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写在大地上

——记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姜学标

发布时间:2023-03-02 09:50:18 作者:欧阳芳蓉

   “芒种”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派驻邱仓村“第一书记”姜学标,便惦记着村里即将采摘的12亩榆耳,冒着风雨到大棚查看情况。

  这是姜学标驻村的第八年,从山亭区水泉镇西堌城村、柴胡店镇郭沟村、柴胡店镇龙山村,到张汪镇邱仓村……八年如一日,姜学标始终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先后帮助四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带给乡亲们更多“稳稳的幸福”。

是他,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是他?”当枣庄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人选公示时,同事们难以理解:为啥放着央企的信息部主任不做,去报名“穷沟沟”里的驻村“第一书记”?

  “咱是从农村出来的,熟悉农村生活,知道农民的苦,希望能为农村的发展作点自己的贡献。”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姜学标憨厚地笑了。

  他白天走村入户搞调研,晚上挑灯夜战整资料,不到三个月,记满了各家各户情况的工作日志换了三大本,不仅熟悉了村情村况,同时也打开了帮扶工作的思路——带领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从解决最迫切的吃水问题入手。

  西堌城村有两千多口村民,局部贫水,当时是枣庄市12个特困村之一,全村吃水均是各家各户自打小压水井,常年饮用地表水,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都要看天吃饭。

  为了找到可用水源,姜学标带着工作队一头扎进了山里四处“踩点”,裤腿划破了好几条,可先后两次尝试打井都因水源不足失败了。“钻上牛角尖”的姜学标带着工作队三易其址,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在钻机轰鸣中,充沛甘冽的山泉水腾涌而出。姜学标摘下眼镜情难自抑:“乡亲们的自来水有着落了,南山400多亩荒山也可以变绿了!”

  不知觉间,两年任期到了,姜学标带着村民的感激与不舍离开了西堌城村,心怀感恩的乡亲们在水井旁立起了功德碑,记录了这段小康路上“扶一把”的感人故事。

是他,怎么还是他?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完成西堌城村脱贫任务的姜学标没有回到公司,而是来到滕州唯一的枣庄市级贫困村柴胡店镇郭沟村开启了自己的“连任”之旅。

  驻村帮扶“怎么还是他?”姜学标用初心与行动给出了回答。

  “没有产业支撑,再美的愿景也是画饼充饥。要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产业项目作为支撑。”调研中,姜学标注意到郭沟村山上闲置了大片荒地,且大部分都是裸岩,既不能种植绿化,也不宜发展养殖。

  脱胎于发电企业的姜学标灵光一闪,动起了荒山的脑筋。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实施,华电滕州公司多次积极开展调研交流,姜学标与村民代表商议,努力探索村企联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2015年5月,依托“娘家人”华电滕州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在郭沟村落户,400余亩荒山就这样变成了聚宝盆!看着山坡上闪亮的光伏板“晒晒太阳”就孵出了“金蛋”。

  该项目按每亩每年租金600元计,每年可为郭沟村集体增加直接收益24万元,按25年使用期算,共可增加收益600万元。不仅拉动了集体经济,而且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带动当地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再就业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短短两年间,在姜学标的带领下,郭沟村5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了脱贫,发展果树种植万余棵,山羊养殖百余头,走出了一条致富振兴路。

是他,还好是他!

  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拳拳之心,50岁的姜学标踏上了第三次“连任”之旅,来到滕州张汪镇邱仓村任“第一书记”。

  邱仓村位于枣庄、济宁交界处滕州最西南端的边缘地带,十分偏僻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姜学标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前往柴胡店镇、城头镇、徐庄镇、鱼台王鲁镇考察学习,寻找新路子和突破口,确定了投入低、周期短、上手快的食用菌种植项目。

  连榆耳长出来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很多村民心存疑虑。为了干给村民看,他亲自学习菌菇种植技术,请来榆耳种植的专家、老师傅办起了培训班传授技术,平时遇到不懂就会去问专家或上网翻书查询,一来二去,他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榆耳专家”。

