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四强化”培育“精准扶贫红星”

发布时间:2023-03-09 11:33:10 作者:李东 刘文 黄鹤 安宗斌 胡焱明

   一、重要意义

  面对巴中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的艰巨繁重任务,国网巴中供电公司高站位强领导,聚合力强推进,勇于担当敢于胜利,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积极探索党建与精准扶贫的互融共进路径,创新实施“四抓四强化”系统工程,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与党的扶贫事业有机融合起来,用心用情精准帮扶,聚焦聚力服务老区发展,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成效履行了“为美丽中国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的企业使命。公司结对帮扶的平昌县元柏村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生猪养殖项目已经成为巴中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主要做法

  (一)抓支部建设,强化“主心骨”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的困难问题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纠缠,稍不注意便可能好心办坏事。贫困村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来给老百姓做“领路人”。接到结对帮扶任务后,公司党委积极协助结对村党支部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着力强化扶贫工作“主心骨”。

  1.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安排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制定完善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案、村规民约等制度18个,做到“制度管人、机制励人”,帮促村干部“按章理事”,实现了村支两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注重从青年、扶贫产业骨干、致富能手和返村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组织党员进行远程教育,不断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和队伍战斗力。仅用一年时间,结对村党支部就成功摘掉了“软弱党组织”帽子。

  2.发挥“两委”成员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动员“两委”成员结合村情、社情和家庭实际,充分利用山林、土地和塘库水利资源发展林下、水产养殖和种植业,通过干部致富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强发展致富信心。招引回乡创业项目15个,引进外商投资项目秸秆碳化厂1个,成功实现了村民就业的良性循环。从致富能手和返村务工年轻人中培育人才,培养的4名后备干部2人进入村委班子。

  3.加强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指导村党支部加强集体林地、塘库资源有偿使用监管,盘活并用好集体资产,治理病害塘库48口,由公司党委筹资建立水产养殖党员示范工程1个。鼓励退伍军人、在外务工人员入股共同发展集体产业,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将集体经济40%红利循环投入,保障全体村民可持续增收。争取捐赠项目建起年出栏超5000头的生猪养殖圈舍,生猪养殖利润的4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20%分配给脱贫户,40%分配给全体村民,可持续、稳定增收的方式激活集体经济。

  (二)抓思想淬炼,强化“主动性”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注重根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1.扶贫先扶志。依托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开设“道德讲堂”,举办红军精神讲座,开展感恩教育,组织120名帮扶责任人、党员服务队和红星志愿服务队队员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讲明,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发动职工捐款成立贫困村“道德银行”,培养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在思想意识上实现脱贫。

  2.扶贫先扶能。开办“农民夜校”,由“群众下单,夜校下厨”,请“土专家”“田秀才”和外聘老师指导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供种植、养殖、庭院经济、老人健康护理等生产生活实用技能培训。采取“党员+群众”形式开展结对帮学,把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里。利用农忙季节,组织农技人员召集院坝会议和入户讲解,逐户手把手传授养殖疾病防治、疫情控制等实用技能,助力贫困户“造血”功能养成。

  3.扶贫先扶智。公司团委牵头成立“爱心助学联盟”,采取职工结对等方式对26名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同时募集干部员工捐款,每月定期为贫困学生发放困难补助。39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贫困学生学校和家里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业辅导,引导孩子们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少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抓队伍锤炼,强化“主力军”

  精准扶贫是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突击队。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着力加强“帮扶人”和“志愿者”两支队伍的组织领导,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锻造了坚强“主力军”。

  1.帮扶人“沉下去、贴着帮”。公司党委每月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党委委员每月轮流到结对村开展帮扶指导,现场研究解决难题。加强120名帮扶责任人日常管理,帮扶责任人每月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帮扶工作均达4次以上。“一户一策”精心编制脱贫规划,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培育“五小经济”种养殖项目,协助建设家庭养殖园。

  2.志愿者“存大爱、为善小”。组织党员服务队和红星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和家庭安全用电隐患排查整改。结合农村和农时实情,策划开展了爱心募捐、“消费扶贫”直播带货、春播秋收抢农时、春灌农排用电保障等系列红星志愿服务特色活动。

  (四)抓重点突破,强化“主战场”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认真组织脱贫村贫困户用电状况精准摸排,“一户一策”“一户一案”建立18.3万户贫困户用电台账,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电和低电压整治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全公司优势力量开展大会战。

  1.会战易地扶贫搬迁电力安装。公司党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级监督,层层压实政治责任。高标准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和流程,明晰职责和项目实施的申报、资金、施工、竣工办结的相关流程。严把验收质量关,组织职能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由安置户、村社、乡镇、供电所共同履行确认手续。

  2.会战贫困户低电压专项整治。公司党委经过情况摸底,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构建起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工作体系。实行领导分片挂包、供电所责任到户,明确责任、细化任务、限定工期,班子成员每天深入整治现场进行现场督导,有力推动专项整治任务如期优质完工,实现贫困户用电100%达标。

  三、主要成效

  如今的元柏村,成立了合作社16个,拥有养殖产业20余项,人均收入达到了16800元,82户167人搬进了新居,有家庭养殖园69个,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接待等村级综合体1个,1600㎡文体广场投入使用,全体村民定期将享受秸秆碳化厂、生猪养殖等项目的保底分红,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保障全体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平昌县供电分公司 李东  刘文  黄鹤  安宗斌  胡焱明)

