3标准”等融合举措更是有效地解决了党员责任区“同质化”、党员示范岗“形式化”、党员突击队“差异化”、党员身边无违章“空壳化”的普遍问题,进一步破解“两张皮”“融合难”等党建工作难题。

  2.双融双促成效显着。“红色阵地”广泛植入工程一线,有效促进项目党组织建强建优,以党员为核心的川送铁军战斗力只增不减,保障了安全施工“零事故”、工程质量“零缺陷”、紧迫工期“零延时”、抗疫复工“零感染”,安全、优质、高效建成±800千伏青河线、海拔4700米阿里联网工程等多项“新基建”、民生工程。

  3.示范引领效果突出。依托在建的白鹤滩、雅中等“新三直”重点项目,建起“红色阵地”现场党组织示范点,引领工程项目示范点的全面建成;以“智慧工地”等物联网关键技术载体,创造性的实现科技助力工程建设和项目党建质效双提升。

四、经验与展望

  “红色阵地”双融双促体系能有效破解电网建设一线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实现党建工作与电网建设双融双促。经三年探索实践、迭代升级,“红色阵地”体系健全、模式成熟、成效突出,形成了一套“红色阵地”建设指南,在全国电力行业建设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张东 王超 彭少博 冯杨思进 吴奕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