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崎岖成大道

——记南方电网贵州毕节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王述崇

发布时间:2022-03-18 16:03:47 作者:程基 王伦 王前 王琴琴 潘绍怀

  王述崇,党员,2017年4月至今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金钟镇明星村担任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前为南方电网贵州毕节威宁供电局计划建设部质量工程师。

  雷厉风行是军人本色。作为退伍军人,2017年4月,接到驻村通知时,王述崇没有犹豫,收拾行李就来到明星村。

  明星村位于云贵交界的可渡河畔,背靠大山、下临河谷,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民风保守。全村300多户,绝大多数都是同姓同宗的杨家人。作为外来的干部,一开始王述崇并不被村民所接受。

  要想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进村伊始,王述崇发现饮水、交通是明星村两大民生难题。过去,村民吃水要么是靠各家各户小水窖里的“望天水”,要么是步行很远去水源点挑水。驻村后,王述崇和村干部一起走遍整个明星村实地勘察,找到优质水源点,协调威宁县水利局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程完工后,自来水流进了老百姓的水缸里。

  明星村民居基本位于半山坡上,以前村里的通组路、入户路都是泥巴路,家家户户的门前院坝也都是泥地。走在这种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王述崇多次到县政府、镇政府的各个部门跑项目、要资金,终于争取到一笔1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明星村的道路建设。很快,3.428公里的通组路、4.365公里的串户路建设完成,1.1万平方米的院坝也完成硬化,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引水、修路两件实事让王述崇的能力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王书记办事风风火火,跟行军打仗一样。”明星村村主任杨发忠说,王述崇的工作协调能力很强,很多村干部搞不定的事情,王述崇出面就能解决。“我们都服他!”

  军人出身的王述崇对生活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他的宿舍兼办公室里,地面一尘不染,被褥总是叠成“豆腐块”,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他的这一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明星村村民。

  “王书记见不得不干净的地方,他不管走到哪里,看到谁家房前屋后不干净,他就喊主人家打扫。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形成习惯了。”村民杨玖玖说,过去明星村环境卫生较差,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王述崇来了之后,申请资金买了一辆拖拉机专门清运垃圾。他和村干部商议后制定了一项措施:每月到村民家检查卫生状况并评分,得分最高的几户人家可获得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用品的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明星村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2018年被评为全县的卫生示范村。

  在王述崇看来,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都是“小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才是头等大事。为此,他想了不少办法。

  明星村全村1489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土地大多是山地、坡地,村民光靠务农,收入微薄。交通不便,又没什么优势资源,要想在明星村引进产业项目,十分困难。“像我们村的情况,主要还是要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王述崇介绍说,他只要去村民家走访,都会劝说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尽量出去务工。截至目前,全村共有328人外出务工,有71户因此脱贫。

  同时,王述崇也尽可能地引进产业。他请来县农业局的专家指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2017年,村里种植了200亩花椒,2018年种植了700亩脆红李。现在,脆红李已经开始挂果,今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收益。

  作为供电局派出的第一书记,王述崇自然不会忘了充分利用“娘家人”的支持。

  2019年,王述崇从毕节供电局争取到15万元扶贫资金。他召集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决定利用这笔资金建设一家黑山羊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厂址已经选定,王述崇正在组织人员平整场地、修建羊圈,并联系商家购买羊羔。“等到这个项目建成,我们就可以吸纳村民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王述崇信心满满。

  驻村3年,明星村贫困户从最初的35户198人减少到如今的10户3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1%。

  “虽然自然条件我们无法选择,但美好生活可以自己创造,再崎岖的山路,通过努力也可以修出平整的大道。”王述崇说。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毕节供电局 程基 王伦 王前 王琴琴 潘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