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强党建 双向融合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3-03-08 09:23:29 作者:张安琪 孙秋淞 唐弋涵 吴凯 郑苡

  一、重要意义

  锦州义县位于辽宁西部山区,曾是辽宁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地区电网具有用户分布广、供电线路长等特点,地区农业、工业电力用户较多,负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时令性、集中性。国网义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义县公司)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辖区电网网架结构、负荷需求特点,精准发力助力辖区脱贫攻坚。2020年底,义县实现全面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点,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义县公司以党建引领“一根针”穿起业务工作“千条线”,构建“党委+服务队+党团员”三级联动机制,通过“下沉式”管理、“专班制”服务、“积分制”激励等方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将电力供应与服务民生、助力产业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党建引领,实行“下沉式”党建管理。基层供电所是供电企业最末梢生产“单元”,也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最前沿“窗口”。义县公司下设13个供电所,供电所农电工大多来自各乡村,党员党组织关系在原籍村支部,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员的先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2021年11月起,义县公司将农电工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至公司党委,并向基层供电所延伸拓展党建管理半径,在不能单独组建党支部的供电所中成立13个临时党支部,实现“一所一支部”。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建立临时党支部标准化、常态化机制,强化对供电所党建指导工作。加大公司与供电所、供电所与供电所之间的联合开展党日活动的力度,构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组织建设新模式。引导供电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开展组织生活,交流解决生产作业、优质服务、站所管理等瓶颈问题。以向下延伸和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断创新拓展、纵向深化,在夯实供电所党建工作基础中,提升基层供电所供电服务能力,使乡村振兴工作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聚焦融合发展,运用“专班制”服务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义县公司主动担起工程“动力源”职责,围绕辖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旅活动等重点项目用电工程,跨支部跨专业抽调党员骨干搭建党员服务专班。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专班战斗堡垒作用,将各层级、各专业服务力量汇聚整合到一个“点”,开展重点工程供电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实行“三方认证、零证受理”,通过供电公司、县政府、客户三方认证办电主体资格,最大限度减流程、减时间、减材料,在项目施工期间,上门帮助客户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时跟踪工程进度,以环节少、时间短、品质优的供电服务推进各项重点供电工程早投运、早供电。

  (三)聚焦队伍建设,打造“积分制”激励模式。人才是企业工作高质量开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义县公司引进了大量青年人才,截至目前,义县公司35岁以下青年员工在全体职工中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如何提高青年员工素质能力,打造“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供电服务队伍,是义县公司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课题。义县公司启动“积分制”青工培养模式,立足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双提升”,对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学习情况、实践活动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作为确立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的考量依据。以建团100周年为契机,依托腾讯会议软件、抖音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生动开展“青年夜校”“微党团课竞赛”等形式多样的青年大学习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驱动,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在电力保供、电网建设、助企纾困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创新超越为目标,发挥青年队伍活力足、干劲强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守正创新 卓越争先”全面质量管理行动,鼓励引导青年员工围绕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开展技术创新、攻克难关,为乡村振兴工作高效开展注入新鲜动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摆脱“独角戏”,拧成“一股绳”,供电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固。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义县公司党委“下沉式”党建管理有效推动了一切工作落实到基层,一切号召在一线得到响应。依托党建下沉,各供电所聚焦农网升级改造、优化配变台区网架、提升农村电力设施配置各项中心工作,独立、联合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提质增效 党员先行”专项活动27次,进村部、进学校、进农户开展“‘电’亮乡村 义务换线”延伸服务174户次,发现并处置各类缺陷21处,义县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从99.898%提升至99.9837%,同时低压台区合格率达到98.98%,线损率达到3.55%,义县公司荣获“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锦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二是摆脱“两张皮”,走活“一盘棋”,电力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专班制”服务机制实现了业扩报装服务扁平、一体、高效,优质,构建了双向互动、同向发力的振兴工作格局。2022年,义县地区低压新装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同比缩短32.4%,高压新装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同比缩短7.68%,保障了七里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锦州嘉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重点建设项目供电工程优质高效投运,受到义县人民政府、七里河经济开发区高度赞誉。抗击疫情保供电期间,党员服务专班为防疫站点开通“绿色”接电通道,在最短时间内接通稍户营子、大榆树堡等地4个测温登记卡点临时电源,获得地方政府肯定。夏季夜晚用电高峰时段,党员服务专班在地摊集中区提供安全用电延伸服务,主动了解响应用电需求,倾力服务“地摊夜经济”相关事迹得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摆脱“弱虚散”,赢得“满堂彩”,员工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积分制”员工激励模式为青年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广阔平台,“积极型、学习型、创新型”员工队伍不断建设优化。义县公司青年QC小组运用“旋转环”原理制成新型低压接户线固定装置,减少恶劣天气对农村用户接户线的伤害,降低农村低压电网维护中接户线损伤、断线故障风险,青创项目“线向环生——新型低压接户线固定装置的研发与应用”获2022年“创青春”辽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组铜奖。根据青年员工积分表现,2022年义县公司发展新党员7名(其中团员推优5名)、积极分子9名(其中团员推优4名),先后涌现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锦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多个先进典型个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张安琪 孙秋淞 唐弋涵 吴凯 郑苡)

