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3 09:14:13 作者:谷子

 一、重要意义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科研总院”)紧紧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职责使命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发展愿景,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让党建成为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科改示范行动”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直面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三个紧密围绕”功能定位、“三个面向”工作方针和“讲科学、讲技术、讲民主、讲规范”的严谨学风,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着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的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科研总院党委带领所属7个区域电力试验研究院,依托“岗区队日网”等党建载体,聚焦急难险重、创新创效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三年来,科研总院系统命名的党员示范岗27个,成立党员突击队47支,立项开展的“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项目52项,累计党员379人次参加科技创新攻关工作。2022年,科研总院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党建引领+东营百万机组优化考核”项目获“集团公司‘党建引领+’优秀攻关项目”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补齐新能源短板,开启绿色转型发展新局面。为补齐技术体系不完整、研发能力不强等短板,以钉钉子精神完成科研总院和新研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资源有机整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明确全院整建制向新能源业务领域和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行业转型发展思路,全面加强新能源技术学习、新能源业务拓展和新能源市场开发;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业务并重、技术服务与科技研发并重的工作原则,加强新能源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了太阳能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

  加强科技项目管控,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按照集团公司构建“两级研发、两院支撑、四项机制”的“224”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有机整合科研资源,切实提升先进能源技术集成、科技研发和服务水平,建立并完善“科研总院直属机构+区域电力试验研究院”两级研发体系,健全完善集团公司技术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及后评估管理办法、科技项目定期汇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立项和计划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现了科技项目评审、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的全过程管控和分级、分层、分类的统筹管理。

  打造产学研联盟,提升科技研发软硬件实力。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研究制定了《科研总院“十四五”科研方向指引》,成立了火电、水电、多能互补、数字智慧等4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打造产学研联盟,通过“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重大课题协作共研”两种模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与知名装备制造企业、高校、研发机构高水平交流合作。与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围绕能源互联网、碳中和、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方向探索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参与东方电气氢能产业链技术创新策源地联合体建设;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电池储能技术共享实验室;与加拿大祝京旭院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与牛津大学等单位开展项目合作。组织全院专业力量完成了《集团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集团公司2025火电机组实现“碳达峰”目标研究报告》《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调峰技术路线》《集团公司“十四五”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技术指引》《集团公司高温腐蚀分析报告》《集团公司建设自主可控自有品牌DCS建议方案》《集团公司煤电机组“三改”试点行动方案》《智慧电厂技术导则》等专项课题研究,为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

  打出措施“组合拳”,激发创新活力。针对企业存在的研发能力不强、某些关键技术不掌握和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持续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有序推行工资总额单列管理、分红激励等;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以项目合作方式解决关键学科人才空白问题,推荐优秀专业人员到生产一线任职;加强科技研发投入,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和“高端人才基金”;实施重大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等工作。

  准确把握能源前沿技术脉搏,持续强化创新创效工作。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牵头抓总单位,科研总院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项目攻关,加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管理,积极推进扎拉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技术攻关等六个项目的研发工作;开展数字智慧等领域创新攻关和项目试点;探索“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发展新模式;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用市场化的措施推动科技产业化、成果产品化的落地。

  三、主要成效

  各区域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围绕生产现场开展技术攻关,有效发挥技术保障作用。三年来,完成 270多家发电企业、风电(光伏)场站的技术监督工作,完成各类技术服务22,295项,解决了大量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难题。东营项目六缸六排汽,引领国际前沿科技;风电“四化”理念,推动形成新能源项目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雷州、东营、高要等15台机组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了调试机组高标准启动、高水平移交。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信誉行业领先。

  三年来,科研总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效成绩显著,发布国际标准2项,立项国际标准3项,主编、参编标准58项;获得各类行业科技奖项62项;申请专利1104件,其中发明285件,授权专利765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15项,其中国际先进及以上成果31项;烟尘一体化高效脱除技术、煤电机组烟气SO₃脱除技术和空预器堵塞治理技术等科研成果,示范应用效果良好,已具备产品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条件;获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谷子)

