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大优势”,搭建“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

发布时间:2023-03-03 17:15:53 作者:俞婷婷 徐爱蓉 吴晓旭 蒋晨 顾潇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已经进入新常态,上海正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卓越全球城市,青浦凭借“上海之门”和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域优势承接了服务两大国家战略、建设“五个新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作为地方能源保障单位,紧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致力打造思想争先、谋划领先、行动率先、创新当先和创效为先的一流党建高地、可靠保障高地和优质服务高地。高站位、高标准、高目标需要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来实现,尤其是对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公司党委以“智慧党建分中心”为线上教育平台,各党总支的党员活动室和专业领域的创新工作室为线下教育阵地,探索搭建“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致力“三精”宣讲强化党性教育,做群众信任的“翻译官”;“三五”标准强化技能培育,做一专多能的“螺丝钉”;建立三项保障机制,突破资源限制、打破专业壁垒、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锤炼培育一支活跃在电力一线“守初心、理想信念坚定,担使命、技能本领过硬”的红色先锋队伍。

  1.一颗红心永向党,做好群众信任的“翻译官”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徐爱蓉同志为团长,组建爱融红心讲师团,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宣讲教育活动,激发电力一线党员的初心使命,切实做好紧密联系党员群众的“翻译官”。

  一是在流程设计上求“精”。为确保宣讲质量,讲师团注重在“宣讲前、宣讲中、宣讲后”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宣讲前,做好收集和解读:根据确定的主题,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做好去伪存真、好中选优工作;宣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自洽:抓住上级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作出科学解答,为广大党员深入研讨提供“钥匙”;宣讲后,做好调研和总结:充分总结宣讲成果,撰写宣讲调研报告,梳理完善标准化学习手册、宣讲规范,从制度上强化宣讲意识,从规范上改进宣讲方法,从行动上提高宣讲水平。

  二是在团队组建上求“精”。讲师团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打造符合讲师团实际的特色宣讲品牌,创新组建“1+3+N”宣讲团队。“1”是指徐爱蓉同志,“3”是来自各党总支的宣传委员,“N”是来自各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骨干。徐爱蓉同志以参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亲身体会和认识理解为基础,分类别、有重点、针对性地结合实际工作和情景进行宣讲,让党的政治理论和工作部署在基层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三是在形式策划上求“精”。坚持理论宣讲不拘形式、场地、对象,以短、频、快为主;坚持案例式、情景式、答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坚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讲台”,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党员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2.一颗匠心善作为,培育德才兼备的“螺丝钉”

  通过建立匠心导师团队,开展结对带教活动,抓项目、出成果,进一步强化党员的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技能本领,致力培育助力企业发展、服务战略落地的“螺丝钉”。

  一是带教“五个项目”。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指导专家人才,在专业领域挑选“老法师”组建匠心导师团,每年开展新任职员工的“匠心导师”签约活动。强化匠心导师的带教职责,明确“五个一”标准任务:传递“一种价值观”、教授“一套方法论”、开展“一次深度交流”、培养“一项专业技能”、塑造“一个职业发展理念”,激励引导新员工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生命线。

  二是突出“五项成果”。通过匠心导师带教“五个项目”,形成五项带教成果,确保签约党员职工的学习成效:做好“一场理论思辨”、尝试“一项实践创新”、形成“一套思想感悟”、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汇编“一份成长报告”,进一步增强签约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态度端正、虚心好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注重实践、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经验积累;尊师重教、岗位建功,继承发扬导师的优良品质,恪守职业道德。

  三是强化“五个担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励党员职工在实践中切实担当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常态化保障的先行者;担当起打赢“两场战役”、推进“智慧党建+”工程的排头兵;担当起创新工作室、明灯(青浦爱融)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源动力;担当起“爱融驿站”、“爱融倾听”、“爱融四季”等服务品牌的塑造者;担当起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实现岗位锻炼、技能培育与企业发展同向发力、相融并进。

  3.三项机制作保障,打造党员教育“主阵地”

