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力保障各方面都比较规范,在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电力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项目,让现代农业更智能了。”9月27日,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张立为记者介绍道。
每年的金秋九月到国庆节期间,是张立最忙碌的时候。9月23日,宁夏“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稻渔空间启动,张立忙前忙后,为启动仪式做好了充足准备。
在稻渔空间的观景台上,游客可以看到由不同深浅的水稻种出的“稻田画”,中共一大的红船、电视剧《山海情》的剧照、西游记师徒四人漫画等惟妙惟肖,而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的稻渔立体种养也让游客惊喜连连。
稻渔空间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采用“宽沟深槽”及“稻渔生态陆基渔场”模式,鱼塘边就是西高东低、四周环渠的稻田,每200亩稻田需配备15千瓦水泵一台,以满足水循环要求。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稻渔空间考察,张立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作出的要“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在宁夏提出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们从农田的基本建设开始,研究怎么能将水节约下来。”张立说,通过装设水循环设备,利用宁夏大学与上海海洋大学的先进技术,目前能实现节水30%。
说起电力支撑产业发展,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建文最有发言权。2016年,在准备在征收的26亩地里建设粮库时,让他犯了难,原来是一条10千伏的高压线正好跨越此地,若建设房屋,安全距离无法保证。贺兰县供电公司了解到情况后,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充分讨论审定后,前后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将涉及到的3级电线杆及120米线路向路边迁移了12米,保证了线路与房屋的安全距离。
“2017年开始,我们的变压器容量就随着园区的发展不断增加,从80千瓦到250千瓦,再到现在的800千瓦。”赵建文说,贺兰县供电公司在2020年还主动更换了10个电线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的配电箱,杜绝了对游客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在四十里店村,稻渔立体养殖达到4000亩,其中观光稻田画廊就达到了1000亩。通过大力发展立体水稻种养、渔业养殖、餐饮垂钓、观光旅游、有机农产品深加工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稻渔共作田农业排灌用电需求极大,而稻渔空间乃至贺兰县内普遍存在灌溉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以及泵站运转不及时、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改善这个状况,国网宁夏电力在今年投资了173万元,选取300亩稻渔混养区域作为示范基地,实施客户侧物联网电气示范化项目,将其打造成贺兰县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基地种养管理水平,实现省电节能、增产增效,据初步测算,种养收入有望提高30%以上。
“过去给鱼池水体增氧、投料都要到鱼池手动进行,费时费力,现在,只要拿着手机在App上远程操作,即可实现科学化、智慧化养殖。”记者看到,贺兰县供电公司员工杨鸣龙站在鱼池区域通过手机操作演示时,鱼池的增氧设备随即启动,鱼池边的投料桶也开始自动投放饵料。
示范项目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设了“一平台+两套系统+两端口”,即客户侧物联服务平台,稻渔种养监测系统、稻渔种养控制系统和PC端、“聚能汇”APP移动端,最终可实现智慧监测、远程控制、策略联动、能效管理和安全管控5项功能。“平台功能强大,如智慧监测系统可实现水质、稻田环境、鱼池水体、虫情、用电等实时监测,可采集25种以上数据,综合指导养殖过程,让养殖户省心”。杨鸣龙说。
“今年,我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6万元以上,是全县去年人均的1.5倍。”张立说,四十里店村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提升休闲农业配套设施,推动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银川供电公司 李智勇 楼佳 徐航 崔悦 潘红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