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已融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之中,“互联网+”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基层党建工作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是我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实际作用,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摒弃传统思维,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创造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模式,从而保持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牵引和带头作用,引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互联网+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五条路径,解释了党建工作新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意义,为“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与经验参考。
引言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总体要求。做好党的思想建设,目的在于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重点在于保证党员的持续学习,难点在于提高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在广大基层党员之中传播的普遍性与时效性。因此,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已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为确保党建工作及管理的实效性及统一性,推动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党建管理、党员教育、监督检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保障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对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只有通过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延伸到网络,形成互联网环境下党的建设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才能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加强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盈利模式、经济布局与整体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经营逐步摆脱传统的计划和扶持经营的模式,需要在市场求生存,从市场要效益。国有企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及市场开拓方面,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际意义及作用,导致了重视公司发展轻视党建的现象。企业员工皆以业务发展及绩效考核为工作目标,忽略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够,党员积极性下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法切实的体现。
(二)党建工作方式古板落后
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工作重心的转移,导致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创新不足,绝大多数仍基于传统的活动形式及管理方式,无法将党建工作与生产和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党建的精神引领作用。同时,随着业务工作的创新更迭,业务模式的灵活多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已无法适用于员工的工作模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若无法快速适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推动党建各项事务的开展,将导致广大党员及员工对党建工作感到枯燥、乏味,并出现敷衍、抵触的情绪,弱化了党建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指导作用,阻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党员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主要通过“三会一课”实现,通过会议、座谈、报告等形式,依托集体会议及集中学习的方式完成。然而,当今社会交通便利,信息传播较快,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且国有企业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使得企业员工跨专业、跨区域的流动已成了新常态。在此形势下,传统的集中统一化学习教育开展起来难度越来越高,动员难度持续增大,无法实现“党员活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理想标准,导致多数培训教育流于形式,党员理论学习不足,对党建思想认识不深,更加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且部分会议大搞一言堂,失去了本身公平、民主的意义,形成不良风气,导致思想滑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党建领域,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人民群众以及党员干部联系到了一起,将分散的小个体集结成了完整的大团体,形成了庞大的人员基础。同时,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特性,也使得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作用空前强大。任何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的党建行为,都会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皮底下,引发舆论上的批评和谴责。这一方面导致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党建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也提醒各层级党组织,互联网也是党建工作必须抢占的高地。在目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以现代手段及创新模式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互联网+党建”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进行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新途径。
三、“互联网+”模式下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前文已经充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两手抓,已成为国有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党建工作构思及计划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全面分析党建工作的创新形态,发挥优良的企业管理传统,做好党建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具体工作模式如下:
(一)便捷管理,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线上线下一体化已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党建工作模式的主要特征,企业可通过搭建“智慧党建平台”,解决党务办理、党费收缴、党内生活、党员教育、效果评价等党建基础工作,减少繁杂琐碎的程序和形式,为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平台。同时,党务管理者可通过配套的管理系统对党员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及组织关系手续办理,从而适应当前党员频繁流动的形势,更好的让党员在新岗位融入新组织,实现党建服务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拓展党建的新空间,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及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存在感、信任度和凝聚力,提升广大党员的体验感和归属感。
(二)丰富形式,培训学习生动多样
各大互联网平台及各项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党员的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多模式创新的思路。企业可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党员教育现代化体系。党员随时根据自身多元化需求从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栏目获得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针对性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提升党员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灵活性。同时,党史学习教育及各项党课的培训学习,可通过搭建VR平台,解决空间的局限性,为党员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让党员自觉学习、乐于学习。
(三)信息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全面
互联网可为党建工作提供极大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容量,通过各大网站及搜索引擎,可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动态。党建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党员及广大职工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工作部署、精神传达、学习内容均可在平台上及时浏览和下载。网络的资源不限于传统的上级文件及相关指示,可引进各类专业人士对当今世界时事和国家政策的解读和探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时事的思维倾向和内心需求,为业务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帮助,同时加深党员及广大职工对党中央指示的理解程度,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主动性和敬畏心,助力企业顺应时代变化,更好更快发展。
(四)促进沟通,信息传递多样及时
