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今年3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守“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的价值追求,大力实施电力“暖阳”服务实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履行社会责任上延伸服务“主轴线”,用做好电力先行官的历史使命感、架起党群连心桥的政治责任感,生动诠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同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高擎党的旗帜,践行“国之大者”,把“电力暖阳、温暖万家”特色服务覆盖至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党史学习常态机制,以学培根,以学促做。
建立“第一议题”学习资源库,动态更新学习内容,每次党委会针对重点议题从资源库中选取学习议题,提高党委班子成员政治站位,促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将“四史”作为必学篇目,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健全完善“五学”机制(即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学、固化党日常态研讨学、线上线下丰富载体学、红色资源沉浸体验学、完善机制保障督促学),编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吉林传承发展》红色资源图谱,与省内红色资源场馆、革命遗址遗迹共建党史教育基地,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电力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开发“重温百年党史、追寻信仰之光”系列课程,制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微课视频,在“创新学堂”线上平台公开播放,坚持不懈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用功学”中补足精神之钙,在“用情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用心看”中把稳思想之舵。
(二)建立“电力暖阳”服务体系,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靶向施策、深度发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1156”电力“暖阳”服务体系(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关部门、基层单位高效联动、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电力暖阳服务队伍,重点围绕电力保供、助推发展、乡村振兴、保障民生、关爱职工“五项服务”做优做深,打造业务受理快、专业协同快、故障研判快、一次办结快、诉求响应快、现场抢修快的“六快”特色服务品牌),在全国文明村东辽县朝阳村示范建设电力“暖阳”驿站,由供电所派业务办理及抢修人员长期入驻办公,提供业扩报装变更用电、业务咨询查询、电力故障报修等一站式服务,推广智慧供暖、智慧家居、智慧路灯、“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新兴业务,实现村民报修不出村,办电“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电力“暖阳”服务中心,推行供电服务+社区服务“双网格”服务,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阵地联用的“五联”服务机制,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做优做深“五项服务”,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用力用智优化发展环境,以实际行动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
攻坚电力保供。在新一轮疫情防控中,为全市38家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和2家方舱医院提供7×24小时电力保障服务,为全市新一轮229个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续建项目制定“一户一策”保电方案,促请辽源市政府印发《2022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有序推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61项重点任务实施。助推转型发展。编制《辽源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为稳经济、促转型提供电网诊断及高质量发展分析。全力支持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和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电网智能化改造,开辟绿色能源接网投资“绿色通道”,设置专职客户经理全流程对接客户,为新增客户提供电能清洁供暖定制改造方案以及咨询、设计、业扩报装等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建立“642”环形服务圈,全面推广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三零”“三省”办电服务,针对乡村重点项目制定“一户一策”,对农村特色产业实行“标签画像”,建立定人、定点、定责服务机制,与全市定点帮扶村结对共建,提供“一对一”包保服务。开展“电力吉先锋”“呵护黑土青苗”、服务22度夏天”专项行动,走进乡镇村屯,服务客户38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用电难题1200余件。用心保障民生。开展供电服务争先创优“十百千”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电保姆”“星星点灯”“青春情系万家灯火”等志愿服务项目,围绕辽源市文明创城,开展“保护母亲河、青春在行动”等系列活动,累计为32个老旧小区清理小广告5万余张。与团市委共同开展“汇聚微力量·圆梦微心愿”爱心助学活动,帮助136名贫困学生实现梦想。守“网”关爱职工。持续深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开展庆祝建团百年“五个一百”系列活动,注重在各专业、各领域培树先进典型。创新开展“星火辽源”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扬帆、领航、卓越“三段式”晋级培养方案,拓宽青年人才晋升通道。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精简文件数量,强化会议计划管理,结合“作风建设年”为班组减负松绑。实施“暖心行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慰问抗疫一线职工1831人次,发放慰问品金额9.66万元,创建“心灵驿站”微信群,累计为1635人次纾难解困。
三、取得成效
(一)牢记“国企姓党”政治定位,心系“国之大者”、勇担“大国重器”的政治觉悟入脑入心入行
辽源市汽贸小镇蓄热式电取暖项目入选中国能源研究会《百县千项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目录(2022)》,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获得省委景俊海书记批示肯定。
(二)立足电网实际,全力打造为民办实事标杆、央企履责担当典范,生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持续开展“电力暖阳、温暖万家”特色服务实践,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公司上半年客户满意率达到99.66%,吉林省电力系统唯一一家“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工作站”落户辽源公司。
(三)永葆初心使命,在应对重大任务挑战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不断擦亮“国家电网”的金色名片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电力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无畏艰险、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行动诠释责任初心、彰显担当初心、展现价值初心,赢得政府赞誉和百姓口碑。辽源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给予批示肯定,连续保持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多名员工荣获“吉林好人·抗疫先锋”“辽源好人”等荣誉,新华社、央视网、《中国电力报》等主流媒体多次给予报道。
(国网吉林培训中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辽源供电公司 徐贵春 李鸿博 杨璐 许柳 姜天宇)
