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职工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体制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巩固基础,积极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开展技术攻关,交流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合力,着力打造一只有理想有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队伍。
一、实施举措及内容
(一)坚持政治上保证,在思想引领上突出一个“实”字
一是既完成规定动作,又开展特色活动。严格落实集团公司主题党日制度,突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中的技术能手和优秀员工在“榜样讲堂”讲述成长经历,在“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读书心得,在“每月党史故事汇”开展四史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分享,在员工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带领全体员工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同时,结合一线实际工作,创新开展“党员+机组检修”“党员+技术传授”“党员+技能比武”等一系列“党员+”活动,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使工建与党建、生产实际深度融合。
二是既在宏观上有指导性,又在微观上有操作性。落实党建带工建,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标准化建设考评总体部署,印发分工会标准化考评细则,并编制分工会工作记录本,详细记录分工会委员会构成、分工会年度总结和次年计划等15项内容,细化了内容,分解了步骤,划定了节点,使工会工作“具体化、清单化、流程化”,并通过季度考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既着眼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分工会“兼职主席”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足,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等问题,对分工会设置进行了调整,按照便于会员管理与部门协调统一的原则,使调整后的分工会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二)坚持制度上落实,在建功立业上突出一个“准”字
一是在劳动竞赛中发力精“准”。持续开展主题劳动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广大员工对机组和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积极探索,集中攻坚,认真总结,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运用后,不仅解决了设备通病,更产生了经济效益。
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做足“准”备。积极参与班组建设管理,组织各班组开展小指标竞赛、消缺竞赛以及“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了各专业、各班组,有效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技术技能。
三是在创新创效上提高标“准”。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完善“1+N”与“全过程”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以“三个一线”工作法(努力激发一线职工创新创效,深度解决一线实际问题,坚持在一线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和“三个一”(每年确定1个及以上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攻关、每年完成1项及以上优秀创新成果的申报、每年获得至少1项地厅级及以上科技或管理创新奖励)创新工作目标,真正实现了创新促发展,创新增效益。
(三)坚持素质上提高,在技能提升上突出一个“严”字
一是“严”格实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战略发展需求为引领,编制人才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持之以恒大力实施员工教育培训。动态调整企业内部“定岗、定员、定责、定编”,持续推行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强化岗位锻炼。
二是“严”格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挂牌成立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公司工会结合各专业日常培训情况,在汛期集中开展“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大赛,比赛不仅对成绩优异者奖励,也对成绩不达标者进行考核。通过日常培训和技能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压实了生产技术人员的基本功,更在各专业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落实员工发展机制。坚持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在2018年先后印发了《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岗位管理办法(试行)》《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员工职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首次建立和完善了公司职位序列体系,创新性建立“技术技能职务”体系,构建形成了双轨并行晋升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拓宽了职业通道。
(四)坚持权益上维护,在职工诉求上突出一个“恒”字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员工队伍法制保障。在《劳动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的学习和宣贯上持续用力,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和《劳动安全卫士专项集体合同》,同时以职工代表巡视的方式,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二是持之以“恒”规范司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主渠道作用,规范召开职代会及临时会议,对重要制度、重大事项、先进评选等进行票决,充分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职工代表巡视日常渠道作用,每年定期开展安全工器具、劳动保护设施等与职工劳动保护密切相关的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规范开展司务公开,实施司务公开编号制,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统一公开载体。
三是持之以“恒”对员工给予关心。通过“五必访”送温暖,定期开展职工体检、职业病检查,推荐员工参加疗休养,全员参与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等活动,提升职工幸福感。
二、研究成果
(一)以强化素质提升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政治有方向
坚定不移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带领员工听党话、跟党走,脚踏实地,力争上游,在攻坚克难中和公司共同发展。2020-2021年度,梨园公司先后成功创建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和云南省第十六届“文明单位”,并荣获2021年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9-2021年,连续三年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连续三年获评云南公司党建考评A级单位。
(二)以强化技能提升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事业有希望
QC转化营造创新氛围。近年来,梨园公司在已有QC成果的基础上,实施QC变论文、QC变创新成果、QC变科技项目等一系列转化,为公司全员创新创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16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五项,获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创新课题及成果近30余项。
劳动竞赛激发创新活力。在整体劳动竞赛方案的框架下,充分与机组检修结合,并将“比科技创新,赛实施效果”作为重要评比标准,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热情。近三年来,在机组检修期间陆续解决了发电机转子磁极极间支撑件失稳、水导轴承瓦温高等难题,形成的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能比武筑牢创新基础。全覆盖、多维度开展专业技能比武,让广大员工学好技术,用好技术,为主动创新奠定基础。2020年以来,依托创新工作室的三个专业实训基地挂牌成立,梨园公司工会同步开展“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批“技术能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了相关创新课题的带头人。
(三)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有担当,敢奉献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权益有保障
通过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领导接待日、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形成《意见建议征集和办理情况表》,并定期公开办理结果,切实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配合公司开展年度岗位、职位序列竞聘工作,近三年,30余名员工得到岗位提升,畅通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和劳动创造的活力。
(云南华电梨园公司 张晓星 周将 余建平)
