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一大早,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黄化化隆)共产党员服务队就来到幸福村开展安全用电检查。走进村民冶青海的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里,他一边修剪花草、一边哼着小曲,满脸幸福的笑容。在屋内的新房里,他的妻子坐在缝纫机前,脚踩踏板,一针一线缝起新的布料。一幅和谐的画面勾勒出幸福的农家生活。
冶青海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甘都镇幸福村的“新村民”。2017年之前,他还是初麻乡塔麻村的贫困户。
“以前,在山上,气候恶劣条件差,交通也不便、吃水更是个难题。现在,硬化路铺到了家门口,村里还建起了幼儿园,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日子呀不比城里差。”冶青海笑着合不拢嘴。
2017年,在化隆县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下,塔麻村25户村民们从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搬迁到黄河岸边的甘都镇川水地区。自此,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搬迁后的新村子,他们起名为“幸福村”。
“那时候住在山上,信号不好,电也不足,到了用电高峰期,我们这里经常会出现低电压问题。”冶青海回忆着。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7年年初,化隆公司本着“乡村发展,电力先行”的理念,组织人员详细摸底排查供电区域内农网现状,找准农村重点领域和供电薄弱环节,结合村级电网基础数据,细致制定改造标准,坚持整村、整线同步改造一次性到位。
2017年9月,化隆公司提前完成该村电力建设,为该村新建10千伏线路0.42千米、0.4千伏线路2.41千米,加装两台800千伏安变压器,有力确保了搬迁新村群众用上放心电、安全电。
“以前我们吃的是窖水,现在村子里装了抽水机,干净又方便,实话幸福啊。”村主任冶哈入感慨道。
村主任口中“吃窖水”的场景,冶青海还记忆犹新。2017年之前,冶青海夫妇还和其他村民一样,提着桶子徒步到离家很远的窖井打水,那是村里老人许多年前人工挖的。如今,打井人老了,窖也“变老了”--井水水质越来越差不说,还经常缺水,吃水成了村里的头疼事。
农网改造完,村里加装了变压器,电富足了,村民们也敲起了“电算盘”,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打了井,装了电水泵,这下吃水不愁了。
紧跟着新生活步伐的冶青海不仅装了电水泵,还给自家新房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生活好了,致富思路也打开了,去年,冶青海购入更多种牛、种羊,还买了2台饲料机,养殖规模扩大了,人力却更省了,去年年底,冶青海的养殖收入有了喜人的提升,这也让他致富底气更足了。
“几年前我就开始养殖牛羊,但是农村电网配置低、变压器容量小、电能损耗高、电压质量差、不具备规模化发展产业的条件。现在我每年多养30只羊,每年可以增收3万元。”冶青海一边说,一边指着院子里的羊群,言语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如今,村民们个个开起了畜牧养殖合作社,村内现有7个养殖棚,养殖规模为200只羊、80头牛。同时养殖场吸收附近劳动力20余人,解决了部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为了解决更多贫困村的用电问题,今年,黄化公司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农村用电需求,坚持为民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累计投入资金4954万元,在化隆县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惠及3260户贫困地区老百姓,目前20项农网改造工程主体完工,计划执行率100%。
“变压器换了,家里电器都能用了,地里的水泵也能浇水了,不用再等到大队组织抽水时才能灌溉了,明年的生产我更有信心了。”
“如今家家户户通上了动力电,供电公司的功劳不能忘。”
“我们是幸福村里的幸福人。”
……
乡间小路上的欢声笑语,农家里的惬意生活,家庭牧场的忙碌身影,如今的幸福村,在党员服务队的帮助下,彻底解决了用电难题,村庄和村民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村人的幸福生活将会越来越红火。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 卫洁 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