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图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1:03:15 作者:王舒层 陈映妃 金于 俞婧 胡笑吟 黄嘉轩

  一、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始终坚持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全方位拓展延伸供电服务,推动“建设美丽乡村”战略有效落地,力促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国网丽水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网公司下属的大型供电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丽水经济、清洁、高效、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相关要求,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建设美丽乡村大局着手,深度融合“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规划,以莲都区雅溪镇红色古村“岱后”为实践样板,大力弘扬践行“红船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依托乡村全面电气化,充分挖掘生态优势,推动形成“红+绿”融合发展模式,谱写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新篇章。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三项融合,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模式

图片7.jpg

图1 公司“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图示

  为充分激活岱后村深厚的红色文化优势,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公司积极探索“红+绿”融合促发展的工作路径,让红色岱后在绿水青山间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助推“浙西南革命精神”与“两山理念”相融合。以“两山理念”为行动轴心,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带动引擎,“红+绿”融合、因地制宜,充分激活岱后村潜能。助推“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与“电网人”相融合。通过开展“红船精神·电力传承”的特色实践,丽水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重点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岱后村重焕新容。助推“红色革命老村”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相融合。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始终铭记电力清洁能源提供者的身份,为红色岱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二)实施四项举措,深化美丽新农村建设

  以“河清、路亮、线通、电化”为四项举措,为岱后村实施电气化改造等多项工程,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推动乡村更美丽、村民更幸福。

  1.河清:支部联动,助力水清河畅

  组织联城供电所党支部与岱后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积极发挥“电力+农村”党支部联动优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管齐下,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完成岱后村“河清”目标。以定期清理改善河道面貌。在岱后村河长的组织引领下,丽水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村民志愿者定期对河道内的淤泥、杂草、枯枝、白色垃圾等障碍物进行清理,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以修缮指导助力污水治理。服务队主动摸排村内原有污水处理涉电设备,组织进行义务检修专项行动。同时,对新建污水治理厂电气设备选择、落位、安装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岱后村污水处理取得成效。以环卫宣讲增强环保意识。服务队联合村委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变“污水一排了之”的坏习惯,促进污水治理成为全体村民的行动自觉。

  2.路亮:多管齐下,合力点亮岱后

  乡村亮化工程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公司通过点亮路灯、照亮场馆,有序推进岱后村亮化项目,点亮村民美好新生活,实现“路亮”目标。增设配变,合理规划照明。安排联城供电所员工对岱后村进行实地走访,优选台区点位,统筹规划村内道路、沿河堤岸路灯安装线路。经设计施工后,增设乡村照明专用10kV室外箱式变压器1台,4条低压出线供村内各区块照明用电,为路灯工程夯实基础。优选乙方,提升照明质量。为确保亮化工程质量,严把招投标环节,选择资质良好的建设队伍,采用新型LED路灯,并安排监督专员全程监督路灯安装环节,确保质量标准全部合格,有效加强夜间路灯亮度,为岱后村民提供优质的照明体验。对接场馆,优化展区供电。主动与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主管部门联系,了解场馆改造整体规划和供电需求,协助办理用电手续。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现场勘察,制定供电方案。另外,对各供电设备进行逐一安全检查和测试,定期义务为工作人员讲解用电安全措施。

  3.线通:多方协作,疏通线路要道

  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岱后村村委,通过实施疏通岱后村电力线路通道、组织线路改造、落实护线员制度等多项工作,实现“线通”目标。轮次巡视通道。组织专项特巡活动,以月为周期,分组分队多轮次排查,结合无人机、红外测温等手段,排查隐患,消缺治理。同时,在线路与树竹繁盛区域设立电力警示标牌、张贴警示标语。多部门改造线路。泄川147线作为岱后村主供线路,针对性开展该线路跨越山林段改造工作。设计部门摸底提供多条优化线路通道方案,运行部门结合日常经验提出专项需求,检修部门统一建设线路配置原则,多部门共同发力,推进工程实施,消除用电隐患。多举措维护线路。一是与村委签订2公里10kV线路通道维护协议,落实护线员制度;二是义务为护线员开展业务培训,向护线员提供树竹危控点清单;三是对清障现场进行安全与质量监督,确保一次到位。三管齐下,有效化解树线矛盾,及时消除线路安全隐患,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

