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积极探索引入权变理论概念,将电网企业党建工作的引领性、先进性、凝聚性、创新性有机融入公园城市“人、城、境、业”的建设格局,在公园城市建设这一新阵地上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助力供电企业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成为驱动者、探索者、守护者。
二、主要做法
权变理论指出,最佳的组织结构是开放的、具有弹性的,随着战略、技术、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即常说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党建工作独有的“柔性”特质,恰好能够全方位全链条嵌入电力服务公园城市建设。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党委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构建党建“1+N”联创共建制度,依托“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红色网格经理人、驻所书记等载体,通过项目领办、党员攻坚等行动,在推广电能替代、促进乡村振兴以及研发智慧保电系统等工作中,充分凝聚合力,助推重点任务攻坚突破,持续服务幸福用能“不停电”、城市治理“不费电”、经济发展“不止电”、美丽环境“不见电”,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以党建引领公园城市理念在电力企业落地
一是将公园城市理念主动融入电力规划建设。主动搭建政企联动机制,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综合变电站,打造公园城市配电网示范工程,积极开展现状架空线路迁改下地。二是将绿色发展融入电力卓越文化。成立以党员领头的“政策+技术+市场”三合一服务团队,实现电能替代从政策研究、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的落地实施,持续推动公司卓越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弘扬与普及。
(二)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建先进力量
一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中争当“先行官”。倡导清洁能源消费,协调政府推动锅炉改电落地实施,建设85个公共充换电站,初步建成绿色充电网络体系。抽调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专班,为超算中心、西博城、独角兽岛等重要客户开展“一对一”能耗分析,进一步降低企业碳排放,助推成都市实现公园城市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是在实现智能营销中争当“先行官”。搭建以青年骨干为载体的“驻所书记”管理机制,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供电所落地实践。建立营销专业党员技术攻关团队,借鉴“税电指数”和“企业复工电力指数”设计思路,构建乡村振兴科学评估体系,透过电力数据“看”、“促”公园城市建设。三是在实施优质服务中争当“先行官”。打通居民用户便捷缴费“最后一公里”,搭建起以“网上国网”和自助缴费终端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缴费服务体系。依托“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建立红色网格经理人,由党员分片包干,宣传引导电费购电新方式的持续落地生根。大力优化办电流程,对低压客户建立党员红色示范窗口,推行“一日业扩”,对高压客户建立大客户绿色通道,以党员“1带N”的方式,成立亲情服务小队,实现“极简办电”。
(三)以党建凝聚力为依托搭建公园城市共建平台
一是凝聚合力搭建清洁能源示范。以绿色机场建设为重要契机,联合省综合能源公司、省电动汽车公司、四川机场集团,组建以党员带头的APU电能替代攻坚团队,对机场300台地面特种作业车辆进行“油改电”,对办公区域照明、显示屏等装置进行LED节能改造,并为航站楼规划新建46个停车位充电桩。二是凝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地。大力推进“村(社)网共建”,以“群众感知、奉献爱心、为民务实、弘扬新风”为主线,“四个做实”为导向,搭建以“党建红、活力橙、科技蓝、生态绿、幸福金”“五彩路”为载体的“电靓乡村振兴”服务模式。联合政府、社区党组织,推动“数字乡村、零碳社区”共建计划落地实践,设置供电服务专区,红色经理人定期上门开展客户服务,以“荣誉队员”的方式,将村支书、纪检委员吸纳进入党员服务队,不断扩大“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影响力,不断深化农村供电服务内涵。
(四)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凸显党建创新驱动
一是高效推进国际领先的城市示范区建设。建立“双碳”示范区电网建设柔性专业支撑队伍,以成都科学城“独角兽岛”为探索示范区,编制智慧配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方案,目前已实现163条配网线路自动化。二是创新定制式的服务体验。创新研发“电享家”数字化能源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报警、报表分析等24小时远程在线监测,助力社区企业“用能数字化”升级。创新研发并应用“敬老康养智慧”系统,实时监控独居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精准服务“云华村”长寿社区。三是创新将低碳新概念引入大众视野。在天府新区66家火锅龙头企业陆续推广试点“电火锅”,实现居民“舌尖上”的低碳生活。在兴隆湖建设光伏座椅,光伏垃圾箱、光伏伞,光伏树等绿色用能体验设施,系统构建群众生活绿色能源体验的新场景,对营造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氛围起到重要宣传作用。
三、成效展望
(一)长效推动得到保障,政企协同优势进一步发挥。