  以创新开发的智慧党建线上教育平台为基础,各党总支的党员活动室和专业领域的创新工作室为线下教育阵地,配套建立三项保障机制,确保“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高效运转。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由党委党建部归口管理,协同党委组织部制定实施教育计划。各党(总)支部/各专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党性教育/技能培育培养计划提出需求建议,组织红心讲师/匠心导师选拔培养和教材编写,确保“双师双育”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建立闭环管控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人员、红心讲师、匠心导师的责任意识,利用智慧党建分中心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控,对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双师双育”等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按照标准化建设相关数据的“主动”“被动”“自动”三个分类对未达标党组织进行实时预警、全程督办、高效闭环。

  三是建立评估应用机制。结合党员量化积分工作对培养带教成果进行星级评估,通过课堂抽考、现场提问、线下座谈、线上问卷等形式对红心讲师、匠心导师以及全体党员进行考核,设置讲师宣讲课时、党员受训课时等量化指标,考核成绩、工作业绩等质效指标,为基层党员教育“精准画像”。深化评估结果应用,作为各类评先选优、推优荐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通过正向评估反向推进平台功能升级,持续提升党员教育成效。

  三、主要成效

  “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促进了党员政治自觉和岗位技能“双提升”,强化了广大党员的“五个担当”意识和能力。组建至今,讲师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先后为地方政府、28家企业、12所学校和6个社区,开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重要会议精神主题宣讲,共计覆盖26000余人次。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上海市劳动奖状,明灯(青浦爱融)共产党员服务队获评国家电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多名党员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一是突破资源限制,提升党员教育的引领性。充分利用长三角红色资源,红心讲师团不断激发广大党员的初心使命;最大化应用培训资源和专家人才资源使新上岗员工快速胜任,并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践提升。

  二是打破专业壁垒,提升党员教育的融合性。充分挖掘党总支和各专业部门潜力,打破岗位和专业的壁垒,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红色基因优势和个人专业优势,把党员教育融合到业务工作,推动党建价值创造。

  三是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在培训全过程中建立调研反馈交流机制,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多维有效的评估闭环机制,不断改进培训质量,持续提升培训实效性。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青浦供电公司 俞婷婷  徐爱蓉  吴晓旭  蒋晨  顾潇)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已经进入新常态,上海正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卓越全球城市,青浦凭借“上海之门”和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域优势承接了服务两大国家战略、建设“五个新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作为地方能源保障单位,紧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致力打造思想争先、谋划领先、行动率先、创新当先和创效为先的一流党建高地、可靠保障高地和优质服务高地。高站位、高标准、高目标需要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来实现,尤其是对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公司党委以“智慧党建分中心”为线上教育平台,各党总支的党员活动室和专业领域的创新工作室为线下教育阵地,探索搭建“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致力“三精”宣讲强化党性教育,做群众信任的“翻译官”;“三五”标准强化技能培育,做一专多能的“螺丝钉”;建立三项保障机制,突破资源限制、打破专业壁垒、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锤炼培育一支活跃在电力一线“守初心、理想信念坚定,担使命、技能本领过硬”的红色先锋队伍。

  1.一颗红心永向党,做好群众信任的“翻译官”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徐爱蓉同志为团长,组建爱融红心讲师团,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宣讲教育活动,激发电力一线党员的初心使命,切实做好紧密联系党员群众的“翻译官”。

  一是在流程设计上求“精”。为确保宣讲质量,讲师团注重在“宣讲前、宣讲中、宣讲后”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宣讲前,做好收集和解读:根据确定的主题,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做好去伪存真、好中选优工作;宣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自洽:抓住上级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作出科学解答,为广大党员深入研讨提供“钥匙”;宣讲后,做好调研和总结:充分总结宣讲成果,撰写宣讲调研报告,梳理完善标准化学习手册、宣讲规范,从制度上强化宣讲意识,从规范上改进宣讲方法,从行动上提高宣讲水平。

