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美援朝精神为血脉 发挥“义东”红色加号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08 09:55:17 作者:梅迪 丁羽冉 董云楠 孙超 王跃超

   一、重要意义

  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这场立国之战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杨根思等197653名战斗英雄为国牺牲,还有地方人民和电力行业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老一辈辽宁电力人冒着敌军战机的扫射,连续奋战两个七天七夜在鸭绿江畔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誓死保卫由朝鲜新义州向中国安东供电的唯一电力输入通道,书写了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故事”,这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动缩影,也成为一代代辽宁电力人坚定决心、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英雄人物与事迹的推崇和传播,激发人民群众对英雄的认同感、崇敬感,提升全社会对中国电力文化的认同度,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深耕厚植抗美援朝“义东精神”,充分发挥“义东精神”在联接历史与现实、党建与业务、精神追求与业绩目标之间的红色加号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讲好“国网故事”,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做法

  1.深度挖掘“义东”形成背景。一是梳理“义东”历史脉络。公司多部门联合通过采访当事人、翻阅历史资料、实地调研考察等形式,深入挖掘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丹东电力人冒着枪林弹雨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英勇事迹,形成完整详实的“义东精神”历史脉络。二是探寻“义东”历史足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前往中朝友谊桥、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实景感受公司英雄前辈们的光辉事迹,详细了解了七个昼夜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历史,切身感受前辈们的英勇顽强和不屈意志。三是凝聚“义东”价值认同。公司所属66千伏“义东线”旧址、六道沟供电所旧址、丹东220千伏变电站、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被丹东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抗美援朝战争遗址。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入选国网公司“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名录。四是赋予“义东”时代内涵。不怕牺牲是信仰本色,在改革发展历程中敢为天下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攻坚克难是执着追求,聚焦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打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桩”。忠于职守是使命担当,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中提供“源动力”。甘于奉献是为民情怀,持续做好“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连心桥”。

  2.持续讲好“义东”中国故事。一是把研学路线绘立体。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220千伏变电站、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义东线”旧址为主体的红色研学精品路线,与省公司党委联合开展“学研百日行”实践活动,与沈阳、大连、本溪、营口、技培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兄弟单位开展联学互动。与省公司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联学联建形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二是把革命传统学深入。组织公司四级领导人员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历程。邀请丹东市委党校石云清校长专题讲授抗美援朝战争史。党委书记结合《觉醒年代》《大决战》等15部主旋律影视剧为党组织负责人讲授多媒体党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伟大建党精神谱系的深厚理论中总结“义东故事”产生的历史逻辑。三是把红色精神讲精彩。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优秀青年代表、退休党员、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义东”红色宣讲团,多维度讲述抗美援朝“义东故事”。精心设计制作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这百年,中国怎样走来》,向广大干部员工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提供11件电力抢修工具、奖状、纪念章等国家级文物,讲述电业故事、中国故事。

  3.不断拓宽“义东”传播渠道。一是主动对接高端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4《远方的家》节目连续三天集中报道中国万里海疆北端起点——丹东,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安东电力人誓死守卫电力生命线的“义东故事”和“海岛电工”杨栋33年如一日守护海岛光明的感人事迹,“义东故事”作为中国故事在国内和海外进行广泛传播。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热血河山》节目组在丹东拍摄为契机,对外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辽宁电力人书写的“义东故事”。二是打造系列文创作品。围绕老一辈电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创作展演《铁塔雄鹰》《“义东”代代传》等系列情景式微党课,在丹东市团委、省公司团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情景互动式宣讲比赛中斩获佳绩。策划制作“义东故事”文萃集、丹东220千伏变电站文化读本《见证》等系列文创作品,不断增强电力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三是丰富文化传播形式。拍摄制作以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建设为主题的微电影《坑儿》,生动展现电网企业兴边富民的责任与使命。拍摄制作《义东线》《“义”路走来》《见证》等多部优秀视频作品,先后登上新华社、人民网、央视频、学习强国等高端媒体平台。

  三、主要成效

  1.促进员工内生动力持续激发。结合生产建设主战场和应急抢险任务,深化“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建设,围绕为民服务第一线和爱心公益突出“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作用,在营销服务窗口发挥好“周琴”共产党员示范岗效用。特别是,积极投身“十四五”时期辽宁地区投运的首座丹东宽甸天华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为辽东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惠及人口10万余人。在河南洪灾严重时,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在刚结束凤城赛马地区抗洪抢险的情况下,星夜兼程奔赴河南,全力做好抢修保供电支援工作,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评价,先后收到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在全力做好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有序用电及落实电价改革政策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促进国网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新华社发布通稿《两根电杆下的承诺》,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文章《电力人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义东精神”》《义东精神:中国电业人奉献精神的源流》对电力人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进行专题报道。辽宁电力工人在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中舍生忘死保供电的英勇事迹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一书中被刊载,提升全社会对电力文化的认同度。微电影《坑儿》在中国能源报组织开展的“讲述能源故事 见证社会变迁”视频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制作作品奖,在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评选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充分彰显作为“大国顶梁柱”的央企责任担当,大力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

  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公司继续保持“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东港分公司获得国网公司“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元宝分公司营业二班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东港分公司孤山镇供电所所长曹祖刚获得“第九届辽宁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凤城分公司蓝旗镇供电所所长霍玉山获得省公司“十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弘扬抗美援朝“义东精神”打造红色企业文化阵地》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选为“企业党组织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典型经验。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梅迪 丁羽冉 董云楠 孙超 王跃超)