钉钉、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等APP为互联网环境下党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通过网上党员论坛、领导信箱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搭建起沟通桥梁。进一步疏通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交流渠道,缩短了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信息传播流程,在扁平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提高了交流效率和信赖程度。
(五)加强决策,基础数据指导衡量
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科学的衡量指标,数据资产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及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管理者可通过数据做出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工作部署。互联网下的党建管理平台可及时收集组织在日常党建工作中的各项基础数据,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可将党员的思想动态、组织的工作内容、党务的日常管理等全面整合,实现党建决策和管理的精确化、智能化、人文化和科学化。
(六)动态监督,党风政风公开透明
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监督具有相当高的实时性和公开性,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党风政风监督动态化,使得公开互动、在线服务、全程监控、实时预警党风政风监督管理常态化、党员干部制度约束刚性化成为可能,使党员干部能够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四、“互联网+”模式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对有效应对信息时代汹涌而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扎实建立互联网新阵地、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让虚假信息失去生存土壤、拓展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正确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热情,这些都需要加强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执政能力建设。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是新时代发展趋势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必须摒弃狭隘的旧思想观念,不断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努力适应信息化给党的执政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建设网络强国必然需要强大的网络执政能力。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党的长期安全执政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极大风险和考验。互联网给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执政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网络条件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大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铁还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从现实出发,积极依托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能力,不断挖掘互联网的无限潜力,建设“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才能解决当前党建工作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之间的紧密结合,引领企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赵雅倩)
【参考文献】
[1]丁文阁,党建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2).
[2]裴海龙,“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方向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9,(4).
[3]容冬梅,“互联网+党建”模式下国企党建创新路径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4]李里,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
[5]张勇,牛余庆,郑时雨,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领导之友.2017,(6).
[6]郝国祥,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党建工作[J].德州日报.2021,(6).
[7]吕鸿翔,智慧党建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创新路径探索[J].成功.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已融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之中,“互联网+”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基层党建工作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是我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实际作用,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摒弃传统思维,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创造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模式,从而保持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牵引和带头作用,引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互联网+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五条路径,解释了党建工作新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意义,为“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与经验参考。
引言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总体要求。做好党的思想建设,目的在于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重点在于保证党员的持续学习,难点在于提高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在广大基层党员之中传播的普遍性与时效性。因此,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已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为确保党建工作及管理的实效性及统一性,推动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党建管理、党员教育、监督检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保障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对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只有通过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延伸到网络,形成互联网环境下党的建设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才能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加强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盈利模式、经济布局与整体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经营逐步摆脱传统的计划和扶持经营的模式,需要在市场求生存,从市场要效益。国有企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及市场开拓方面,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际意义及作用,导致了重视公司发展轻视党建的现象。企业员工皆以业务发展及绩效考核为工作目标,忽略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够,党员积极性下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法切实的体现。
(二)党建工作方式古板落后
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工作重心的转移,导致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创新不足,绝大多数仍基于传统的活动形式及管理方式,无法将党建工作与生产和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党建的精神引领作用。同时,随着业务工作的创新更迭,业务模式的灵活多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已无法适用于员工的工作模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若无法快速适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推动党建各项事务的开展,将导致广大党员及员工对党建工作感到枯燥、乏味,并出现敷衍、抵触的情绪,弱化了党建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指导作用,阻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党员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主要通过“三会一课”实现,通过会议、座谈、报告等形式,依托集体会议及集中学习的方式完成。然而,当今社会交通便利,信息传播较快,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且国有企业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使得企业员工跨专业、跨区域的流动已成了新常态。在此形势下,传统的集中统一化学习教育开展起来难度越来越高,动员难度持续增大,无法实现“党员活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理想标准,导致多数培训教育流于形式,党员理论学习不足,对党建思想认识不深,更加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且部分会议大搞一言堂,失去了本身公平、民主的意义,形成不良风气,导致思想滑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党建领域,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人民群众以及党员干部联系到了一起,将分散的小个体集结成了完整的大团体,形成了庞大的人员基础。同时,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特性,也使得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作用空前强大。任何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的党建行为,都会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皮底下,引发舆论上的批评和谴责。这一方面导致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党建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也提醒各层级党组织,互联网也是党建工作必须抢占的高地。在目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以现代手段及创新模式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互联网+党建”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进行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新途径。
