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龙源电力党委“风展党旗、赋能而上”党建品牌建设要求,浙江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以下简称“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持续打造并深化“党员留下来”特色党建品牌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赋能助力建设发展,把党建实实在在地融入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重要意义
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专业化公司,目前在浙江温州、台州、舟山、金华等地建有7座陆上风电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每年为社会提供约5亿千瓦时绿色电量。
“十四五”以来,公司党委结合实际,深挖特色,通过细化制定“三九三”行为准则,将“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具体化、实践化,动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强保障、稳生产、促发展、提质量、增效益,特别是在公司推进高质量建设发展进程中,各业务领域的党员积极践行“党员留下来”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建设较好融入中心,有效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有力促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公司党委“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三九三”行为准则(三个时刻、九项内容、三点要求)明确了党员“何时留下来”“留下做什么”“留下怎么做”,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个时刻”,即何时留下来。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困难时刻留下来。
(二)“九项内容”,即留下做什么。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在大修技改留下来、机组吊装留下来、志愿服务留下来,抗台抢险留下来、设备抢修留下来、工程节点留下来,创新创效留下来、重要迎检留下来、大型会务留下来。
(三)“三点要求”,即留下怎么做。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留下来促学习,要求党员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要留下来抓落实,要求党员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自觉担负起使命任务,以身作则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留下来做贡献,要求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党员留下来”!这一句接地气的话语,既是行动命令,又是行动准则,更是党员模范带头的具体要求,通过持续耕耘,已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
三、主要成效
(一)党旗立潮头。公司党委努力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高标准制定公司“十四五”奋斗目标,急蹄奋进、攻坚争先,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充分发掘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开发建设了国内首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龙源浙江温岭100兆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电站于2022年5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是地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公司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公司单体容量最大的电站,开创了潮汐与光伏协调、水上水下齐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不仅有效挖掘拓展了利用空间,更有效助力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将党建品牌优势转化为行动力和生命力,为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注入“催化剂”。
(二)同心强根基。工程建设部下设的潮光项目部隶属于公司机关第二党支部,派驻施工现场的6人中,有3名党员和2名团员,是一支精干高效、能打硬仗的骨干队伍。伴随着项目开工,各项难题迎面而来。库区内的滩涂是光伏施工带的主要场所,每天经历两次潮涨潮落,随潮汐电站水库蓄放水而淹没、露出。有别于常规的陆上作业,水上建设施工需结合潮汐涨落进行,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施工船只才能行驶。受潮水涨落带来的风急浪涌、淤泥沉降等多重条件制约,库区施工的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库区特点和施工要求,项目部党员小组积极践行“党员留下来——工程节点留下来”,在施工前多次对施工区域进行详勘,分析不同位置的地质情况和潮涌影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潮汐运动规律,结合潮汐电站的发电特性,精准分析研究潮汐曲线图,精确做好每天分时段的库区蓄水,确保库区水位满足施工要求。
光伏组件的管桩基础施工、支架及光伏板的安装,均需要由特制的施工作业船进行转运后在水面开展,库区水面狭长,首尾相距约5公里,施工作业空间有限。为延长有效施工时长,项目部党员小组多次主动联系施工单位交流施工船只改造事项,从项目需求着手,对各类船只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吃水50公分即可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项目部党员小组对整个库区地形进行全方位综合测量分析,在计划安装的24个光伏组件方阵中,多部位开展打桩试验,结合管桩分布情况,开垦填造2个施工码头,对累计总长约40万米的管桩、4千多吨的支架、18.5万片的光伏组件等材料进行调配转运,实现了边到场、边存储、边施工的滚动循环,极大的增加有效作业空间。经过一系列科学优化设计,项目每天的有效施工窗口期,从原来的3个小时延长至10个小时,创造了全天候施工条件,有效确保了项目施工进度。
(三)担当勇争先。为了确保按期实现全容量投产,项目升压站的建设工期必须缩短。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预制舱模式建站。区别于传统升压站,采用预制舱叠层模式,实现系统集成,最大化工厂预制,舱体采用微正压智能环控,实现恒温、恒湿、无尘,有效隔绝海边盐雾腐蚀、粉尘侵入,极大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进行基础土建施工的同时,预制舱及设备同步在厂家进行生产,待土建完成后,舱体及设备可一次吊装安放就位,电气接线及调试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仅这一项,有效缩短工期约2个月的时间。
2022年春节过后,项目现场始终忙碌火热。正在大家紧锣密鼓冲刺时,却被新冠肺炎疫情无情搅扰。受到疫情零星反复多发,项目供货方所在地区受到严重影响,多地管控措施升级,物流发货一度停滞。设备能否足量按时送达到场,成为了项目部党员小组最头疼的大事。支部委员、项目部经理陈东升在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终于找到了卡点所在和破题办法。他加班加点,积极践行重要节点“留下来”,通过紧急协调以往合作单位的运输资源,成功调运了100多辆运输车,加急办理并提交相关运输通行手续之后,建设所需的各类组件陆续从厂家起运,极大地缓解了施工现场缺件压力。
海风猎猎、红旗飘飘。公司党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以实干奏响奋进最强音,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浙江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张冬平 刘运武 张俊浩)