  4.电化:合作共建,打通电化路径

  为主动融入红色岱后绿色发展大格局,与岱后村村委会签订乡村电力共建工作协议,扩大电能替代规模,推广屋顶光伏,整治表后隐患,全面提升岱后村电气化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倡导电能替代。由公司牵头,联合丽水市政府、岱后村村委等单位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逐步用电加热(制冷)、电炊具替代原有燃煤锅炉、农家柴灶等用具,在岱后村铺开全电计划,建设全电乡村新模式。推广屋顶光伏。利用村内闲置屋顶安装光伏系统发电,设计“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模式,将村民屋顶光伏所发的多余清洁电能并入当地电网,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融入村民生活,强化村民绿色生活和绿色用能理念。治理表后隐患。为有效解决岱后村“表后线”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破损老化等问题,组织开展“岱后村‘表后线’整治专项行动”,实行“一户一策”、免费施工,充分利旧,避免大拆大换,减少村民额外负担,并为村民免费补装漏电保护器,让村民用上安全电、舒心电。

  三、主要成效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干部员工紧密结合“红色乡村振兴行动”,全面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岱后村全面发展。一是推动乡村更美。通过不断改造升级,岱后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电气化程度、电能替代水平显著提升,成功打造集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美丽新农村。二是推动农民更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项目,促进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上升了14.6%,集体经济年总收入提高至43万元,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增收明星村的华丽转变。三是企业更“靓”。岱后村难题的有效解决,赢得地方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充分彰显公司切实履行央企“三大责任”,生动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下一步,公司将深入总结回顾岱后村试点经验,将其推广应用于丽水市内其他革命老村,与地方红色产业发展体系相结合,大力推动革命老村生态文明建设,连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勾勒出一片红色闪耀、绿色蓬勃的发展流域。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 王舒层  陈映妃  金于  俞婧  胡笑吟   黄嘉轩)

  一、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始终坚持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全方位拓展延伸供电服务,推动“建设美丽乡村”战略有效落地,力促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国网丽水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国网公司下属的大型供电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丽水经济、清洁、高效、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相关要求,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建设美丽乡村大局着手,深度融合“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规划,以莲都区雅溪镇红色古村“岱后”为实践样板,大力弘扬践行“红船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依托乡村全面电气化,充分挖掘生态优势,推动形成“红+绿”融合发展模式,谱写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新篇章。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三项融合,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模式

图片7.jpg

图1 公司“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图示

  为充分激活岱后村深厚的红色文化优势,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公司积极探索“红+绿”融合促发展的工作路径,让红色岱后在绿水青山间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助推“浙西南革命精神”与“两山理念”相融合。以“两山理念”为行动轴心,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带动引擎,“红+绿”融合、因地制宜,充分激活岱后村潜能。助推“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与“电网人”相融合。通过开展“红船精神·电力传承”的特色实践,丽水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重点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岱后村重焕新容。助推“红色革命老村”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相融合。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始终铭记电力清洁能源提供者的身份,为红色岱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二)实施四项举措,深化美丽新农村建设

  以“河清、路亮、线通、电化”为四项举措,为岱后村实施电气化改造等多项工程,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推动乡村更美丽、村民更幸福。

  1.河清:支部联动,助力水清河畅

  组织联城供电所党支部与岱后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积极发挥“电力+农村”党支部联动优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管齐下,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完成岱后村“河清”目标。以定期清理改善河道面貌。在岱后村河长的组织引领下,丽水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村民志愿者定期对河道内的淤泥、杂草、枯枝、白色垃圾等障碍物进行清理,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以修缮指导助力污水治理。服务队主动摸排村内原有污水处理涉电设备,组织进行义务检修专项行动。同时,对新建污水治理厂电气设备选择、落位、安装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岱后村污水处理取得成效。以环卫宣讲增强环保意识。服务队联合村委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变“污水一排了之”的坏习惯,促进污水治理成为全体村民的行动自觉。

