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共促发展 增加职工队伍“四力”

发布时间:2022-03-28 11:21:34 作者:王跃超 丁羽冉 董云楠 刘歆 孙超

一、背景与意义

  当前,国家输配电价和国资国企改革力度不断深化,供电企业的自然垄断地位正在被逐渐削减和取代,公司经营效益持续收紧,导致部分中老年员工工作积极性衰减。同时,受地区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公司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回归的力度正在逐步下降,新入职的青年员工诉求也越发多元化。面对经济结构和职工内部结构的变化,公司党委大力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党的建设“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建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和电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思路和做法

  公司党委全面分析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诉求,基于企情,着力把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公司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沿着省公司党委“夯基础、求突破、勇争先”工作主线,针对干部队伍、党员队伍、青工队伍、职工群众队伍“四类主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持续激发职工队伍核心力、行动力、创新力和活跃力。

  (一)筑牢干部队伍基础,永葆核心力

  进一步明确公司班子成员党委委员身份,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和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行政工作联系点合并,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调研。发挥公司党委在中层干部使用和管理上的主导作用,选拔了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能精湛、具备党务工作能力的年轻行政经营人才,由他们担任专(兼)职党组织书记,重新树立党组织书记职位的用人导向。严肃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齐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实现中层干部行政职务与党内职务“交叉任职、双向深入”,促进基层党组织参与生产经营工作,全面提高中层干部队伍党内身份认同感和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重大决策部署的使命感。依托公司党委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和人才培养领导小组两个非常设机构,在党委组织部设立绩效办公室和人才培养办公室“两办”,滚动修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年轻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明确党员先锋作用,提高行动力

  借助设立党委党建部和党委宣传部,党建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和丰富的契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基层支部组织力,以全体党员为主体,开展“红色教育日日新,义东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打造红色教育工程、党建融入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和社会责任工程。红色教育工程充分挖掘丹东地区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司企业文化展示厅和文化变电站开展党建共建联建,深度拓展党员教育途径,使“红色基因”义东精神成为促进改革发展、创先争优的精神内核。党建融入工程注重“党建+特色文化”建设,选取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优势,建设凤城效率、东港创新、宽甸争先、振安安全、营业及电费室服务五大特色文化,巩固推动公司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党员先锋工程突出“两岗双无”“两队一区”建设,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亮明身份、挂牌上岗,持续提升公司运维检修、营销服务工作质量效率。社会责任工程深化“绿江之舟”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将分布在丹东地区340公里“三沿”边境线上的原4个支队、23个分队精简重组,试行总队分队支队模式,开展“五走进”活动,加大对宽甸古楼子乡、四平村的支持力度,改造电力线路,解决农户大棚用电难题,以实际服务质量提升彰显央企责任。

  (三)挖掘青工潜力潜能,培育创造力

  公司持续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团委在组织发动青年方面的优势,通过“轮训、团建、活动、创新”四种手段,持续为公司培养选拔政治合格、品行端正、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轮训手段,公司团委定期甄选优秀团青参与党委党建部日常工作,拓宽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渠道,同时也为基层培养兼职党务工作力量。团建手段,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团员青年通过召开团代会完成换届选举、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等一系列团建工作,实现自我发动、自我组织、自我成长。活动手段,连续九年走进丹东春英小学开展助残帮扶活动,引导青工承担社会责任,每年举办青年员工座谈会,促使青工交流互促,共同成长。创新手段,通过设立公司“绿江之星”青创空间创新阵地和积极组织发动参与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培养和发掘青年创新骨干。

  (四)搭建群工展示平台,激发活跃力

  发挥公司党委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以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职工群众为主体,创建多个群众参与度高、反响热烈的社团组织。建立职工群众文化自治组织“梅园”读书社团,规范“3+1”组织活动方式,每周开展读书分享、知行论坛、文化沙龙“三大特色”主题活动,每年举办年终“思享会”;创建6个分社,形成“一芯六瓣”组织架构;成立常设机构“梅·工作室”,建立10个分众社群,形成“一枝多叶”管理模式。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各级党组织为依托,搭建职工群众学习组织,开展线上的学习比拼活动和线下的学习分享交流活动。发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建立融媒体宣传组织“新媒体工作室”,聚集公司各类微电影、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方面的创新人才,在主流媒体上持续宣传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在地区打造国网品牌形象。

三、效果和经验

  (一)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党委提拔重用优秀年轻人才任职基层党组织书记,已经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扭转了书记职位“歇脚地”“垫脚石”的歪风,中层干部队伍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党建工作的历练和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一些年轻力量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条条框框初步破除,公司干部队伍持续向年轻化发展。

  (二)全方位多维度党建融合

  公司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全方位融入中心工作的态势已经形成。基层支部将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列入支部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支部委员的第一责任和党员的落实责任,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责任融合。各级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反馈整治作业现场“十不干”和“十五项重点整治违章现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的成效,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重心融合。公司党委将中心工作业绩作为党建工作绩效考评、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考评融合。

  (三)各类先进典型人才辈出

  在公司党建持续引领下,各类职工群体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曹祖刚同志荣获国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称号。党员先进典型陈润晶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由他带领的“陈润晶创新工作室”已经获得创新成果102项,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青工先进典型苏海南同志为首的青创空间,已经发展成为由11名骨干,400余名涵盖公司13个部门及电气试验、检修、继电保护多个专业的青年员工组成的创新团队。参加党建轮训的青工,大部分都成为了各专业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甚至领导岗位,干好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公司评价年轻人的重要标志。经过公司团代会历练的团员青年参与了省公司、国网公司团代会会议组织工作,得到国网公司高度认同。

  (四)文化兴企氛围日益浓厚

  公司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辐射示范、共同提升”的企业文化建设效应,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菩萨庙镇供电所荣获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公司党委按照党组织设置方式创建的“梅园”读书社和5个基层分社,按照“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方式规范的书社“3+1”组织活动方式,为公司社团标准化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为职工群众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极大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在省公司系统内首家新闻宣传创新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的推动下,公司扶贫攻坚、推广清洁能源、敷设海缆等工作,集中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高管信息》和《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公司荣获省公司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王跃超 丁羽冉 董云楠 刘歆 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