三、“互联网+”模式下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前文已经充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两手抓,已成为国有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党建工作构思及计划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全面分析党建工作的创新形态,发挥优良的企业管理传统,做好党建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具体工作模式如下:
(一)便捷管理,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线上线下一体化已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党建工作模式的主要特征,企业可通过搭建“智慧党建平台”,解决党务办理、党费收缴、党内生活、党员教育、效果评价等党建基础工作,减少繁杂琐碎的程序和形式,为党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平台。同时,党务管理者可通过配套的管理系统对党员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及组织关系手续办理,从而适应当前党员频繁流动的形势,更好的让党员在新岗位融入新组织,实现党建服务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拓展党建的新空间,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及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存在感、信任度和凝聚力,提升广大党员的体验感和归属感。
(二)丰富形式,培训学习生动多样
各大互联网平台及各项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党员的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多模式创新的思路。企业可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党员教育现代化体系。党员随时根据自身多元化需求从网上党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栏目获得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针对性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提升党员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灵活性。同时,党史学习教育及各项党课的培训学习,可通过搭建VR平台,解决空间的局限性,为党员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让党员自觉学习、乐于学习。
(三)信息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全面
互联网可为党建工作提供极大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容量,通过各大网站及搜索引擎,可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动态。党建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党员及广大职工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工作部署、精神传达、学习内容均可在平台上及时浏览和下载。网络的资源不限于传统的上级文件及相关指示,可引进各类专业人士对当今世界时事和国家政策的解读和探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时事的思维倾向和内心需求,为业务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帮助,同时加深党员及广大职工对党中央指示的理解程度,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主动性和敬畏心,助力企业顺应时代变化,更好更快发展。
(四)促进沟通,信息传递多样及时
钉钉、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等APP为互联网环境下党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通过网上党员论坛、领导信箱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搭建起沟通桥梁。进一步疏通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交流渠道,缩短了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信息传播流程,在扁平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提高了交流效率和信赖程度。
(五)加强决策,基础数据指导衡量
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科学的衡量指标,数据资产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及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管理者可通过数据做出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工作部署。互联网下的党建管理平台可及时收集组织在日常党建工作中的各项基础数据,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可将党员的思想动态、组织的工作内容、党务的日常管理等全面整合,实现党建决策和管理的精确化、智能化、人文化和科学化。
(六)动态监督,党风政风公开透明
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监督具有相当高的实时性和公开性,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党风政风监督动态化,使得公开互动、在线服务、全程监控、实时预警党风政风监督管理常态化、党员干部制度约束刚性化成为可能,使党员干部能够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四、“互联网+”模式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对有效应对信息时代汹涌而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扎实建立互联网新阵地、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让虚假信息失去生存土壤、拓展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正确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热情,这些都需要加强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执政能力建设。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是新时代发展趋势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必须摒弃狭隘的旧思想观念,不断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努力适应信息化给党的执政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建设网络强国必然需要强大的网络执政能力。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党的长期安全执政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极大风险和考验。互联网给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执政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网络条件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大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铁还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从现实出发,积极依托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能力,不断挖掘互联网的无限潜力,建设“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才能解决当前党建工作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之间的紧密结合,引领企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赵雅倩)
【参考文献】
[1]丁文阁,党建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2).
[2]裴海龙,“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方向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9,(4).
[3]容冬梅,“互联网+党建”模式下国企党建创新路径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4]李里,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
[5]张勇,牛余庆,郑时雨,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领导之友.2017,(6).
[6]郝国祥,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党建工作[J].德州日报.2021,(6).
[7]吕鸿翔,智慧党建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创新路径探索[J].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