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2014年以来,亳州市利辛县政府主导陆续建设5000座户用光伏电站用于乡村脱贫。每一座帮扶电站都对应一户贫困户,发电收益用于帮扶用户,当时的贫困户在光伏电站的加持下,每个月的家庭收入能够多出数百元。但由于没有统一模式和成熟经验,大都采用户用分散建设,加之投入少、建设标准低、选址不当,形成光伏站点多面广、难以管护、维护不及时、发电量低现象,直接影响光伏收益户收入,这对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来说,是个硬伤。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致力于服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公司党支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对接,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赶往利辛县光伏发电站现场,勘察实际情况。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历时5个月,成功研发了光伏发电监测分析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规模化监控,支撑县乡村振兴局及时洞悉电站发电动态,助力开展光伏电站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管理,此次党支部共联共建,既保障了脱贫户年度稳定增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办法在哪里“三个哪里”工作思路,遵循大数据分析应用资源可视化、需求对接智能化和运营管理精益化“三部曲”,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的方式,建设成“简单、经济、实用、高效”可复制推广的现代化光伏发电用能分析平台。
(一)聚焦共促共建,探索异地党建“守望相助”
搭建政企共建平台。建立与政府常态沟通机制,协同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积极与利辛县乡村振兴局对接,深入了解光伏电站规模化管理存在的困难,精准识别梳理现状问题,构建“政企达成共识、多方协作支持、加强交流监督”的合作体系,全面推动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落地实施。
实行专人专班管理。在国网安徽电力的组织领导下,利辛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党支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利辛县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建设列入“书记项目”,作为服务利辛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实,出台“光伏发电监测分析平台”项目工作方案,成立建设专班,强化日常的组织协调、进度管控、问题解决,全面抓好工作统筹。
(二)锚定既定目标,破解项目建设“加速密码”
推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进度图和督战图管控机制,创新实施重点任务作战图和关键指标分布图“两图”的方式分解项目建设重点任务、关键指标,明确重点发力方向,坚持对照开工清单、竣工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制定常态化督导办法,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可控在控。
打破要素限制。公司党支部务实笃行,围绕资金这一关键要素,盘点梳理项目研发落地过程中所需资金,畅通资金渠道,实行月度现金预算管理,建立付款计划工作机制,强化资金安全管理,防范资金结算风险,提高资金决算周转效率,优质高效推进项目规划建设。
(三)保障技术人才,提升运维管理“整体效能”
组建攻坚小组。结合平台研发要求,公司党支部精心挑选汇聚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基础资源运营和信息化技术攻坚小组,深入利辛县光伏电站现场,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可视化等核心技术,对利辛区域光伏电站用能画像、发电时长趋势等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队伍保障。
完善帮扶机制。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负责实时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守着、关键指标有党员领着、关键人物有党员顶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协调解决。与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结对子”,定期携手开展技术培训,长期对大数据技术、项目建设、管理提升进行全面帮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成效
(一)实现集中数字管控,提高脱贫户光伏收益
接入利辛县近5千户乡村振兴光伏电站,对电站的发电量、利用小时数进行跟踪监测。5月份,利用光伏平台监测分析,累计排查户用帮扶光伏电站412户次,监测并维修故障373余次;户用光伏电站发电量192.66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8.2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率10.46%;等效利用小时数128.44小时,同比增加12.16小时,同比增长率10.46%。收益户的经济收入相应得到提升,按照发电量增长率来计算,每年为用户增收600元,增幅达11.16%,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降低“返贫”概率。
(二)深化工单数据分析,加强运维激励考核驱动
构建光伏电站发电异常分析模型,电站故障诊断修复实现从“看账单线下处理”到“看系统工单处理”模式转变,加强分析结果在电站运维考核中应用,激发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内生动力,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公司党员在项目中承担重要角色,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淬炼党性,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更加忠诚于党的事业。
(三)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项目基于国网安徽电力数据中台,打通生产、调度、检修等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大数据全面贯通、全面共享。创新开创“数字+光伏”模式,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年光伏发电产量相当于减少49万吨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力支撑了数字电网和智慧城市的建立,为地方政府精准掌握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服务、推进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 张鹏飞 包璇 周杰 李苗苗)
一、重要意义
