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三型 争先锋 促融合

发布时间:2022-03-28 11:05:27 作者:李曙军 罗丽娜 张舵 李耀涛 吴丽娜

一、背景与意义

  党建研究部是中共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的内设部门,肩负着公司系统党的理论课题研究、党建创新实践研究、党建智库建设等重要职责。结合自身定位和工作职责,党建研究部紧紧围绕支部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力量、党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这一关键内容,创新管理思路,以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党支部为载体,以营造党员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为保障,以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提升为目标,组织开展“创三型、争先锋、促融合”活动,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化建设,持续提升党员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赶考争先的强大动力,产出更多服务于公司党建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做法与经过

  (一)以提高理论水平为目标,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1.建立研学一体化模式。将党员理论学习内容与研究项目对接,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分专题、分阶段、分重点的开展理论学习。固定每周四上午为支部集中学习日,加强党建理论、课题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和前沿知识的学习,邀请党建专业领域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围绕课题项目进行深入讨论。开展“书香悦读”读书学习活动,将读书心得、所学所思与支部党员进行交流分享。

  2.开展联合共建共学。不断丰富学习载体与形式,通过与西柏坡供电所、正定县公司、雄安公司、邢台供电中心等开展共建活动,结合课题项目开展调研交流,不断研磨课程及教育体系,将现场党性教育与党建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有重点、有目标地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汲取营养。

  3.开展党员“帮学”活动。重视研究方法能力学习培养,在研究项目中认领省委党校、内部老师等专家和基层单位优秀党务实践者两类“师傅”,向专家学理论学知识,向党务人员学经验学技能。组织教研活动,建立党员与专家理论交流、思想交流、自身能力提升交流记录,通过项目负责制的锤炼,提升党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二)以提升研究能力为根本,创建“研究型”党支部

  1.建立项目认领交流机制。每月开展专题研讨,围绕党内相关制度条例和党建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充分讨论确立研究方向,开展战略环境分析及课题研究。支部每名党员都要至少认领一个课题项目,单项组织研究工作。同时建立项目交流会制度,聚合内外部专家和研究人员,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展示项目进度及研究成果,从1名党员延伸到N个党员的交流活动,在项目中学习、提高,汲取外部经验。

  2.建立课题研究联动机制。以公司党校为平台,建立覆盖省公司、基层单位、公司党校的党建课题研究协调联动机制。2020年,围绕党建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党员服务队建设、党组织联建联创等方面,与多家基层单位确立研究项目10余项,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寻找研究思路,检验理论体系。同时从基层单位中选择多个有实践特色亮点的相关专业党支部开展联建联创,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研究试验基地,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提高研究能力。

  3.建立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与河北省委党校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建“国企党建研究中心”,聘任相关学科带头人组建学术委员会,以课题、项目为纽带,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深化双方合作。通过举办党建智库论坛、组织承办研究课题推进交流会等方式,加强与国网系统党校、兄弟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在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三)以激发工作活力为抓手,创建“创新型”党支部

  1.创新开展组织生活。在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下功夫,重要时点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台账,开展谈心谈话、呈送生日贺卡、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心灵感悟、赠送党建红色书籍等活动,为党员庆祝政治生日。强化专题党课和学习研讨相结合,围绕国网战略落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一流党校发展等广泛开展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开展扶贫助困等活动,深入西柏坡、邢台抗日军政大学等地开展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教学点考察等活动,不断强化支部党员党性意识,增强党性修养。

  2.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积分评价体系,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广泛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将责任、奉献、精细、成果要素贯穿于党员教育、监督、素质提升、业绩提升中,提升支部党建成果和工作业绩成果意识。创新研究建立适用于公司各级党组织的“3×5×3”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即针对省市县3个层级的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建部主任、党建专责、普通党员5类培训群体,按照初中高3阶能力标准来实施教育培训。

  3.创新发挥支撑作用。及时跟进党委重大部署,找准科研工作与公司大局的契合点,深度参与公司重大发展课题的论证咨询与政策制定,积极融入公司重要发展议题研讨,努力提出有分量、有新意的决策建议。积极开展雄安新区党建调研,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努力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支撑。

三、成效与反响

  (一)党建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持续深化“1+1+N”红色革命教育体系构建,编制“1+1+N”红色革命教育体系构建宣传册,在党校校委会会上展示。深化红色课程体系,编辑制作红色故事系列微课9门,“赶考大讲堂”课程2门,典型经验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党校《党建研究动态》。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擦亮“第一书记”品牌-关于打造驻村“第一书记”典型彰显责任担当的工作建议》专报,得到王昕伟董事长工作批示,研究报告《党建引领促脱贫,三力推动奔小康》在河北省委期刊《共产党员》、国网党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2项课题报送国网组织部并被确定为2020年度省公司级领导力开发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全域学习理念的3×5×3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实践》推荐参评省公司管理创新重大项目及河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二)助力公司“赶考”品牌建设。落实“赶考三色行”主题实践要求,开展党校现场研究基地建设,公司党校首批“现场教学点”分别在平山西柏坡供电所和正定塔元庄综合能源服务站进行挂牌,“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国企党建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在西柏坡供电所揭牌。组织开展基层特色实践案例征集活动,10余项案例在人民网党建云平台、国网党校相关刊物刊登,同时将基层单位特色做法和典型案例转化为交流学习材料,开展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实践应用,为工作交流、推广品牌建设提供参考支撑。

  (三)服务公司党委决策部署。高质量编辑5期《清风冀语·廉情速递》专刊,推送系统处级干部和省公司本部科级干部。汇编形成2期《廉政要情》,作为省公司廉洁教育亮点工作报国家电网公司。围绕打造雄安国网战略落地示范区,在党建工作体系、党员服务队(突击队)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一系列支撑成果。加强公司党建兼职讲师队伍建设,培养党建领域专家讲师20人,各类宣讲师80余人。撰写《领导人员“Z”字型复合成长模式研究与实践》,为公司复合型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四)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有效提升。通过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专题党课、特色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了组织生活的仪式感、庄重感以及灵活性。疫情期间,支部党员范晓禹同志给武汉影院集团系统员工上心理疏导课,提供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结合“党员积分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创先争优措施,促使支部党员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营造认真学习、细致研究、争先进优的良好氛围,在公司赶考争先的过程中形成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强大战斗力。

四、经验与展望

  “创三型、争先锋、促融合”活动是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学习、研究、创新三者有机结合,以学习强理论、以实践促研究、以项目助融合,最终实现党建与业务双提升目标的创新实践。通过在学习制度、方式、内容的不断创新,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全面提升支部党员的理论水平。通过创新组织生活和党员管理,有效激发党员工作活力,形成饱满浓厚的工作氛围,有效发挥了党建智库的支撑作用。通过建立研究课题项目责任制和联动机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广泛组织基层调研活动,推出了一些列有影响力、实用性强的研究成果,全面提升了公司党校的影响力。

  (中共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党建研究部 李曙军 罗丽娜 张舵 李耀涛 吴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