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2022年,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紧密结合上安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和能源消费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扛起使命大旗,彰显央企担当,做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官”,让乡村振兴步伐因电力服务走得更快、更稳、更好。推动上安村用能方式向绿色、节能、低碳方向转变,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建设现代一流农村配电网
新增电源布点、提升户均配变容量,缩短供电半径等措施,切实解决农民最急需、政府最关注的供电频繁停电、低电压等问题,有效保障农村用电增长需求。
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党委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依托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电网提升改造与“三线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三线治理”实施方案》,政企联动、部门联合,形成推进合力,共同治理“三线搭挂”顽疾。配合政府控制违章建筑,协助农房外立面整治美化工作。协助政府乡村对路灯规划、建设、检修。同时,将农村电网建设纳入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治理、古村落保护等规划相结合,突出电网与环境的协调融合。在乡村用电安全宣传方面,一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特点,做好用电安全宣传工作;二是定期做好总保、分保运维工作,指导农户做好户保安装、投运工作。
深化党支部共建,传播红船党员服务品牌。通过“村所共建机制”,以“支部共建、电靓乡村”的模式,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共融之路。深度开展红船党员服务队专项行动,依托“网格化”供电服务平台,化整为零,重心下移,搭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的畅通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保姆式、跟踪式、规范化、亲情化服务,真正做到“服务需求在网格内解决,服务隐患在网格内消除”。
(二)内强素质,提升乡村供电服务水平
主动融入政府“四个平台”,实现客户办电“最多跑一次”。加强业扩配套工程实施全工程管控,表前线路建设到客户红线。畅通客户办电渠道,推动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推广低压小微企业客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逐步开展低压停电短信通知到户,推动表后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员工服务技能。积极开展供电所员工营销、运检、新型业务等专业培训、考核,全面提升员工技能素质。深化应用融合型移动作业终端,实行计量装置设备主人制,强化计量、抄表、用检等相关专业协同。
(三)挖掘潜能,推动典型区域及行业电能替代
在农业生产电气化设备改造方面,红高粱+油菜花等特色农业种植,采用电能设备代替燃油类机械作业设备,推广大棚电启动、电保温、电喷淋等成熟电气化技术,实现田间作业电气化。
全面推广上安村菜油生产电烘干、电加工技术,在菜籽产区推进全电清洗、榨汁、分级、轨道运输等“电榨油”技术。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包装、传送等全产业链“一站式”电能替代服务,助推农副加工产业高效发展。
在乡村美丽“大花园”建设方面,针对乡村特色产业开展电能替代宣传,挖掘电能替代项目,掌握和挖掘辖区内电能替代潜在客户,加快在服装生产、食品加工等乡村特色产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等电能替代产品。
同时,结合地方资源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气化改造,推动全电民宿、农家乐等全电化改造,着力打造星级“全电景区”。对接旅游管理部门,摸排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等用能现状,梳理电能替代目标领域,建立可替代项目清单,推进电厨房、热泵、电锅炉、电动车船、绿色照明、分布式光伏等综合应用。
三、主要成效
(一)打造坚强农村电网,建设精品供电台区
通过创新研制组合式墙钎,促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规范搭挂;通过创新研制集束电缆对接箱,减少线路搭接故障;通过创新研制表箱进线过渡接线端子,解决“表箱故障”高发问题,建成上安村电网与环境协调融合的精品台区带。
(二)共建乡村美好生活,提升乡村供电服务水平
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改革、转变思维,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减少群众往返跑腿。自党建“网格化+专业化”服务在试点实践以来,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精益、全面覆盖、协同高效”的供电所党建“网格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做到内部协调简洁、务实、高效,对外服务及时、便捷、专业,实现了“每个网格用电都有党员精细管理,每家客户用电都有党员贴心服务”的目标。
(三)推广电气化设备应用,助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全面推广上安村菜籽油电榨油、电加工技术,推动茶农进行了柴改电,采用电榨油技术,增供扩销,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
此次“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建设不再仅仅停留于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上安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和能源消费特点,突出建设重点、体现村情特色、融入人文环境,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上安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乡村供电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化县供电公司 徐雷文 王杰 黄俊 徐益民 张瑞峰)