摘 要: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职工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体制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巩固基础,积极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开展技术攻关,交流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合力,着力打造一只有理想有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队伍。
一、实施举措及内容
(一)坚持政治上保证,在思想引领上突出一个“实”字
一是既完成规定动作,又开展特色活动。严格落实集团公司主题党日制度,突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中的技术能手和优秀员工在“榜样讲堂”讲述成长经历,在“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读书心得,在“每月党史故事汇”开展四史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分享,在员工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带领全体员工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同时,结合一线实际工作,创新开展“党员+机组检修”“党员+技术传授”“党员+技能比武”等一系列“党员+”活动,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使工建与党建、生产实际深度融合。
二是既在宏观上有指导性,又在微观上有操作性。落实党建带工建,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标准化建设考评总体部署,印发分工会标准化考评细则,并编制分工会工作记录本,详细记录分工会委员会构成、分工会年度总结和次年计划等15项内容,细化了内容,分解了步骤,划定了节点,使工会工作“具体化、清单化、流程化”,并通过季度考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是既着眼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分工会“兼职主席”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足,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等问题,对分工会设置进行了调整,按照便于会员管理与部门协调统一的原则,使调整后的分工会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
(二)坚持制度上落实,在建功立业上突出一个“准”字
一是在劳动竞赛中发力精“准”。持续开展主题劳动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广大员工对机组和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积极探索,集中攻坚,认真总结,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运用后,不仅解决了设备通病,更产生了经济效益。
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做足“准”备。积极参与班组建设管理,组织各班组开展小指标竞赛、消缺竞赛以及“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了各专业、各班组,有效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技术技能。
三是在创新创效上提高标“准”。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完善“1+N”与“全过程”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以“三个一线”工作法(努力激发一线职工创新创效,深度解决一线实际问题,坚持在一线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和“三个一”(每年确定1个及以上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攻关、每年完成1项及以上优秀创新成果的申报、每年获得至少1项地厅级及以上科技或管理创新奖励)创新工作目标,真正实现了创新促发展,创新增效益。
(三)坚持素质上提高,在技能提升上突出一个“严”字
一是“严”格实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战略发展需求为引领,编制人才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持之以恒大力实施员工教育培训。动态调整企业内部“定岗、定员、定责、定编”,持续推行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强化岗位锻炼。
二是“严”格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挂牌成立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公司工会结合各专业日常培训情况,在汛期集中开展“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大赛,比赛不仅对成绩优异者奖励,也对成绩不达标者进行考核。通过日常培训和技能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压实了生产技术人员的基本功,更在各专业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落实员工发展机制。坚持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在2018年先后印发了《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岗位管理办法(试行)》《云南华电梨园公司员工职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首次建立和完善了公司职位序列体系,创新性建立“技术技能职务”体系,构建形成了双轨并行晋升机制,为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拓宽了职业通道。
(四)坚持权益上维护,在职工诉求上突出一个“恒”字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员工队伍法制保障。在《劳动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的学习和宣贯上持续用力,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和《劳动安全卫士专项集体合同》,同时以职工代表巡视的方式,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二是持之以“恒”规范司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主渠道作用,规范召开职代会及临时会议,对重要制度、重大事项、先进评选等进行票决,充分维护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职工代表巡视日常渠道作用,每年定期开展安全工器具、劳动保护设施等与职工劳动保护密切相关的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实施“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规范开展司务公开,实施司务公开编号制,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统一公开载体。
三是持之以“恒”对员工给予关心。通过“五必访”送温暖,定期开展职工体检、职业病检查,推荐员工参加疗休养,全员参与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等活动,提升职工幸福感。
二、研究成果
(一)以强化素质提升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政治有方向
坚定不移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带领员工听党话、跟党走,脚踏实地,力争上游,在攻坚克难中和公司共同发展。2020-2021年度,梨园公司先后成功创建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和云南省第十六届“文明单位”,并荣获2021年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9-2021年,连续三年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连续三年获评云南公司党建考评A级单位。
(二)以强化技能提升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事业有希望
QC转化营造创新氛围。近年来,梨园公司在已有QC成果的基础上,实施QC变论文、QC变创新成果、QC变科技项目等一系列转化,为公司全员创新创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16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五项,获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创新课题及成果近30余项。
劳动竞赛激发创新活力。在整体劳动竞赛方案的框架下,充分与机组检修结合,并将“比科技创新,赛实施效果”作为重要评比标准,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热情。近三年来,在机组检修期间陆续解决了发电机转子磁极极间支撑件失稳、水导轴承瓦温高等难题,形成的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能比武筑牢创新基础。全覆盖、多维度开展专业技能比武,让广大员工学好技术,用好技术,为主动创新奠定基础。2020年以来,依托创新工作室的三个专业实训基地挂牌成立,梨园公司工会同步开展“每月一技,以竞促进”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批“技术能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了相关创新课题的带头人。
(三)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有担当,敢奉献的人才队伍,确保产业工人权益有保障
通过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领导接待日、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形成《意见建议征集和办理情况表》,并定期公开办理结果,切实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配合公司开展年度岗位、职位序列竞聘工作,近三年,30余名员工得到岗位提升,畅通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和劳动创造的活力。
(云南华电梨园公司 张晓星 周将 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