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大力发扬“红色东方之城”革命传统,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将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安东电力人铸就的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精神”作为红色引擎融入中心工作,以系列特色工作载体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在公司内外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全面建设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注入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力。
二、主要做法
1.延伸红色教育传播阵地。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思想文化建设,与5家党建共建单位深化交流合作,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举办抗美援朝英雄儿女事迹巡展。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深入开展“学战略、讲担当、干精彩”主题党日活动。召开“赓续革命薪火、传承‘义东精神’”英雄事迹分享会,大力弘扬“义东精神”,凝聚广大干部员工的精神动力。
2.拓宽宣传报道传播路径。主动对接中央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网等高端主流媒体,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电力人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国网故事,积极促成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讲武堂》栏目开展深度报道,军事历史专家将电力工人称为“不穿军装的战士”。立足全媒体、自媒体的时代特色,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拍摄“义东精神”主题微电影,开通“义东青年”微信公众号,对内推动文化传承,对外彰显“义东”魅力,赋予“义东精神”新的时代价值。
3.建立文化融入长效机制。建设“义东梅园”文化传播阵地,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搭建主题文化微景观8处。开展文化沙龙主题活动32期,持续激发员工内生动力。统筹“义东”党员突击队、“绿江之舟”党员服务队、“周琴”党员示范岗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宣传和践行“义东精神”文化内涵。
三、取得成效
1.以文化引领促进员工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义东”党员突击队提前两个月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配网工程建设,先后收到国网公司《表扬信》、丹东市政府《感谢信》。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副省长崔枫林、国网公司副总经理张智刚、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东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公司“抵边村寨”配网工程建设。在迎战台风中,“义东”党员突击队始终冲在急难险重最前沿,相关报道被国务院官网--中国政府网刊发,辽宁卫视《辽宁新闻》栏目连续两天进行相关报道,充分展示公司责任央企的社会形象。
2.以文化传播促进国网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通过讲好“国网故事”彰显央企责任担当,以新媒体方式推动“义东精神”多元传播。新华社发布专题视频《枪林弹雨下、输电线杆上》,浏览量达92万次。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讲武堂》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军事历史专家将电力工人称为“不穿军装的战士”。辽宁日报整版刊发专题报道《丹东“铁塔雄鹰”护卫电力生命线》。长篇通讯《抗美援朝中炸不垮的电力生命线》登上国网网站要闻头条,内、外网浏览量合计10万次。“抵边村寨”相关新闻报道首次登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次播发新华社通稿,两次登上《辽宁日报》头版,两次在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栏目播发超过1分钟的专题视频新闻。原创战役歌曲《逆风而行》、党建类专题视频《“三无三当”直击现场 “义东精神”闪耀绿江》、青工类视频《烽火筑精神 “义东青年”再出发》等多部优秀作品登陆新华社、人民网、学习强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国网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3.以文化驱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着
公司将“义东精神”作为思想文化的逻辑起点,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工作格局。2020年,继续保持了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团委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团委。所属各单位坚持以“义东精神”为引领,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凤城分公司、宽甸分公司被评为2018-2020年度辽宁省文明单位。多个青年团体荣获省市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公司员工获得省公司“辽电好声音”职工歌手大赛银奖,展现了公司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关于弘扬“义东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成果喜获丰收,10项案例入选《2020年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专辑》,其中2项被学习强国平台刊发。7项案例入选省公司主持编纂的《“旗帜领航·三年登高”优秀案例成果集》(东北大学出版社)。2项案例入选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秀成果文集《心智》。1项案例入选《东方企业文化》杂志。1项案例入选《中国中小企业》杂志。形成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良好氛围。
四、经验体会
1.坚持意识领航是根本。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全面推动党建工作六项载体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2.坚持思想导航是保证。强化理论武装,点亮思想教育这盏“启明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注入思想动力。
3.坚持文化护航是关键。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传承“义东精神”,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拓宽文化传播途径,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孙超 丁羽冉 董云楠 王跃超 刘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