一、重要意义
2022年,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紧密结合上安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和能源消费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扛起使命大旗,彰显央企担当,做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官”,让乡村振兴步伐因电力服务走得更快、更稳、更好。推动上安村用能方式向绿色、节能、低碳方向转变,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建设现代一流农村配电网
新增电源布点、提升户均配变容量,缩短供电半径等措施,切实解决农民最急需、政府最关注的供电频繁停电、低电压等问题,有效保障农村用电增长需求。
国网开化县供电公司党委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依托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电网提升改造与“三线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三线治理”实施方案》,政企联动、部门联合,形成推进合力,共同治理“三线搭挂”顽疾。配合政府控制违章建筑,协助农房外立面整治美化工作。协助政府乡村对路灯规划、建设、检修。同时,将农村电网建设纳入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治理、古村落保护等规划相结合,突出电网与环境的协调融合。在乡村用电安全宣传方面,一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特点,做好用电安全宣传工作;二是定期做好总保、分保运维工作,指导农户做好户保安装、投运工作。
深化党支部共建,传播红船党员服务品牌。通过“村所共建机制”,以“支部共建、电靓乡村”的模式,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共融之路。深度开展红船党员服务队专项行动,依托“网格化”供电服务平台,化整为零,重心下移,搭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的畅通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保姆式、跟踪式、规范化、亲情化服务,真正做到“服务需求在网格内解决,服务隐患在网格内消除”。
(二)内强素质,提升乡村供电服务水平
主动融入政府“四个平台”,实现客户办电“最多跑一次”。加强业扩配套工程实施全工程管控,表前线路建设到客户红线。畅通客户办电渠道,推动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推广低压小微企业客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逐步开展低压停电短信通知到户,推动表后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员工服务技能。积极开展供电所员工营销、运检、新型业务等专业培训、考核,全面提升员工技能素质。深化应用融合型移动作业终端,实行计量装置设备主人制,强化计量、抄表、用检等相关专业协同。
(三)挖掘潜能,推动典型区域及行业电能替代
在农业生产电气化设备改造方面,红高粱+油菜花等特色农业种植,采用电能设备代替燃油类机械作业设备,推广大棚电启动、电保温、电喷淋等成熟电气化技术,实现田间作业电气化。
全面推广上安村菜油生产电烘干、电加工技术,在菜籽产区推进全电清洗、榨汁、分级、轨道运输等“电榨油”技术。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包装、传送等全产业链“一站式”电能替代服务,助推农副加工产业高效发展。
在乡村美丽“大花园”建设方面,针对乡村特色产业开展电能替代宣传,挖掘电能替代项目,掌握和挖掘辖区内电能替代潜在客户,加快在服装生产、食品加工等乡村特色产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等电能替代产品。
同时,结合地方资源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气化改造,推动全电民宿、农家乐等全电化改造,着力打造星级“全电景区”。对接旅游管理部门,摸排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等用能现状,梳理电能替代目标领域,建立可替代项目清单,推进电厨房、热泵、电锅炉、电动车船、绿色照明、分布式光伏等综合应用。
三、主要成效
(一)打造坚强农村电网,建设精品供电台区
通过创新研制组合式墙钎,促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规范搭挂;通过创新研制集束电缆对接箱,减少线路搭接故障;通过创新研制表箱进线过渡接线端子,解决“表箱故障”高发问题,建成上安村电网与环境协调融合的精品台区带。
(二)共建乡村美好生活,提升乡村供电服务水平
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改革、转变思维,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减少群众往返跑腿。自党建“网格化+专业化”服务在试点实践以来,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精益、全面覆盖、协同高效”的供电所党建“网格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做到内部协调简洁、务实、高效,对外服务及时、便捷、专业,实现了“每个网格用电都有党员精细管理,每家客户用电都有党员贴心服务”的目标。
(三)推广电气化设备应用,助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全面推广上安村菜籽油电榨油、电加工技术,推动茶农进行了柴改电,采用电榨油技术,增供扩销,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
此次“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示范区建设不再仅仅停留于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上安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和能源消费特点,突出建设重点、体现村情特色、融入人文环境,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上安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乡村供电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化县供电公司 徐雷文 王杰 黄俊 徐益民 张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