 一、重要意义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科研总院”)紧紧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职责使命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发展愿景,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让党建成为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科改示范行动”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直面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三个紧密围绕”功能定位、“三个面向”工作方针和“讲科学、讲技术、讲民主、讲规范”的严谨学风,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着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的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科研总院党委带领所属7个区域电力试验研究院,依托“岗区队日网”等党建载体,聚焦急难险重、创新创效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三年来,科研总院系统命名的党员示范岗27个,成立党员突击队47支,立项开展的“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项目52项,累计党员379人次参加科技创新攻关工作。2022年,科研总院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党建引领+东营百万机组优化考核”项目获“集团公司‘党建引领+’优秀攻关项目”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补齐新能源短板,开启绿色转型发展新局面。为补齐技术体系不完整、研发能力不强等短板,以钉钉子精神完成科研总院和新研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资源有机整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明确全院整建制向新能源业务领域和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行业转型发展思路,全面加强新能源技术学习、新能源业务拓展和新能源市场开发;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业务并重、技术服务与科技研发并重的工作原则,加强新能源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了太阳能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

  加强科技项目管控,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按照集团公司构建“两级研发、两院支撑、四项机制”的“224”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有机整合科研资源,切实提升先进能源技术集成、科技研发和服务水平,建立并完善“科研总院直属机构+区域电力试验研究院”两级研发体系,健全完善集团公司技术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及后评估管理办法、科技项目定期汇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立项和计划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现了科技项目评审、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的全过程管控和分级、分层、分类的统筹管理。

  打造产学研联盟,提升科技研发软硬件实力。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研究制定了《科研总院“十四五”科研方向指引》,成立了火电、水电、多能互补、数字智慧等4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打造产学研联盟,通过“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重大课题协作共研”两种模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与知名装备制造企业、高校、研发机构高水平交流合作。与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围绕能源互联网、碳中和、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方向探索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参与东方电气氢能产业链技术创新策源地联合体建设;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电池储能技术共享实验室;与加拿大祝京旭院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与牛津大学等单位开展项目合作。组织全院专业力量完成了《集团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集团公司2025火电机组实现“碳达峰”目标研究报告》《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调峰技术路线》《集团公司“十四五”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技术指引》《集团公司高温腐蚀分析报告》《集团公司建设自主可控自有品牌DCS建议方案》《集团公司煤电机组“三改”试点行动方案》《智慧电厂技术导则》等专项课题研究,为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

  打出措施“组合拳”,激发创新活力。针对企业存在的研发能力不强、某些关键技术不掌握和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持续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有序推行工资总额单列管理、分红激励等;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以项目合作方式解决关键学科人才空白问题,推荐优秀专业人员到生产一线任职;加强科技研发投入,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和“高端人才基金”;实施重大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等工作。

  准确把握能源前沿技术脉搏,持续强化创新创效工作。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牵头抓总单位,科研总院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项目攻关,加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管理,积极推进扎拉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技术攻关等六个项目的研发工作;开展数字智慧等领域创新攻关和项目试点;探索“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发展新模式;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用市场化的措施推动科技产业化、成果产品化的落地。

  三、主要成效

  各区域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围绕生产现场开展技术攻关,有效发挥技术保障作用。三年来,完成 270多家发电企业、风电(光伏)场站的技术监督工作,完成各类技术服务22,295项,解决了大量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难题。东营项目六缸六排汽,引领国际前沿科技;风电“四化”理念,推动形成新能源项目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雷州、东营、高要等15台机组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了调试机组高标准启动、高水平移交。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信誉行业领先。

  三年来,科研总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效成绩显著,发布国际标准2项,立项国际标准3项,主编、参编标准58项;获得各类行业科技奖项62项;申请专利1104件,其中发明285件,授权专利765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15项,其中国际先进及以上成果31项;烟尘一体化高效脱除技术、煤电机组烟气SO₃脱除技术和空预器堵塞治理技术等科研成果,示范应用效果良好,已具备产品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条件;获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