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青年党员的成才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团组织的不断培养,同样基层党团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也离不开青年党员的特长优势发挥。国网浙江电科院探索年轻化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青年力量,提出了“双重团队”的创新模式与实施路径,鼓励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特长建功立业,争当先锋模范,推动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电力企业具有年轻化特点的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挥青年力量的方法研究与实施路径提供经验模板。
二、主要做法
(一)激发党建引擎,促进“双重”融合
探索“双重”融合创新模式、建立基层党支部“双重团队”不仅是提高党组织核心力量、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趋势。在秉持“重实效、促共赢”的理念下,“双重”创新模式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类资源,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设备各方面的潜能和优势,丰富团队发展内涵;有利于营造团队融合发展的积极生态,吸纳更多优秀青年助力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核心影响力,持续强化年轻化基层党组织青年力量。
图1 柔性耦合、多元互补“双重团队”创新模式
微智库团队由各业务小组推选形成,不同业务专业之间依托微智库紧密联系,充分交流,碰撞思想,从组织层面开阔青年技术视野,提升青年思维能力,凝聚青年团体力量。依托微智库团队的跨专业交流新模式有效增加了支部青年成才路径的选择,提升了青年个人成才的意愿,丰富了青年对成长成才的多元认知。新媒体宣传团队由各具特长的青年自荐组成,利用青年党员个性化特长优势,打造专业化的特色宣传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品牌宣传内容深度,拓宽品牌宣传载体广度,以适应基层品牌宣传发展新形势。
(二)组织凝聚力量,适应发展新形势
“双重团队”由柔性耦合微智库团队和多元互补新媒体团队构成,其实施路径以“两个坚持”为原则,即坚持柔性耦合破专业壁垒、坚持多元互补扬优势特长,从青年党员个体与年轻化党组织“两个维度”发力,厘顺工作思路,实现“三个方面”共赢,即实现个体成长成才培养、实现个体特长优势发挥、实现基层支部组织品牌辨识度提升,提高青年成长成才精确度,促进青年专业技术和宣传技能融合度,提升年轻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图2 “双重团队”实施路径
(三)业务联动破壁垒,优势互补扬特长
微智库团队打造了不同专业业务之间紧密联系、全面联动的良好工作生态,打破单一业务团队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达到为电力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中长期成效,同时提升了解决电网发展运行面临的实际难题的效果效率。专业的联动发展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设备各方面潜能和优势,有效提高电力企业核心技术力量与企业团队竞争力,助力电力企业注重实效、领携社会各界团体共赢共进。
新媒体宣传团队结合青年在新媒体宣传、视频拍摄、视频制作、新闻采编、摄影摄像等各领域技术特长优势,建立摄影摄像采编员、视频制作拍摄员、媒体载体拓展员、宣传文稿内审员、新媒体编制技术员、图文立意提质员等多元角色,构建模块化、专业化角色团队。团队在发挥队伍角色特长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交流,加强角色融合以保障基层党组织在新型宣传阵地站稳脚跟,推进宣传影响力与穿透力在新形势下获得新飞跃。
三、主要成效
(一)产研优势转化,响应双碳战略部署
国网浙江电科院微智库团队以新能源专业为冲锋,开展氢电转换关键设备小型化、标准化集成与智能协控技术攻关,掌握关键设备集成与协控技术,成功研制氢电双向转换及储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光-电-氢-桩-储系统集成和灵活互济,助力全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微智库团队以电力市场专业为后盾,开展省内首场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筹备工作,编制交易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交易品种、交易组织、价格机制、结算规则、风险管控等多方面进行保障浙江绿电交易顺利开展,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战略部署。
(二)专业联合攻关,助力示范窗口建设
国网浙江电科院深化各专业团队“联合攻关、科技赋能”专项行动,科研方面与电力企业、院校圆满完成省内“首台首套”、“首面首域”等首创性系列项目的联合攻关任务,为项目的前期技术决策、中期实施推进、后期评估运维等提供全过程定制服务,引导青年党员在电网发展建设的各个阵地上发挥核心技术支撑和科技引领作用。生产业务方面,青年借助微智库团队平台,整合专业资源提升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技术方面的准确策略建议、交付质量效能兼优的用户产品。
(三)青年特长互补,奏唱基层电力之声
国网浙江电科院顺应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品牌宣传要求,建设模块化、专业化的新媒体宣传团队。团队按照“三个月一提升,一年度一建成”的目标,树立品牌宣传工作创新理念,全力打造熟悉业务生产、掌握新媒体技术、懂得宣传方法的新媒体团队,拓展省市各层级、网站报刊杂志及公众号微博视频等多种类的媒体渠道,建立新型宣传阵地,为基层电力之声的宣传打造良好生态基础,彰显电力青年服务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博文 申屠磊璇 陆承宇 沈晓明 林进钿 周子青)
