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份

——记南宁马山供电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苏海跃的帮扶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18 16:02:21 作者:黄健 黄红丽

  “难道你就是20年前到我们青龙村拉电的那个苏海跃?”

  “对对,你还记得啊,今天我又来这里跟你们一起吃住了,哈哈。”

  “我们青龙村与你们供电真的有缘份啊!”

  这是今年5月,南宁市、县两级组织部人员陪送苏海跃到里当乡青龙村任职驻村第一天时,老村长黄鹏贵与苏海跃的一组对话,一下子激活了对接场面祥和的气氛。于是,两个人的话题从2001年前的第一期农网改造说起。

  马山县里当瑶族乡是全国特定的少数民族贫困乡,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青龙村是全乡10个贫困村中最“山”的村,15个自然屯1000余人口分散居住在23个弄场面里。当时青龙村才8台变压器,由于线路陈旧老化,故障停电多,电费电价虚高,群众有电不敢用,晚上只好又点起了煤油灯照明。

  2001年5月,30岁还未出头的苏海跃自动请缨,从近县城的古零乡到相距40多公里的山区里当乡电管站工作,并挂点青龙村开展第一期农网改造。从线路测量定点、立杆拉线再到走村入户安装电表,没有一项不流有苏海跃的汗水。苏海跃与黄老村长同吃住一个月并结下了情谊,黄村长还经常拿山药酿造的农家老酒接待他。

  “20年了,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农网改造完成后,电费从每度1块多降到5毛多,村民又重新用上电,电压稳定了,家家户户增添了不少家用电器。”听了老村长说的话,苏海跃也接着说:“20年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我被提拔当了所长,并在当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龙村是2020年底马山县最后一个整体脱贫村,但至今仍被列入南宁市容易返贫的边缘村。当听到县里提出“脱贫不脱钩、帮扶不松劲”的号召后,苏海跃又自动请缨,于2021年5月到青龙村任帮扶专职工作队员。从那时起,他重走20年前的老路,走村串户搞帮扶。在抓好14户37人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以外,他主动与界联系,帮助脱贫户推销土特产品。

  “仅今年的中元节一天的功夫,苏海跃就帮我向外地推销土鸡土鸭、羊肉等土货,为我家增加13880元”青龙村豪下屯脱贫户蒙军建这样说。上任才5个月,他与帮扶后盾单位马山供电局沟通联系投资,带头整改低压线路2公里解决青龙村龙立养殖基地、上谷屯的低电压问题;经过努力,他与自治区工会联系援建的1.5公里路灯于2021年10月9日终于开始立杆了。

  从农网改造第1期算起,20年来南宁网区电网持续升级改造已历经第5期了。如今青龙村已被政府列入改善人居环境15年远景规划,一批文化旅游、土特农产品深加工等乡村振兴攻坚项目相继落户青龙,供电线路还在山旮旯里延伸,苏海跃与青龙村的缘份也在不断地加深。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马山供电局 黄健  黄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