一、重要意义
今年3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守“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的价值追求,大力实施电力“暖阳”服务实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履行社会责任上延伸服务“主轴线”,用做好电力先行官的历史使命感、架起党群连心桥的政治责任感,生动诠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同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高擎党的旗帜,践行“国之大者”,把“电力暖阳、温暖万家”特色服务覆盖至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党史学习常态机制,以学培根,以学促做。
建立“第一议题”学习资源库,动态更新学习内容,每次党委会针对重点议题从资源库中选取学习议题,提高党委班子成员政治站位,促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将“四史”作为必学篇目,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健全完善“五学”机制(即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学、固化党日常态研讨学、线上线下丰富载体学、红色资源沉浸体验学、完善机制保障督促学),编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吉林传承发展》红色资源图谱,与省内红色资源场馆、革命遗址遗迹共建党史教育基地,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电力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开发“重温百年党史、追寻信仰之光”系列课程,制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微课视频,在“创新学堂”线上平台公开播放,坚持不懈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用功学”中补足精神之钙,在“用情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用心看”中把稳思想之舵。
(二)建立“电力暖阳”服务体系,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靶向施策、深度发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1156”电力“暖阳”服务体系(即: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关部门、基层单位高效联动、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电力暖阳服务队伍,重点围绕电力保供、助推发展、乡村振兴、保障民生、关爱职工“五项服务”做优做深,打造业务受理快、专业协同快、故障研判快、一次办结快、诉求响应快、现场抢修快的“六快”特色服务品牌),在全国文明村东辽县朝阳村示范建设电力“暖阳”驿站,由供电所派业务办理及抢修人员长期入驻办公,提供业扩报装变更用电、业务咨询查询、电力故障报修等一站式服务,推广智慧供暖、智慧家居、智慧路灯、“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新兴业务,实现村民报修不出村,办电“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电力“暖阳”服务中心,推行供电服务+社区服务“双网格”服务,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阵地联用的“五联”服务机制,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做优做深“五项服务”,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用力用智优化发展环境,以实际行动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
攻坚电力保供。在新一轮疫情防控中,为全市38家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和2家方舱医院提供7×24小时电力保障服务,为全市新一轮229个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续建项目制定“一户一策”保电方案,促请辽源市政府印发《2022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有序推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61项重点任务实施。助推转型发展。编制《辽源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为稳经济、促转型提供电网诊断及高质量发展分析。全力支持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和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电网智能化改造,开辟绿色能源接网投资“绿色通道”,设置专职客户经理全流程对接客户,为新增客户提供电能清洁供暖定制改造方案以及咨询、设计、业扩报装等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建立“642”环形服务圈,全面推广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三零”“三省”办电服务,针对乡村重点项目制定“一户一策”,对农村特色产业实行“标签画像”,建立定人、定点、定责服务机制,与全市定点帮扶村结对共建,提供“一对一”包保服务。开展“电力吉先锋”“呵护黑土青苗”、服务22度夏天”专项行动,走进乡镇村屯,服务客户38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用电难题1200余件。用心保障民生。开展供电服务争先创优“十百千”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电保姆”“星星点灯”“青春情系万家灯火”等志愿服务项目,围绕辽源市文明创城,开展“保护母亲河、青春在行动”等系列活动,累计为32个老旧小区清理小广告5万余张。与团市委共同开展“汇聚微力量·圆梦微心愿”爱心助学活动,帮助136名贫困学生实现梦想。守“网”关爱职工。持续深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融入”专项行动,开展庆祝建团百年“五个一百”系列活动,注重在各专业、各领域培树先进典型。创新开展“星火辽源”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扬帆、领航、卓越“三段式”晋级培养方案,拓宽青年人才晋升通道。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精简文件数量,强化会议计划管理,结合“作风建设年”为班组减负松绑。实施“暖心行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慰问抗疫一线职工1831人次,发放慰问品金额9.66万元,创建“心灵驿站”微信群,累计为1635人次纾难解困。
三、取得成效
(一)牢记“国企姓党”政治定位,心系“国之大者”、勇担“大国重器”的政治觉悟入脑入心入行
辽源市汽贸小镇蓄热式电取暖项目入选中国能源研究会《百县千项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目录(2022)》,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获得省委景俊海书记批示肯定。
(二)立足电网实际,全力打造为民办实事标杆、央企履责担当典范,生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持续开展“电力暖阳、温暖万家”特色服务实践,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公司上半年客户满意率达到99.66%,吉林省电力系统唯一一家“12355青少年服务台工作站”落户辽源公司。
(三)永葆初心使命,在应对重大任务挑战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不断擦亮“国家电网”的金色名片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电力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无畏艰险、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行动诠释责任初心、彰显担当初心、展现价值初心,赢得政府赞誉和百姓口碑。辽源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给予批示肯定,连续保持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多名员工荣获“吉林好人·抗疫先锋”“辽源好人”等荣誉,新华社、央视网、《中国电力报》等主流媒体多次给予报道。
(国网吉林培训中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辽源供电公司 徐贵春 李鸿博 杨璐 许柳 姜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