一、重要意义
青年党员的成才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团组织的不断培养,同样基层党团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也离不开青年党员的特长优势发挥。国网浙江电科院探索年轻化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青年力量,提出了“双重团队”的创新模式与实施路径,鼓励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特长建功立业,争当先锋模范,推动电力企业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电力企业具有年轻化特点的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挥青年力量的方法研究与实施路径提供经验模板。
二、主要做法
(一)激发党建引擎,促进“双重”融合
探索“双重”融合创新模式、建立基层党支部“双重团队”不仅是提高党组织核心力量、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趋势。在秉持“重实效、促共赢”的理念下,“双重”创新模式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类资源,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设备各方面的潜能和优势,丰富团队发展内涵;有利于营造团队融合发展的积极生态,吸纳更多优秀青年助力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核心影响力,持续强化年轻化基层党组织青年力量。
图1 柔性耦合、多元互补“双重团队”创新模式
微智库团队由各业务小组推选形成,不同业务专业之间依托微智库紧密联系,充分交流,碰撞思想,从组织层面开阔青年技术视野,提升青年思维能力,凝聚青年团体力量。依托微智库团队的跨专业交流新模式有效增加了支部青年成才路径的选择,提升了青年个人成才的意愿,丰富了青年对成长成才的多元认知。新媒体宣传团队由各具特长的青年自荐组成,利用青年党员个性化特长优势,打造专业化的特色宣传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品牌宣传内容深度,拓宽品牌宣传载体广度,以适应基层品牌宣传发展新形势。
(二)组织凝聚力量,适应发展新形势
“双重团队”由柔性耦合微智库团队和多元互补新媒体团队构成,其实施路径以“两个坚持”为原则,即坚持柔性耦合破专业壁垒、坚持多元互补扬优势特长,从青年党员个体与年轻化党组织“两个维度”发力,厘顺工作思路,实现“三个方面”共赢,即实现个体成长成才培养、实现个体特长优势发挥、实现基层支部组织品牌辨识度提升,提高青年成长成才精确度,促进青年专业技术和宣传技能融合度,提升年轻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图2 “双重团队”实施路径
(三)业务联动破壁垒,优势互补扬特长
微智库团队打造了不同专业业务之间紧密联系、全面联动的良好工作生态,打破单一业务团队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达到为电力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中长期成效,同时提升了解决电网发展运行面临的实际难题的效果效率。专业的联动发展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设备各方面潜能和优势,有效提高电力企业核心技术力量与企业团队竞争力,助力电力企业注重实效、领携社会各界团体共赢共进。
新媒体宣传团队结合青年在新媒体宣传、视频拍摄、视频制作、新闻采编、摄影摄像等各领域技术特长优势,建立摄影摄像采编员、视频制作拍摄员、媒体载体拓展员、宣传文稿内审员、新媒体编制技术员、图文立意提质员等多元角色,构建模块化、专业化角色团队。团队在发挥队伍角色特长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交流,加强角色融合以保障基层党组织在新型宣传阵地站稳脚跟,推进宣传影响力与穿透力在新形势下获得新飞跃。
三、主要成效
(一)产研优势转化,响应双碳战略部署
国网浙江电科院微智库团队以新能源专业为冲锋,开展氢电转换关键设备小型化、标准化集成与智能协控技术攻关,掌握关键设备集成与协控技术,成功研制氢电双向转换及储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光-电-氢-桩-储系统集成和灵活互济,助力全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微智库团队以电力市场专业为后盾,开展省内首场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筹备工作,编制交易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交易品种、交易组织、价格机制、结算规则、风险管控等多方面进行保障浙江绿电交易顺利开展,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战略部署。
(二)专业联合攻关,助力示范窗口建设
国网浙江电科院深化各专业团队“联合攻关、科技赋能”专项行动,科研方面与电力企业、院校圆满完成省内“首台首套”、“首面首域”等首创性系列项目的联合攻关任务,为项目的前期技术决策、中期实施推进、后期评估运维等提供全过程定制服务,引导青年党员在电网发展建设的各个阵地上发挥核心技术支撑和科技引领作用。生产业务方面,青年借助微智库团队平台,整合专业资源提升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技术方面的准确策略建议、交付质量效能兼优的用户产品。
(三)青年特长互补,奏唱基层电力之声
国网浙江电科院顺应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品牌宣传要求,建设模块化、专业化的新媒体宣传团队。团队按照“三个月一提升,一年度一建成”的目标,树立品牌宣传工作创新理念,全力打造熟悉业务生产、掌握新媒体技术、懂得宣传方法的新媒体团队,拓展省市各层级、网站报刊杂志及公众号微博视频等多种类的媒体渠道,建立新型宣传阵地,为基层电力之声的宣传打造良好生态基础,彰显电力青年服务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博文 申屠磊璇 陆承宇 沈晓明 林进钿 周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