按照龙源电力党委“风展党旗、赋能而上”党建品牌建设要求,浙江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以下简称“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持续打造并深化“党员留下来”特色党建品牌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赋能助力建设发展,把党建实实在在地融入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重要意义
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专业化公司,目前在浙江温州、台州、舟山、金华等地建有7座陆上风电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每年为社会提供约5亿千瓦时绿色电量。
“十四五”以来,公司党委结合实际,深挖特色,通过细化制定“三九三”行为准则,将“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具体化、实践化,动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强保障、稳生产、促发展、提质量、增效益,特别是在公司推进高质量建设发展进程中,各业务领域的党员积极践行“党员留下来”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建设较好融入中心,有效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有力促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公司党委“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三九三”行为准则(三个时刻、九项内容、三点要求)明确了党员“何时留下来”“留下做什么”“留下怎么做”,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个时刻”,即何时留下来。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困难时刻留下来。
(二)“九项内容”,即留下做什么。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在大修技改留下来、机组吊装留下来、志愿服务留下来,抗台抢险留下来、设备抢修留下来、工程节点留下来,创新创效留下来、重要迎检留下来、大型会务留下来。
(三)“三点要求”,即留下怎么做。党建品牌明确要求:党员要留下来促学习,要求党员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要留下来抓落实,要求党员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自觉担负起使命任务,以身作则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留下来做贡献,要求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党员留下来”!这一句接地气的话语,既是行动命令,又是行动准则,更是党员模范带头的具体要求,通过持续耕耘,已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
三、主要成效
(一)党旗立潮头。公司党委努力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高标准制定公司“十四五”奋斗目标,急蹄奋进、攻坚争先,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充分发掘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开发建设了国内首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龙源浙江温岭100兆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电站于2022年5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是地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公司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公司单体容量最大的电站,开创了潮汐与光伏协调、水上水下齐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不仅有效挖掘拓展了利用空间,更有效助力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留下来”党建品牌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将党建品牌优势转化为行动力和生命力,为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注入“催化剂”。
(二)同心强根基。工程建设部下设的潮光项目部隶属于公司机关第二党支部,派驻施工现场的6人中,有3名党员和2名团员,是一支精干高效、能打硬仗的骨干队伍。伴随着项目开工,各项难题迎面而来。库区内的滩涂是光伏施工带的主要场所,每天经历两次潮涨潮落,随潮汐电站水库蓄放水而淹没、露出。有别于常规的陆上作业,水上建设施工需结合潮汐涨落进行,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施工船只才能行驶。受潮水涨落带来的风急浪涌、淤泥沉降等多重条件制约,库区施工的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库区特点和施工要求,项目部党员小组积极践行“党员留下来——工程节点留下来”,在施工前多次对施工区域进行详勘,分析不同位置的地质情况和潮涌影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潮汐运动规律,结合潮汐电站的发电特性,精准分析研究潮汐曲线图,精确做好每天分时段的库区蓄水,确保库区水位满足施工要求。
光伏组件的管桩基础施工、支架及光伏板的安装,均需要由特制的施工作业船进行转运后在水面开展,库区水面狭长,首尾相距约5公里,施工作业空间有限。为延长有效施工时长,项目部党员小组多次主动联系施工单位交流施工船只改造事项,从项目需求着手,对各类船只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吃水50公分即可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项目部党员小组对整个库区地形进行全方位综合测量分析,在计划安装的24个光伏组件方阵中,多部位开展打桩试验,结合管桩分布情况,开垦填造2个施工码头,对累计总长约40万米的管桩、4千多吨的支架、18.5万片的光伏组件等材料进行调配转运,实现了边到场、边存储、边施工的滚动循环,极大的增加有效作业空间。经过一系列科学优化设计,项目每天的有效施工窗口期,从原来的3个小时延长至10个小时,创造了全天候施工条件,有效确保了项目施工进度。
(三)担当勇争先。为了确保按期实现全容量投产,项目升压站的建设工期必须缩短。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预制舱模式建站。区别于传统升压站,采用预制舱叠层模式,实现系统集成,最大化工厂预制,舱体采用微正压智能环控,实现恒温、恒湿、无尘,有效隔绝海边盐雾腐蚀、粉尘侵入,极大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进行基础土建施工的同时,预制舱及设备同步在厂家进行生产,待土建完成后,舱体及设备可一次吊装安放就位,电气接线及调试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仅这一项,有效缩短工期约2个月的时间。
2022年春节过后,项目现场始终忙碌火热。正在大家紧锣密鼓冲刺时,却被新冠肺炎疫情无情搅扰。受到疫情零星反复多发,项目供货方所在地区受到严重影响,多地管控措施升级,物流发货一度停滞。设备能否足量按时送达到场,成为了项目部党员小组最头疼的大事。支部委员、项目部经理陈东升在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终于找到了卡点所在和破题办法。他加班加点,积极践行重要节点“留下来”,通过紧急协调以往合作单位的运输资源,成功调运了100多辆运输车,加急办理并提交相关运输通行手续之后,建设所需的各类组件陆续从厂家起运,极大地缓解了施工现场缺件压力。
海风猎猎、红旗飘飘。公司党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以实干奏响奋进最强音,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浙江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张冬平 刘运武 张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