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三+”融合助力低碳社会建设的创新实践(图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17:22:38 作者:王宁 吴云飞 汤天承 范津津 雷霜

   一、重要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目标。2020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据统计,能源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建设绿色低碳社会,能源电力系统是关键。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央企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六方面十八项重要举措,明确能源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积极开展节能改造、电能替代等“供电+能效服务”,促进工业领域减碳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诞生地,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先后作出建设生态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生态样板城市等战略。出台了全国首个地市级“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湖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上,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和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启动了“生态+电力”示范城市低碳机制,实施岸电全覆盖、电动公交全覆盖、全电物流等一系列绿电工程,全面升级能源开发和利用模式。

  二、主要做法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长兴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加强“双碳”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围绕助力“3060”目标谋划整体布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制订相关措施,开展“党建+降碳增效”“党建+电能替代”“党建+绿色转型”“三+”模式,形成“碳效码”“全电物流”“全电景区”“新能源+储能”等创新成果,培育“红色碳效师”团队,以“党建红”引领“低碳绿”,不断助力低碳社会建设。

  (一)“党建+降碳增效”推动“碳效”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深化“三亮三比”“党员建岗创区践诺”等创先争优主题实践,以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抓手,打造“拳头项目”,激发党员队伍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成立“红色碳效师”团队,做到活动有主线,服务有载体。一是全国首创“碳效码”。针对企业生产发展碳排放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及体系这一现状,从“优质服务”的消费侧及“精细管控”的管理侧双视角出发,探索能源数据、经济数据、碳排数据之间的逻辑连线,强化融合能源数据的综合应用,主动联系政府职能部门,调取2000多家企业的水、气、煤、电等用能数据,形成了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在全国首创推出“碳效码”,推动建立“工业碳平台”,实现“碳效码”与“企业码”双码融合,进行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二是深化“碳效”评价体系应用。“红色碳效师”依据“碳效码”评价结果锁定低碳效企业客户群,了解生产流程,深入车间检查配电设施,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法排摸耗能症结所在,按“一企一策”为企业节能降碳出谋划策,针对性定制“供电+能效服务”套餐。累计推动678家企业开展减碳技改,累计降低用能成本2.1亿元、融资成本2000余万元,节能130万吨标煤,形成工业企业降碳提效全链式响应。“红色碳效师”服务企业低碳转型获得社会好评,相关工作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高频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近10分钟,创省内央视直播类节目时长之最。

  (二)“党建+电能替代”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坚持注重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引领有效融入全电模式建设。促进思想融合,将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各项业务;促进组织融合,广泛开展与企业单位、社区村镇的支部联建,加强交流合作,协调各方力量,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一是电联水陆破难题。率先实现京杭运河湖州段岸电全覆盖、县域内河水上服务区和企业重要物流码头岸电全覆盖,同时推动政府出台岸电运营补贴政策,让船民在长兴享受全国最低的岸电价格、最便捷的服务,惠利船户年均节约成本12万元、减少燃油消耗4200吨,相当于植树4万棵。同时以电为媒推动水陆联运,架设全长38公里的“全电物流”连接水泥熟料产销两端,改变原本的重型车辆公路外运方式,通过全封闭纯电动输送带运到中转仓储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全电泊船”的电能替代项目,每天可减少重型运输车辆3000个车次,有效改善小浦、煤山两地因重型车辆运输导致道路损毁、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还一方绿水护大美青山。二是全电模式绿新景。实施开展长兴地区泗安仙山湖、太湖图影两个全电景区的改造,改造覆盖景区基础设施用电、游艇岸电、充换电设施等多个领域,实现全电景区“零排放、无污染、无噪声”的绿色标签。积极推动纯电动公交车使用,使长兴成为省内首个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县域城市,配合绿色交通模式,实现城乡电动公交全覆盖。