   一、重要意义

  面对巴中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的艰巨繁重任务,国网巴中供电公司高站位强领导,聚合力强推进,勇于担当敢于胜利,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积极探索党建与精准扶贫的互融共进路径,创新实施“四抓四强化”系统工程,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与党的扶贫事业有机融合起来,用心用情精准帮扶,聚焦聚力服务老区发展,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成效履行了“为美丽中国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的企业使命。公司结对帮扶的平昌县元柏村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生猪养殖项目已经成为巴中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主要做法

  (一)抓支部建设,强化“主心骨”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临的困难问题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纠缠,稍不注意便可能好心办坏事。贫困村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来给老百姓做“领路人”。接到结对帮扶任务后,公司党委积极协助结对村党支部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着力强化扶贫工作“主心骨”。

  1.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安排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制定完善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案、村规民约等制度18个,做到“制度管人、机制励人”,帮促村干部“按章理事”,实现了村支两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注重从青年、扶贫产业骨干、致富能手和返村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组织党员进行远程教育,不断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和队伍战斗力。仅用一年时间,结对村党支部就成功摘掉了“软弱党组织”帽子。

  2.发挥“两委”成员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动员“两委”成员结合村情、社情和家庭实际,充分利用山林、土地和塘库水利资源发展林下、水产养殖和种植业,通过干部致富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强发展致富信心。招引回乡创业项目15个,引进外商投资项目秸秆碳化厂1个,成功实现了村民就业的良性循环。从致富能手和返村务工年轻人中培育人才,培养的4名后备干部2人进入村委班子。

  3.加强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指导村党支部加强集体林地、塘库资源有偿使用监管,盘活并用好集体资产,治理病害塘库48口,由公司党委筹资建立水产养殖党员示范工程1个。鼓励退伍军人、在外务工人员入股共同发展集体产业,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将集体经济40%红利循环投入,保障全体村民可持续增收。争取捐赠项目建起年出栏超5000头的生猪养殖圈舍,生猪养殖利润的4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20%分配给脱贫户,40%分配给全体村民,可持续、稳定增收的方式激活集体经济。

  (二)抓思想淬炼,强化“主动性”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注重根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1.扶贫先扶志。依托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开设“道德讲堂”,举办红军精神讲座,开展感恩教育,组织120名帮扶责任人、党员服务队和红星志愿服务队队员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讲明,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发动职工捐款成立贫困村“道德银行”,培养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在思想意识上实现脱贫。

  2.扶贫先扶能。开办“农民夜校”,由“群众下单,夜校下厨”,请“土专家”“田秀才”和外聘老师指导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供种植、养殖、庭院经济、老人健康护理等生产生活实用技能培训。采取“党员+群众”形式开展结对帮学,把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里。利用农忙季节,组织农技人员召集院坝会议和入户讲解,逐户手把手传授养殖疾病防治、疫情控制等实用技能,助力贫困户“造血”功能养成。

  3.扶贫先扶智。公司团委牵头成立“爱心助学联盟”,采取职工结对等方式对26名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同时募集干部员工捐款,每月定期为贫困学生发放困难补助。39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贫困学生学校和家里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业辅导,引导孩子们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少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抓队伍锤炼,强化“主力军”

  精准扶贫是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突击队。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着力加强“帮扶人”和“志愿者”两支队伍的组织领导,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锻造了坚强“主力军”。

  1.帮扶人“沉下去、贴着帮”。公司党委每月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党委委员每月轮流到结对村开展帮扶指导,现场研究解决难题。加强120名帮扶责任人日常管理,帮扶责任人每月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帮扶工作均达4次以上。“一户一策”精心编制脱贫规划,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培育“五小经济”种养殖项目,协助建设家庭养殖园。

  2.志愿者“存大爱、为善小”。组织党员服务队和红星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和家庭安全用电隐患排查整改。结合农村和农时实情,策划开展了爱心募捐、“消费扶贫”直播带货、春播秋收抢农时、春灌农排用电保障等系列红星志愿服务特色活动。

  (四)抓重点突破,强化“主战场”

  国网巴中供电公司党委认真组织脱贫村贫困户用电状况精准摸排,“一户一策”“一户一案”建立18.3万户贫困户用电台账,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电和低电压整治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全公司优势力量开展大会战。

  1.会战易地扶贫搬迁电力安装。公司党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级监督,层层压实政治责任。高标准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和流程,明晰职责和项目实施的申报、资金、施工、竣工办结的相关流程。严把验收质量关,组织职能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由安置户、村社、乡镇、供电所共同履行确认手续。

  2.会战贫困户低电压专项整治。公司党委经过情况摸底,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构建起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工作体系。实行领导分片挂包、供电所责任到户,明确责任、细化任务、限定工期,班子成员每天深入整治现场进行现场督导,有力推动专项整治任务如期优质完工,实现贫困户用电100%达标。

  三、主要成效

  如今的元柏村,成立了合作社16个,拥有养殖产业20余项,人均收入达到了16800元,82户167人搬进了新居,有家庭养殖园69个,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接待等村级综合体1个,1600㎡文体广场投入使用,全体村民定期将享受秸秆碳化厂、生猪养殖等项目的保底分红,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保障全体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平昌县供电分公司 李东  刘文  黄鹤  安宗斌  胡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