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供电良好形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3 15:17:35 作者:蔡军 鞠慧娟 生璐 朱源

   一、重要意义

  时堰业务所党支部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努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主动走进社区村镇,融入地方新时代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供电所服务窗口区位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党支部联创为纽带,以供用融合为抓手,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与乡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村级供用电协同组织,共同推进文明用电村建设,在不断深化优质电力服务的同时,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用实际行动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实行村网共建,打造网格化服务新模式。时堰供电所全力促进三级网格之间的联动,低压网格员与中压专变网格员之间采取联动协同机制,充分依托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供电营销服务数据,实现对供电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优势,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走村入户专项行动,做到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全面实现“网中有格,网格联动、人在格中、事在网中”,使客户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用电服务。

  为缩短“最后一公里”服务距离,时堰供电所积极主动对接政府,全力促进政企网格之间的联动,加速供电服务网格与乡村治理网格的融合,针对红庄村、嵇东村等旅游热点,时堰供电所在日常治理工作中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缩短回应群众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加强供电服务的延伸,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在共建、共享、共治中,不断摸索提升电力获得感新途径,为农村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

  聚焦农业农村,助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灌溉是农田里的头等大事,过去嵇东村灌溉靠的是打水船翻水、村民人工打井水、柴油机抽水,灌溉农田的成本高、效率低。如今电网线路铺设到位,电直接送到了农田里、机井上。时堰供电所开辟农业排灌报装绿色通道,安排台区经理一对一跟踪指导办电的各流程资料收集工作,从递交通电申请到正式装表通电,只要两三天的时间,水库的水泵就能顺利运转。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水平,烘干环节至关重要。嵇东村境内有两个大型粮食烘干站,共有烘干机5台,日烘干能力可达120吨。在金秋家庭农场内,小麦烘干现场有2台烘干机正在全速运转。2017年,为帮助金秋农场实现农场电气化升级,供电所将供电容量增加到160千瓦,满足其24小时烘干用电需求。2022年4月,考虑到嵇东村粮食丰收,烘干需求有所增加,部分小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供电所又在嵇东增加了编号为19号台区的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将原接近重载的5号台区和7号台区部分负荷进行分割转移,满足2个烘干站和17家企业可靠用电,让农场“丰产”更“丰收”。

  打造“电力E站”,营造文明乡村良好风气。时堰镇嵇东村试点实行了村民积分兑换制度,积极参与村里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村民,可以凭借自主行动获得积分,并在村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励。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清洁能源发展,进一步激发参与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的内生动力,帮助村民就近办理用电业务、解决用电困难,学习用电知识,供电所支部利用村部活动场所,将供电服务前置,建立了“电力E站”,设立宣传墙,定期发放节能宣传单,为群众讲解光伏发电、充电桩使用、清洁能源再利用等市场主流新能源,广泛宣传电能替代的能源消费新观念。供电所通过“电力E站”向村民们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明,推动“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营造“文明第一村”的良好用电风气。

  三、主要成效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做法,展现了电力企业在乡村振兴的良好形象,在促进镇村管理水平的提升,方便解决基层群众的用电和提升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活动的开展让村民主人翁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村民主动参与安全用电、保护电力设施和践行“绿色低碳”行动,供电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动,得到了东台市委、盐城供电公司等领导对服务工作的肯定,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 蔡军 鞠慧娟 生璐 朱源)

   一、重要意义

  时堰业务所党支部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努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主动走进社区村镇,融入地方新时代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供电所服务窗口区位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党支部联创为纽带,以供用融合为抓手,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与乡村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村级供用电协同组织,共同推进文明用电村建设,在不断深化优质电力服务的同时,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用实际行动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实行村网共建,打造网格化服务新模式。时堰供电所全力促进三级网格之间的联动,低压网格员与中压专变网格员之间采取联动协同机制,充分依托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供电营销服务数据,实现对供电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优势,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走村入户专项行动,做到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全面实现“网中有格,网格联动、人在格中、事在网中”,使客户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用电服务。

  为缩短“最后一公里”服务距离,时堰供电所积极主动对接政府,全力促进政企网格之间的联动,加速供电服务网格与乡村治理网格的融合,针对红庄村、嵇东村等旅游热点,时堰供电所在日常治理工作中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缩短回应群众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加强供电服务的延伸,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在共建、共享、共治中,不断摸索提升电力获得感新途径,为农村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

  聚焦农业农村,助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灌溉是农田里的头等大事,过去嵇东村灌溉靠的是打水船翻水、村民人工打井水、柴油机抽水,灌溉农田的成本高、效率低。如今电网线路铺设到位,电直接送到了农田里、机井上。时堰供电所开辟农业排灌报装绿色通道,安排台区经理一对一跟踪指导办电的各流程资料收集工作,从递交通电申请到正式装表通电,只要两三天的时间,水库的水泵就能顺利运转。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水平,烘干环节至关重要。嵇东村境内有两个大型粮食烘干站,共有烘干机5台,日烘干能力可达120吨。在金秋家庭农场内,小麦烘干现场有2台烘干机正在全速运转。2017年,为帮助金秋农场实现农场电气化升级,供电所将供电容量增加到160千瓦,满足其24小时烘干用电需求。2022年4月,考虑到嵇东村粮食丰收,烘干需求有所增加,部分小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供电所又在嵇东增加了编号为19号台区的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将原接近重载的5号台区和7号台区部分负荷进行分割转移,满足2个烘干站和17家企业可靠用电,让农场“丰产”更“丰收”。

  打造“电力E站”,营造文明乡村良好风气。时堰镇嵇东村试点实行了村民积分兑换制度,积极参与村里精神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村民,可以凭借自主行动获得积分,并在村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励。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清洁能源发展,进一步激发参与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的内生动力,帮助村民就近办理用电业务、解决用电困难,学习用电知识,供电所支部利用村部活动场所,将供电服务前置,建立了“电力E站”,设立宣传墙,定期发放节能宣传单,为群众讲解光伏发电、充电桩使用、清洁能源再利用等市场主流新能源,广泛宣传电能替代的能源消费新观念。供电所通过“电力E站”向村民们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明,推动“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营造“文明第一村”的良好用电风气。

  三、主要成效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做法,展现了电力企业在乡村振兴的良好形象,在促进镇村管理水平的提升,方便解决基层群众的用电和提升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活动的开展让村民主人翁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村民主动参与安全用电、保护电力设施和践行“绿色低碳”行动,供电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动,得到了东台市委、盐城供电公司等领导对服务工作的肯定,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 蔡军 鞠慧娟 生璐 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