  (三)“党建+绿色转型”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县域样板。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对标任务清单,明确绿色转型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完善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考评机制,明确支部和党员主体责任,将党员确定为指标管理、任务推进的负责人,将党支部确定为协调指挥、攻坚克难的堡垒。一是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紧紧围绕“引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支撑浙江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区域内风光等资源分布,标准化绘制配网目标网架图,投运全省首个“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个铅碳式储能电站,开工“百兆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实现清洁能源高效消纳。二是探索储能多场景应用。充分发挥雉城储能电站优势,深入开展“储能+光伏”、虚拟增容等多场景应用,根据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情况,动态调整储能站充放电时间。在电网特殊运行方式、电网检修、断面受限等场景下,优化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发挥其调峰调频、负荷响应、黑启动服务等作用。

  三、取得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党建赋能,推动了“双碳”目标落地。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支部为支点,以党员队伍为力量,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党建创新创效,有效地助推“双碳”目标落地实践。在全国首创推出“碳效码”,推动建立“工业碳平台”,实现“碳效码”与“企业码”双码融合,深度运用评价结果,推出节能评估、交易响应等“供电+能效服务”套餐。主动承担起“港口岸电”、“全电物流”工程专项服务任务,助推全省首个“全电景区”建设,助力清洁能源发展,扮靓“富美长兴”。

图片1.jpg

图 1“全电景区”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党建融合,提高了党建工作质效。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融合,发挥“党建+N”、支部联建等载体,广泛开展与企业单位、社区村镇的支部联建,加强交流合作。项目化推进“党建+N”工程,密切跟踪实施进度,在思想引导、工作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优化,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和凝聚成开展业务及重点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是持续推进党建创新,锻造了党员先锋队伍。以党建“三+”项目激发党员、员工立足岗位、展示风采、创先争优,推进红船党员服务队强根铸魂和扛旗争先行动,培育形成“红色碳效师”团队,在“双碳”实践中担当示范,彰显红船党员服务队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先锋本色,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助力低碳社会建设的第一线。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长兴县供电公司 王宁  吴云飞  汤天承  范津津  雷霜)

   一、重要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目标。2020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据统计,能源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建设绿色低碳社会,能源电力系统是关键。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央企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六方面十八项重要举措,明确能源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积极开展节能改造、电能替代等“供电+能效服务”,促进工业领域减碳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诞生地,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先后作出建设生态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生态样板城市等战略。出台了全国首个地市级“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湖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上,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和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启动了“生态+电力”示范城市低碳机制,实施岸电全覆盖、电动公交全覆盖、全电物流等一系列绿电工程,全面升级能源开发和利用模式。

  二、主要做法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长兴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加强“双碳”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围绕助力“3060”目标谋划整体布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制订相关措施,开展“党建+降碳增效”“党建+电能替代”“党建+绿色转型”“三+”模式,形成“碳效码”“全电物流”“全电景区”“新能源+储能”等创新成果,培育“红色碳效师”团队,以“党建红”引领“低碳绿”,不断助力低碳社会建设。

  (一)“党建+降碳增效”推动“碳效”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深化“三亮三比”“党员建岗创区践诺”等创先争优主题实践,以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抓手,打造“拳头项目”,激发党员队伍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成立“红色碳效师”团队,做到活动有主线,服务有载体。一是全国首创“碳效码”。针对企业生产发展碳排放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及体系这一现状,从“优质服务”的消费侧及“精细管控”的管理侧双视角出发,探索能源数据、经济数据、碳排数据之间的逻辑连线,强化融合能源数据的综合应用,主动联系政府职能部门,调取2000多家企业的水、气、煤、电等用能数据,形成了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在全国首创推出“碳效码”,推动建立“工业碳平台”,实现“碳效码”与“企业码”双码融合,进行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二是深化“碳效”评价体系应用。“红色碳效师”依据“碳效码”评价结果锁定低碳效企业客户群,了解生产流程,深入车间检查配电设施,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法排摸耗能症结所在,按“一企一策”为企业节能降碳出谋划策,针对性定制“供电+能效服务”套餐。累计推动678家企业开展减碳技改,累计降低用能成本2.1亿元、融资成本2000余万元,节能130万吨标煤,形成工业企业降碳提效全链式响应。“红色碳效师”服务企业低碳转型获得社会好评,相关工作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高频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近10分钟,创省内央视直播类节目时长之最。