   一、重要意义

  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这场立国之战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杨根思等197653名战斗英雄为国牺牲,还有地方人民和电力行业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老一辈辽宁电力人冒着敌军战机的扫射,连续奋战两个七天七夜在鸭绿江畔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誓死保卫由朝鲜新义州向中国安东供电的唯一电力输入通道,书写了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故事”,这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动缩影,也成为一代代辽宁电力人坚定决心、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英雄人物与事迹的推崇和传播,激发人民群众对英雄的认同感、崇敬感,提升全社会对中国电力文化的认同度,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深耕厚植抗美援朝“义东精神”,充分发挥“义东精神”在联接历史与现实、党建与业务、精神追求与业绩目标之间的红色加号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讲好“国网故事”,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做法

  1.深度挖掘“义东”形成背景。一是梳理“义东”历史脉络。公司多部门联合通过采访当事人、翻阅历史资料、实地调研考察等形式,深入挖掘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丹东电力人冒着枪林弹雨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英勇事迹,形成完整详实的“义东精神”历史脉络。二是探寻“义东”历史足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前往中朝友谊桥、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实景感受公司英雄前辈们的光辉事迹,详细了解了七个昼夜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历史,切身感受前辈们的英勇顽强和不屈意志。三是凝聚“义东”价值认同。公司所属66千伏“义东线”旧址、六道沟供电所旧址、丹东220千伏变电站、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被丹东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抗美援朝战争遗址。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入选国网公司“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名录。四是赋予“义东”时代内涵。不怕牺牲是信仰本色,在改革发展历程中敢为天下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攻坚克难是执着追求,聚焦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打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桩”。忠于职守是使命担当,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中提供“源动力”。甘于奉献是为民情怀,持续做好“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连心桥”。

  2.持续讲好“义东”中国故事。一是把研学路线绘立体。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220千伏变电站、东坎子66千伏变电站、“义东线”旧址为主体的红色研学精品路线,与省公司党委联合开展“学研百日行”实践活动,与沈阳、大连、本溪、营口、技培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兄弟单位开展联学互动。与省公司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联学联建形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二是把革命传统学深入。组织公司四级领导人员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历程。邀请丹东市委党校石云清校长专题讲授抗美援朝战争史。党委书记结合《觉醒年代》《大决战》等15部主旋律影视剧为党组织负责人讲授多媒体党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伟大建党精神谱系的深厚理论中总结“义东故事”产生的历史逻辑。三是把红色精神讲精彩。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优秀青年代表、退休党员、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义东”红色宣讲团,多维度讲述抗美援朝“义东故事”。精心设计制作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这百年,中国怎样走来》,向广大干部员工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提供11件电力抢修工具、奖状、纪念章等国家级文物,讲述电业故事、中国故事。

  3.不断拓宽“义东”传播渠道。一是主动对接高端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4《远方的家》节目连续三天集中报道中国万里海疆北端起点——丹东,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老一辈安东电力人誓死守卫电力生命线的“义东故事”和“海岛电工”杨栋33年如一日守护海岛光明的感人事迹,“义东故事”作为中国故事在国内和海外进行广泛传播。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热血河山》节目组在丹东拍摄为契机,对外讲述抗美援朝时期辽宁电力人书写的“义东故事”。二是打造系列文创作品。围绕老一辈电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创作展演《铁塔雄鹰》《“义东”代代传》等系列情景式微党课,在丹东市团委、省公司团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情景互动式宣讲比赛中斩获佳绩。策划制作“义东故事”文萃集、丹东220千伏变电站文化读本《见证》等系列文创作品,不断增强电力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三是丰富文化传播形式。拍摄制作以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建设为主题的微电影《坑儿》,生动展现电网企业兴边富民的责任与使命。拍摄制作《义东线》《“义”路走来》《见证》等多部优秀视频作品,先后登上新华社、人民网、央视频、学习强国等高端媒体平台。

  三、主要成效

  1.促进员工内生动力持续激发。结合生产建设主战场和应急抢险任务,深化“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建设,围绕为民服务第一线和爱心公益突出“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作用,在营销服务窗口发挥好“周琴”共产党员示范岗效用。特别是,积极投身“十四五”时期辽宁地区投运的首座丹东宽甸天华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为辽东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惠及人口10万余人。在河南洪灾严重时,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在刚结束凤城赛马地区抗洪抢险的情况下,星夜兼程奔赴河南,全力做好抢修保供电支援工作,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评价,先后收到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在全力做好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有序用电及落实电价改革政策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促进国网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新华社发布通稿《两根电杆下的承诺》,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文章《电力人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义东精神”》《义东精神:中国电业人奉献精神的源流》对电力人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进行专题报道。辽宁电力工人在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中舍生忘死保供电的英勇事迹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一书中被刊载,提升全社会对电力文化的认同度。微电影《坑儿》在中国能源报组织开展的“讲述能源故事 见证社会变迁”视频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制作作品奖,在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评选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充分彰显作为“大国顶梁柱”的央企责任担当,大力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

  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公司继续保持“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东港分公司获得国网公司“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元宝分公司营业二班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东港分公司孤山镇供电所所长曹祖刚获得“第九届辽宁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凤城分公司蓝旗镇供电所所长霍玉山获得省公司“十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弘扬抗美援朝“义东精神”打造红色企业文化阵地》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选为“企业党组织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典型经验。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梅迪 丁羽冉 董云楠 孙超 王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