  2.路亮:多管齐下,合力点亮岱后

  乡村亮化工程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公司通过点亮路灯、照亮场馆,有序推进岱后村亮化项目,点亮村民美好新生活,实现“路亮”目标。增设配变,合理规划照明。安排联城供电所员工对岱后村进行实地走访,优选台区点位,统筹规划村内道路、沿河堤岸路灯安装线路。经设计施工后,增设乡村照明专用10kV室外箱式变压器1台,4条低压出线供村内各区块照明用电,为路灯工程夯实基础。优选乙方,提升照明质量。为确保亮化工程质量,严把招投标环节,选择资质良好的建设队伍,采用新型LED路灯,并安排监督专员全程监督路灯安装环节,确保质量标准全部合格,有效加强夜间路灯亮度,为岱后村民提供优质的照明体验。对接场馆,优化展区供电。主动与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主管部门联系,了解场馆改造整体规划和供电需求,协助办理用电手续。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现场勘察,制定供电方案。另外,对各供电设备进行逐一安全检查和测试,定期义务为工作人员讲解用电安全措施。

  3.线通:多方协作,疏通线路要道

  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岱后村村委,通过实施疏通岱后村电力线路通道、组织线路改造、落实护线员制度等多项工作,实现“线通”目标。轮次巡视通道。组织专项特巡活动,以月为周期,分组分队多轮次排查,结合无人机、红外测温等手段,排查隐患,消缺治理。同时,在线路与树竹繁盛区域设立电力警示标牌、张贴警示标语。多部门改造线路。泄川147线作为岱后村主供线路,针对性开展该线路跨越山林段改造工作。设计部门摸底提供多条优化线路通道方案,运行部门结合日常经验提出专项需求,检修部门统一建设线路配置原则,多部门共同发力,推进工程实施,消除用电隐患。多举措维护线路。一是与村委签订2公里10kV线路通道维护协议,落实护线员制度;二是义务为护线员开展业务培训,向护线员提供树竹危控点清单;三是对清障现场进行安全与质量监督,确保一次到位。三管齐下,有效化解树线矛盾,及时消除线路安全隐患,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

  4.电化:合作共建,打通电化路径

  为主动融入红色岱后绿色发展大格局,与岱后村村委会签订乡村电力共建工作协议,扩大电能替代规模,推广屋顶光伏,整治表后隐患,全面提升岱后村电气化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倡导电能替代。由公司牵头,联合丽水市政府、岱后村村委等单位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逐步用电加热(制冷)、电炊具替代原有燃煤锅炉、农家柴灶等用具,在岱后村铺开全电计划,建设全电乡村新模式。推广屋顶光伏。利用村内闲置屋顶安装光伏系统发电,设计“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模式,将村民屋顶光伏所发的多余清洁电能并入当地电网,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融入村民生活,强化村民绿色生活和绿色用能理念。治理表后隐患。为有效解决岱后村“表后线”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破损老化等问题,组织开展“岱后村‘表后线’整治专项行动”,实行“一户一策”、免费施工,充分利旧,避免大拆大换,减少村民额外负担,并为村民免费补装漏电保护器,让村民用上安全电、舒心电。

  三、主要成效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干部员工紧密结合“红色乡村振兴行动”,全面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岱后村全面发展。一是推动乡村更美。通过不断改造升级,岱后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电气化程度、电能替代水平显著提升,成功打造集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美丽新农村。二是推动农民更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项目,促进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上升了14.6%,集体经济年总收入提高至43万元,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增收明星村的华丽转变。三是企业更“靓”。岱后村难题的有效解决,赢得地方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充分彰显公司切实履行央企“三大责任”,生动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下一步,公司将深入总结回顾岱后村试点经验,将其推广应用于丽水市内其他革命老村,与地方红色产业发展体系相结合,大力推动革命老村生态文明建设,连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勾勒出一片红色闪耀、绿色蓬勃的发展流域。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 王舒层  陈映妃  金于  俞婧  胡笑吟   黄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