2014年以来,亳州市利辛县政府主导陆续建设5000座户用光伏电站用于乡村脱贫。每一座帮扶电站都对应一户贫困户,发电收益用于帮扶用户,当时的贫困户在光伏电站的加持下,每个月的家庭收入能够多出数百元。但由于没有统一模式和成熟经验,大都采用户用分散建设,加之投入少、建设标准低、选址不当,形成光伏站点多面广、难以管护、维护不及时、发电量低现象,直接影响光伏收益户收入,这对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来说,是个硬伤。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致力于服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公司党支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对接,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赶往利辛县光伏发电站现场,勘察实际情况。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历时5个月,成功研发了光伏发电监测分析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规模化监控,支撑县乡村振兴局及时洞悉电站发电动态,助力开展光伏电站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管理,此次党支部共联共建,既保障了脱贫户年度稳定增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办法在哪里“三个哪里”工作思路,遵循大数据分析应用资源可视化、需求对接智能化和运营管理精益化“三部曲”,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的方式,建设成“简单、经济、实用、高效”可复制推广的现代化光伏发电用能分析平台。
(一)聚焦共促共建,探索异地党建“守望相助”
搭建政企共建平台。建立与政府常态沟通机制,协同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积极与利辛县乡村振兴局对接,深入了解光伏电站规模化管理存在的困难,精准识别梳理现状问题,构建“政企达成共识、多方协作支持、加强交流监督”的合作体系,全面推动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落地实施。
实行专人专班管理。在国网安徽电力的组织领导下,利辛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党支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利辛县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建设列入“书记项目”,作为服务利辛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实,出台“光伏发电监测分析平台”项目工作方案,成立建设专班,强化日常的组织协调、进度管控、问题解决,全面抓好工作统筹。
(二)锚定既定目标,破解项目建设“加速密码”
推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进度图和督战图管控机制,创新实施重点任务作战图和关键指标分布图“两图”的方式分解项目建设重点任务、关键指标,明确重点发力方向,坚持对照开工清单、竣工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制定常态化督导办法,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可控在控。
打破要素限制。公司党支部务实笃行,围绕资金这一关键要素,盘点梳理项目研发落地过程中所需资金,畅通资金渠道,实行月度现金预算管理,建立付款计划工作机制,强化资金安全管理,防范资金结算风险,提高资金决算周转效率,优质高效推进项目规划建设。
(三)保障技术人才,提升运维管理“整体效能”
组建攻坚小组。结合平台研发要求,公司党支部精心挑选汇聚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基础资源运营和信息化技术攻坚小组,深入利辛县光伏电站现场,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可视化等核心技术,对利辛区域光伏电站用能画像、发电时长趋势等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队伍保障。
完善帮扶机制。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负责实时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守着、关键指标有党员领着、关键人物有党员顶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协调解决。与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党支部“结对子”,定期携手开展技术培训,长期对大数据技术、项目建设、管理提升进行全面帮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成效
(一)实现集中数字管控,提高脱贫户光伏收益
接入利辛县近5千户乡村振兴光伏电站,对电站的发电量、利用小时数进行跟踪监测。5月份,利用光伏平台监测分析,累计排查户用帮扶光伏电站412户次,监测并维修故障373余次;户用光伏电站发电量192.66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8.2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率10.46%;等效利用小时数128.44小时,同比增加12.16小时,同比增长率10.46%。收益户的经济收入相应得到提升,按照发电量增长率来计算,每年为用户增收600元,增幅达11.16%,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降低“返贫”概率。
(二)深化工单数据分析,加强运维激励考核驱动
构建光伏电站发电异常分析模型,电站故障诊断修复实现从“看账单线下处理”到“看系统工单处理”模式转变,加强分析结果在电站运维考核中应用,激发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内生动力,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公司党员在项目中承担重要角色,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淬炼党性,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更加忠诚于党的事业。
(三)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项目基于国网安徽电力数据中台,打通生产、调度、检修等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大数据全面贯通、全面共享。创新开创“数字+光伏”模式,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年光伏发电产量相当于减少49万吨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力支撑了数字电网和智慧城市的建立,为地方政府精准掌握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服务、推进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安徽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 张鹏飞 包璇 周杰 李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