  二是在团队组建上求“精”。讲师团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打造符合讲师团实际的特色宣讲品牌,创新组建“1+3+N”宣讲团队。“1”是指徐爱蓉同志,“3”是来自各党总支的宣传委员,“N”是来自各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骨干。徐爱蓉同志以参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亲身体会和认识理解为基础,分类别、有重点、针对性地结合实际工作和情景进行宣讲,让党的政治理论和工作部署在基层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三是在形式策划上求“精”。坚持理论宣讲不拘形式、场地、对象,以短、频、快为主;坚持案例式、情景式、答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坚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讲台”,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让党员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2.一颗匠心善作为,培育德才兼备的“螺丝钉”

  通过建立匠心导师团队,开展结对带教活动,抓项目、出成果,进一步强化党员的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技能本领,致力培育助力企业发展、服务战略落地的“螺丝钉”。

  一是带教“五个项目”。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指导专家人才,在专业领域挑选“老法师”组建匠心导师团,每年开展新任职员工的“匠心导师”签约活动。强化匠心导师的带教职责,明确“五个一”标准任务:传递“一种价值观”、教授“一套方法论”、开展“一次深度交流”、培养“一项专业技能”、塑造“一个职业发展理念”,激励引导新员工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生命线。

  二是突出“五项成果”。通过匠心导师带教“五个项目”,形成五项带教成果,确保签约党员职工的学习成效:做好“一场理论思辨”、尝试“一项实践创新”、形成“一套思想感悟”、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汇编“一份成长报告”,进一步增强签约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态度端正、虚心好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注重实践、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经验积累;尊师重教、岗位建功,继承发扬导师的优良品质,恪守职业道德。

  三是强化“五个担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励党员职工在实践中切实担当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常态化保障的先行者;担当起打赢“两场战役”、推进“智慧党建+”工程的排头兵;担当起创新工作室、明灯(青浦爱融)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源动力;担当起“爱融驿站”、“爱融倾听”、“爱融四季”等服务品牌的塑造者;担当起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实现岗位锻炼、技能培育与企业发展同向发力、相融并进。

  3.三项机制作保障,打造党员教育“主阵地”

  以创新开发的智慧党建线上教育平台为基础,各党总支的党员活动室和专业领域的创新工作室为线下教育阵地,配套建立三项保障机制,确保“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高效运转。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由党委党建部归口管理,协同党委组织部制定实施教育计划。各党(总)支部/各专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党性教育/技能培育培养计划提出需求建议,组织红心讲师/匠心导师选拔培养和教材编写,确保“双师双育”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建立闭环管控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人员、红心讲师、匠心导师的责任意识,利用智慧党建分中心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控,对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双师双育”等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按照标准化建设相关数据的“主动”“被动”“自动”三个分类对未达标党组织进行实时预警、全程督办、高效闭环。

  三是建立评估应用机制。结合党员量化积分工作对培养带教成果进行星级评估,通过课堂抽考、现场提问、线下座谈、线上问卷等形式对红心讲师、匠心导师以及全体党员进行考核,设置讲师宣讲课时、党员受训课时等量化指标,考核成绩、工作业绩等质效指标,为基层党员教育“精准画像”。深化评估结果应用,作为各类评先选优、推优荐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通过正向评估反向推进平台功能升级,持续提升党员教育成效。

  三、主要成效

  “双师双育”党员教育管理平台促进了党员政治自觉和岗位技能“双提升”,强化了广大党员的“五个担当”意识和能力。组建至今,讲师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先后为地方政府、28家企业、12所学校和6个社区,开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重要会议精神主题宣讲,共计覆盖26000余人次。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上海市劳动奖状,明灯(青浦爱融)共产党员服务队获评国家电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多名党员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一是突破资源限制,提升党员教育的引领性。充分利用长三角红色资源,红心讲师团不断激发广大党员的初心使命;最大化应用培训资源和专家人才资源使新上岗员工快速胜任,并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践提升。

  二是打破专业壁垒,提升党员教育的融合性。充分挖掘党总支和各专业部门潜力,打破岗位和专业的壁垒,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红色基因优势和个人专业优势,把党员教育融合到业务工作,推动党建价值创造。

  三是优化教育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在培训全过程中建立调研反馈交流机制,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多维有效的评估闭环机制,不断改进培训质量,持续提升培训实效性。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青浦供电公司 俞婷婷  徐爱蓉  吴晓旭  蒋晨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