公司充分利用党建联创共建等模式,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村(社)共建,实现“村网共建”全覆盖。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协调联动融入机制,将公司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有机衔接,实现了政企协作、资源共享、社会共赢。
(二)服务品质更加高效,群众用电感知进一步改善。
公司在服务民生方面,集中完成多个老旧小区的用电设施改造,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党服队、红色经理人等先锋力量将供电服务送入小区,最大限度将服务窗口、渠道前移。在村、社提供驻点服务,有效打通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瓶颈,群众用电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协同发展。
(三)电能替代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牢固。
公司通过电能替代、全电景区、光伏街网等一系列举措,助力绿色发展,有效解决双流机场传统APU供能带来的综合成本较高、空气污染严重、噪音不透气等问题,实现碳排放减少约11.85万吨,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建设。相关示范成果成为交通领域积极服务人民绿色出行的典型案例,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并得到央视报道。
(四)绿色乡村建设加快,村网共建机制进一步强化。
公司全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实现了绿色产业和双碳目标的有机融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双流云华新村每年将额外获得约1.5万元的绿电消费收益,并节约2.48万元电费。龙泉桃源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在洛带古镇,“电享家”帮助开展能效监测,及时预警用能问题,降低供电所运维人力成本,实现千年古镇“数字范”,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该平台获评2021全国企业数字化赋能十佳案例。
(五)示范成果有效转化,共促共赢局面进一步凸显。
通过引导客户采用先进技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降低用能成本,累计为客户节省电费500万元。2022年公司“风光常规”用户由2021年的21家增加到31家,同比增长47.6%,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通过党建引领作用,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天府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获得新区政府授牌,示范区获得“能源行业年度零碳优质基地”称号。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 李建立 张春红 夏俊 于思黎 陈廷科)
一、背景意义
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积极探索引入权变理论概念,将电网企业党建工作的引领性、先进性、凝聚性、创新性有机融入公园城市“人、城、境、业”的建设格局,在公园城市建设这一新阵地上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助力供电企业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成为驱动者、探索者、守护者。
二、主要做法
权变理论指出,最佳的组织结构是开放的、具有弹性的,随着战略、技术、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即常说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党建工作独有的“柔性”特质,恰好能够全方位全链条嵌入电力服务公园城市建设。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党委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构建党建“1+N”联创共建制度,依托“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红色网格经理人、驻所书记等载体,通过项目领办、党员攻坚等行动,在推广电能替代、促进乡村振兴以及研发智慧保电系统等工作中,充分凝聚合力,助推重点任务攻坚突破,持续服务幸福用能“不停电”、城市治理“不费电”、经济发展“不止电”、美丽环境“不见电”,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以党建引领公园城市理念在电力企业落地
一是将公园城市理念主动融入电力规划建设。主动搭建政企联动机制,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综合变电站,打造公园城市配电网示范工程,积极开展现状架空线路迁改下地。二是将绿色发展融入电力卓越文化。成立以党员领头的“政策+技术+市场”三合一服务团队,实现电能替代从政策研究、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的落地实施,持续推动公司卓越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弘扬与普及。
(二)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建先进力量
一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中争当“先行官”。倡导清洁能源消费,协调政府推动锅炉改电落地实施,建设85个公共充换电站,初步建成绿色充电网络体系。抽调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专班,为超算中心、西博城、独角兽岛等重要客户开展“一对一”能耗分析,进一步降低企业碳排放,助推成都市实现公园城市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是在实现智能营销中争当“先行官”。搭建以青年骨干为载体的“驻所书记”管理机制,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供电所落地实践。建立营销专业党员技术攻关团队,借鉴“税电指数”和“企业复工电力指数”设计思路,构建乡村振兴科学评估体系,透过电力数据“看”、“促”公园城市建设。三是在实施优质服务中争当“先行官”。打通居民用户便捷缴费“最后一公里”,搭建起以“网上国网”和自助缴费终端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缴费服务体系。依托“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建立红色网格经理人,由党员分片包干,宣传引导电费购电新方式的持续落地生根。大力优化办电流程,对低压客户建立党员红色示范窗口,推行“一日业扩”,对高压客户建立大客户绿色通道,以党员“1带N”的方式,成立亲情服务小队,实现“极简办电”。