  (二)“党建+电能替代”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坚持注重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引领有效融入全电模式建设。促进思想融合,将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各项业务;促进组织融合,广泛开展与企业单位、社区村镇的支部联建,加强交流合作,协调各方力量,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一是电联水陆破难题。率先实现京杭运河湖州段岸电全覆盖、县域内河水上服务区和企业重要物流码头岸电全覆盖,同时推动政府出台岸电运营补贴政策,让船民在长兴享受全国最低的岸电价格、最便捷的服务,惠利船户年均节约成本12万元、减少燃油消耗4200吨,相当于植树4万棵。同时以电为媒推动水陆联运,架设全长38公里的“全电物流”连接水泥熟料产销两端,改变原本的重型车辆公路外运方式,通过全封闭纯电动输送带运到中转仓储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全电泊船”的电能替代项目,每天可减少重型运输车辆3000个车次,有效改善小浦、煤山两地因重型车辆运输导致道路损毁、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还一方绿水护大美青山。二是全电模式绿新景。实施开展长兴地区泗安仙山湖、太湖图影两个全电景区的改造,改造覆盖景区基础设施用电、游艇岸电、充换电设施等多个领域,实现全电景区“零排放、无污染、无噪声”的绿色标签。积极推动纯电动公交车使用,使长兴成为省内首个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县域城市,配合绿色交通模式,实现城乡电动公交全覆盖。

  (三)“党建+绿色转型”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县域样板。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对标任务清单,明确绿色转型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完善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考评机制,明确支部和党员主体责任,将党员确定为指标管理、任务推进的负责人,将党支部确定为协调指挥、攻坚克难的堡垒。一是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紧紧围绕“引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支撑浙江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区域内风光等资源分布,标准化绘制配网目标网架图,投运全省首个“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个铅碳式储能电站,开工“百兆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实现清洁能源高效消纳。二是探索储能多场景应用。充分发挥雉城储能电站优势,深入开展“储能+光伏”、虚拟增容等多场景应用,根据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情况,动态调整储能站充放电时间。在电网特殊运行方式、电网检修、断面受限等场景下,优化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发挥其调峰调频、负荷响应、黑启动服务等作用。

  三、取得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党建赋能,推动了“双碳”目标落地。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支部为支点,以党员队伍为力量,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党建创新创效,有效地助推“双碳”目标落地实践。在全国首创推出“碳效码”,推动建立“工业碳平台”,实现“碳效码”与“企业码”双码融合,深度运用评价结果,推出节能评估、交易响应等“供电+能效服务”套餐。主动承担起“港口岸电”、“全电物流”工程专项服务任务,助推全省首个“全电景区”建设,助力清洁能源发展,扮靓“富美长兴”。

图片1.jpg

图 1“全电景区”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党建融合,提高了党建工作质效。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融合,发挥“党建+N”、支部联建等载体,广泛开展与企业单位、社区村镇的支部联建,加强交流合作。项目化推进“党建+N”工程,密切跟踪实施进度,在思想引导、工作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优化,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和凝聚成开展业务及重点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是持续推进党建创新,锻造了党员先锋队伍。以党建“三+”项目激发党员、员工立足岗位、展示风采、创先争优,推进红船党员服务队强根铸魂和扛旗争先行动,培育形成“红色碳效师”团队,在“双碳”实践中担当示范,彰显红船党员服务队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先锋本色,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助力低碳社会建设的第一线。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长兴县供电公司 王宁  吴云飞  汤天承  范津津  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