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其中的底线任务,也是最紧迫难度最大的硬任务。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省86个县中有75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万,贫困发生率15%,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中央企业在甘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把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抓脱贫这个最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党建+N+贫困户”的合力攻坚体系,让党旗在陇原大地扶贫一线高高飘扬,助力119个定点帮扶村全部脱贫出列,形成了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双推进、双提升、双促进”的良好局面,打造出了党建工作与精准脱贫同频共振、互融共进的生动样板。公司作为唯一驻甘央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2个集体、23名个人荣获脱贫攻坚各级先进表彰,其中1人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二、主要做法
全面推动“党建+脱贫攻坚”深化提升工程。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党建+扶贫攻坚”深化提升工程,发动省市县乡四级帮扶力量,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做好扶贫工作,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党建引领、镇村联动、驻村帮扶的工作格局。聚焦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扶贫光伏项目接网消纳、定点帮扶三大领域,与甘肃省委省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党建+产业扶贫+贫困户”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当地政府有意愿、贫困群众受欢迎、实施落地难度小、扶贫脱贫效果好”的思路,紧盯脱贫退出硬任务,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围绕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到村扶贫项目投资840万元100%落地,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助力形成花椒、万寿菊、南瓜、蜜瓜、金耳、蔬菜等种植业,牛、羊、兔、中蜂、鸡等养殖业,催生一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探索形成“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建立利益分享联结机制。
“党建+就业扶贫+贫困户”让贫困群众脱贫有“出路”。依托靑豫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肃段)工程建设,招录45名贫困村民务工。开展“送电工培训上门,送技能鉴定到家”活动,“点对点”“门对门”上门选聘,帮助村民获得电工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签订企地就业扶贫合作协议,招录村民到电网工程现场及所属单位务工。
“党建+科技扶贫+贫困户”为产业精耕细作“赋能”。成功研制“播种、施肥、喷洒、驱赶、搜救”五位一体无人机,向西和县大桥镇5个帮扶村捐赠5台。基于差异干制需求的温度自适应农用烘干装置成果获国家实用型专利。运用科技在帮扶村建设智能蔬菜、金耳大棚,优化PLC控制模式,实现智能大棚的温湿度控制、风速保护等功能,推动农业生产与管理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党建+消费扶贫+贫困户”助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发起“消费扶贫 爱心行动”倡议,加大消费宣传推广力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依托公司系统职工食堂,搭建农产品销售公益专柜、陇电爱心扶贫微信平台,开展贫困村农产品“走进国网甘肃电力”推介消费活动,让贫困村农特产品实现产销对接。2020年“国网情深 消费扶贫”行动累计完成1841万元,助力村民稳定增收。
“党建+结对帮扶+贫困户”真心帮贫困户办实事解难事。创新干部结对帮扶措施,以机关各党支部为单位,突出“一支部一特色”,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捐物、进村入户、出谋划策,有效发挥共产党员服务队“连心桥”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向西和县中医院、景泰县中医院、武威肿瘤医院捐赠价值达12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向西和县捐款20万元用于抗洪抢险,资助206名贫困学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捐赠12.3万元为帮扶户购买电陶炉780件、优质食用醋780桶,以及送农业生产物资、农村设施维修、生活必需用品、过冬煤炭、扶智用品等务实举措,实打实把扶贫工作做到贫困群众的心窝里。
三、主要成效
贫困地区电网实现跨越升级。“十三五”以来,公司电网累计投入543亿元,其中农村电网投资123.6亿元,全面完成全省脱贫攻坚配农网建设任务,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838%、99.704%,实现了贫困地区群众由“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项目投资4.48亿元,解决了12个市州、68个县区、1767个移民安置点用电需求,惠及贫困户9.02万户49.9万人。
光伏扶贫让贫困户分享阳光收益。严格落实“同步接网、全额消纳、及时结算”要求,全力支持扶贫光伏电站早发电、早收益,累计并网扶贫光伏容量127.6万千瓦,惠及甘肃12个市州42个县(市、区),带贫户数18.92万户,每年产生稳定收益约7.6亿元。组建扶贫项目专家团队加快项目推进,提前6个月完成临夏州追加扶贫光伏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投资140万元,在西和县大桥镇建成204.6千瓦的光伏电站,为定点帮扶村民提供长期稳定收益。
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显着。依托23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专家打造“劳模创新联盟”,研制捐赠21台花椒烘干机,获第23届全国发明创业奖金奖和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实用型专利。金秋助学“捐资249.8万元帮助1017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开展”电力之光“甘肃科普下乡暨脱贫攻坚活动,向大桥镇学校捐建公共安全应急逃生实训室,送去74.9万元的教学设备和文体用品。向西和县中医院、景泰县中医院、武威肿瘤医院捐赠价值达12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
推动甘肃”扶贫电“全国外销。将电力外送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加大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建成祁韶、靑豫等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外送能力提升至2610万千瓦、较”十二五“末提升1.7倍。开拓外送市场,甘肃新能源输送至北京、湖南、广东等20个省(市),”十三五“以来累计外送电量1626亿千瓦时。全力服务新能源消纳,新能源利用率由2016年的60.2%提升至95.3%,连续三年利用率升幅超过9个百分点,升幅全国第一,推动国家能源局解除甘肃新能源投资红色预警,创造工业增加值约300亿元。
四、经验启示
注重发挥政治优势,这是根本。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公司始终把助力地方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进行审视和推动,全力以赴助力甘肃脱贫攻坚。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对公司脱贫攻坚工作予以批示表扬。
注重发挥组织优势,这是保障。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公司深化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经验方案,全面推进公司帮扶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定岗、践诺、争星“等活动,抓实做细”三链“(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注重发挥行业优势,这是关键。国家电网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始终牢记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当好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电力先行官,严格执行国家阶段性降价政策,助力甘肃经济社会复苏发展,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王浩 辛慧 关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