(三)以党建凝聚力为依托搭建公园城市共建平台
一是凝聚合力搭建清洁能源示范。以绿色机场建设为重要契机,联合省综合能源公司、省电动汽车公司、四川机场集团,组建以党员带头的APU电能替代攻坚团队,对机场300台地面特种作业车辆进行“油改电”,对办公区域照明、显示屏等装置进行LED节能改造,并为航站楼规划新建46个停车位充电桩。二是凝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地。大力推进“村(社)网共建”,以“群众感知、奉献爱心、为民务实、弘扬新风”为主线,“四个做实”为导向,搭建以“党建红、活力橙、科技蓝、生态绿、幸福金”“五彩路”为载体的“电靓乡村振兴”服务模式。联合政府、社区党组织,推动“数字乡村、零碳社区”共建计划落地实践,设置供电服务专区,红色经理人定期上门开展客户服务,以“荣誉队员”的方式,将村支书、纪检委员吸纳进入党员服务队,不断扩大“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影响力,不断深化农村供电服务内涵。
(四)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充分凸显党建创新驱动
一是高效推进国际领先的城市示范区建设。建立“双碳”示范区电网建设柔性专业支撑队伍,以成都科学城“独角兽岛”为探索示范区,编制智慧配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方案,目前已实现163条配网线路自动化。二是创新定制式的服务体验。创新研发“电享家”数字化能源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报警、报表分析等24小时远程在线监测,助力社区企业“用能数字化”升级。创新研发并应用“敬老康养智慧”系统,实时监控独居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精准服务“云华村”长寿社区。三是创新将低碳新概念引入大众视野。在天府新区66家火锅龙头企业陆续推广试点“电火锅”,实现居民“舌尖上”的低碳生活。在兴隆湖建设光伏座椅,光伏垃圾箱、光伏伞,光伏树等绿色用能体验设施,系统构建群众生活绿色能源体验的新场景,对营造绿色发展、低碳生活氛围起到重要宣传作用。
三、成效展望
(一)长效推动得到保障,政企协同优势进一步发挥。
公司充分利用党建联创共建等模式,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村(社)共建,实现“村网共建”全覆盖。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协调联动融入机制,将公司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有机衔接,实现了政企协作、资源共享、社会共赢。
(二)服务品质更加高效,群众用电感知进一步改善。
公司在服务民生方面,集中完成多个老旧小区的用电设施改造,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党服队、红色经理人等先锋力量将供电服务送入小区,最大限度将服务窗口、渠道前移。在村、社提供驻点服务,有效打通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瓶颈,群众用电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协同发展。
(三)电能替代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牢固。
公司通过电能替代、全电景区、光伏街网等一系列举措,助力绿色发展,有效解决双流机场传统APU供能带来的综合成本较高、空气污染严重、噪音不透气等问题,实现碳排放减少约11.85万吨,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建设。相关示范成果成为交通领域积极服务人民绿色出行的典型案例,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并得到央视报道。
(四)绿色乡村建设加快,村网共建机制进一步强化。
公司全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实现了绿色产业和双碳目标的有机融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双流云华新村每年将额外获得约1.5万元的绿电消费收益,并节约2.48万元电费。龙泉桃源村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在洛带古镇,“电享家”帮助开展能效监测,及时预警用能问题,降低供电所运维人力成本,实现千年古镇“数字范”,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该平台获评2021全国企业数字化赋能十佳案例。
(五)示范成果有效转化,共促共赢局面进一步凸显。
通过引导客户采用先进技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降低用能成本,累计为客户节省电费500万元。2022年公司“风光常规”用户由2021年的21家增加到31家,同比增长47.6%,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通过党建引领作用,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天府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获得新区政府授牌,示范区获得“能源行业年度零碳优质基地”称号。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天府新区供电公司 李建立 张春红 夏俊 于思黎 陈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