 

  一、重要意义

  锦州义县位于辽宁西部山区,曾是辽宁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地区电网具有用户分布广、供电线路长等特点,地区农业、工业电力用户较多,负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时令性、集中性。国网义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义县公司)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辖区电网网架结构、负荷需求特点,精准发力助力辖区脱贫攻坚。2020年底,义县实现全面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点,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义县公司以党建引领“一根针”穿起业务工作“千条线”,构建“党委+服务队+党团员”三级联动机制,通过“下沉式”管理、“专班制”服务、“积分制”激励等方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将电力供应与服务民生、助力产业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党建引领,实行“下沉式”党建管理。基层供电所是供电企业最末梢生产“单元”,也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最前沿“窗口”。义县公司下设13个供电所,供电所农电工大多来自各乡村,党员党组织关系在原籍村支部,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员的先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2021年11月起,义县公司将农电工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至公司党委,并向基层供电所延伸拓展党建管理半径,在不能单独组建党支部的供电所中成立13个临时党支部,实现“一所一支部”。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建立临时党支部标准化、常态化机制,强化对供电所党建指导工作。加大公司与供电所、供电所与供电所之间的联合开展党日活动的力度,构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组织建设新模式。引导供电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开展组织生活,交流解决生产作业、优质服务、站所管理等瓶颈问题。以向下延伸和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断创新拓展、纵向深化,在夯实供电所党建工作基础中,提升基层供电所供电服务能力,使乡村振兴工作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聚焦融合发展,运用“专班制”服务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义县公司主动担起工程“动力源”职责,围绕辖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旅活动等重点项目用电工程,跨支部跨专业抽调党员骨干搭建党员服务专班。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专班战斗堡垒作用,将各层级、各专业服务力量汇聚整合到一个“点”,开展重点工程供电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实行“三方认证、零证受理”,通过供电公司、县政府、客户三方认证办电主体资格,最大限度减流程、减时间、减材料,在项目施工期间,上门帮助客户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时跟踪工程进度,以环节少、时间短、品质优的供电服务推进各项重点供电工程早投运、早供电。

  (三)聚焦队伍建设,打造“积分制”激励模式。人才是企业工作高质量开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义县公司引进了大量青年人才,截至目前,义县公司35岁以下青年员工在全体职工中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如何提高青年员工素质能力,打造“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供电服务队伍,是义县公司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课题。义县公司启动“积分制”青工培养模式,立足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双提升”,对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学习情况、实践活动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作为确立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的考量依据。以建团100周年为契机,依托腾讯会议软件、抖音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生动开展“青年夜校”“微党团课竞赛”等形式多样的青年大学习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驱动,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在电力保供、电网建设、助企纾困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创新超越为目标,发挥青年队伍活力足、干劲强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守正创新 卓越争先”全面质量管理行动,鼓励引导青年员工围绕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开展技术创新、攻克难关,为乡村振兴工作高效开展注入新鲜动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摆脱“独角戏”,拧成“一股绳”,供电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固。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义县公司党委“下沉式”党建管理有效推动了一切工作落实到基层,一切号召在一线得到响应。依托党建下沉,各供电所聚焦农网升级改造、优化配变台区网架、提升农村电力设施配置各项中心工作,独立、联合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提质增效 党员先行”专项活动27次,进村部、进学校、进农户开展“‘电’亮乡村 义务换线”延伸服务174户次,发现并处置各类缺陷21处,义县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从99.898%提升至99.9837%,同时低压台区合格率达到98.98%,线损率达到3.55%,义县公司荣获“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锦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二是摆脱“两张皮”,走活“一盘棋”,电力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专班制”服务机制实现了业扩报装服务扁平、一体、高效,优质,构建了双向互动、同向发力的振兴工作格局。2022年,义县地区低压新装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同比缩短32.4%,高压新装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同比缩短7.68%,保障了七里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锦州嘉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重点建设项目供电工程优质高效投运,受到义县人民政府、七里河经济开发区高度赞誉。抗击疫情保供电期间,党员服务专班为防疫站点开通“绿色”接电通道,在最短时间内接通稍户营子、大榆树堡等地4个测温登记卡点临时电源,获得地方政府肯定。夏季夜晚用电高峰时段,党员服务专班在地摊集中区提供安全用电延伸服务,主动了解响应用电需求,倾力服务“地摊夜经济”相关事迹得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摆脱“弱虚散”,赢得“满堂彩”,员工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积分制”员工激励模式为青年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广阔平台,“积极型、学习型、创新型”员工队伍不断建设优化。义县公司青年QC小组运用“旋转环”原理制成新型低压接户线固定装置,减少恶劣天气对农村用户接户线的伤害,降低农村低压电网维护中接户线损伤、断线故障风险,青创项目“线向环生——新型低压接户线固定装置的研发与应用”获2022年“创青春”辽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组铜奖。根据青年员工积分表现,2022年义县公司发展新党员7名(其中团员推优5名)、积极分子9名(其中团员推优4名),先后涌现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锦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多个先进典型个人。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张安琪 孙秋淞 唐弋涵 吴凯 郑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