  点菌期间,姜学标常常凌晨三点多就起来指导村民一起出锅点菌种,“25-28度最适宜点菌下种,无菌操作,两头扎袋……”说起榆耳种植技术,姜学标如数家珍。

  6月份,邱仓村的榆耳熟了!随着熟练的一探一掰,一朵品质上乘、质地肥厚的榆耳就放到了手中的竹筐中,姜学标和村民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为了不让疫情影响榆耳销路,从没上过镜的姜学标四处推销,学起了直播“带货”,在山东乡村广播品牌栏目《第一书记朋友圈》的网络直播间里,为老乡卖力吆喝:“我们的榆耳肥厚丰满,营养又劲道,有增强免疫力、抗炎、降血脂等保健作用,欢迎多多关注。”订单就这样一张张“厚”了起来。   

  “他特别实干,还好是他!”8年驻村,这是姜学标的乡亲们由衷给出最高评价,可他并不自满。

  “这才刚刚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足村里一处高坡,姜学标手指村北,“离这不远有一块闲散土地,下一步我们会发展畜牧养殖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

  顺着悠远的目光北望,此时,云霁初开,几束阳光穿过云隙,将姜学标手指的方向照得一片明亮。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 欧阳芳蓉)

 

   “芒种”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派驻邱仓村“第一书记”姜学标,便惦记着村里即将采摘的12亩榆耳,冒着风雨到大棚查看情况。

  这是姜学标驻村的第八年,从山亭区水泉镇西堌城村、柴胡店镇郭沟村、柴胡店镇龙山村,到张汪镇邱仓村……八年如一日,姜学标始终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先后帮助四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带给乡亲们更多“稳稳的幸福”。

是他,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是他?”当枣庄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人选公示时,同事们难以理解:为啥放着央企的信息部主任不做,去报名“穷沟沟”里的驻村“第一书记”?

  “咱是从农村出来的,熟悉农村生活,知道农民的苦,希望能为农村的发展作点自己的贡献。”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姜学标憨厚地笑了。

  他白天走村入户搞调研,晚上挑灯夜战整资料,不到三个月,记满了各家各户情况的工作日志换了三大本,不仅熟悉了村情村况,同时也打开了帮扶工作的思路——带领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从解决最迫切的吃水问题入手。

  西堌城村有两千多口村民,局部贫水,当时是枣庄市12个特困村之一,全村吃水均是各家各户自打小压水井,常年饮用地表水,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都要看天吃饭。

  为了找到可用水源,姜学标带着工作队一头扎进了山里四处“踩点”,裤腿划破了好几条,可先后两次尝试打井都因水源不足失败了。“钻上牛角尖”的姜学标带着工作队三易其址,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在钻机轰鸣中,充沛甘冽的山泉水腾涌而出。姜学标摘下眼镜情难自抑:“乡亲们的自来水有着落了,南山400多亩荒山也可以变绿了!”

  不知觉间,两年任期到了,姜学标带着村民的感激与不舍离开了西堌城村,心怀感恩的乡亲们在水井旁立起了功德碑,记录了这段小康路上“扶一把”的感人故事。

是他,怎么还是他?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完成西堌城村脱贫任务的姜学标没有回到公司,而是来到滕州唯一的枣庄市级贫困村柴胡店镇郭沟村开启了自己的“连任”之旅。

  驻村帮扶“怎么还是他?”姜学标用初心与行动给出了回答。

  “没有产业支撑,再美的愿景也是画饼充饥。要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产业项目作为支撑。”调研中,姜学标注意到郭沟村山上闲置了大片荒地,且大部分都是裸岩,既不能种植绿化,也不宜发展养殖。

  脱胎于发电企业的姜学标灵光一闪,动起了荒山的脑筋。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实施,华电滕州公司多次积极开展调研交流,姜学标与村民代表商议,努力探索村企联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2015年5月,依托“娘家人”华电滕州公司,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在郭沟村落户,400余亩荒山就这样变成了聚宝盆!看着山坡上闪亮的光伏板“晒晒太阳”就孵出了“金蛋”。

  该项目按每亩每年租金600元计,每年可为郭沟村集体增加直接收益24万元,按25年使用期算,共可增加收益600万元。不仅拉动了集体经济,而且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带动当地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再就业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短短两年间,在姜学标的带领下,郭沟村5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了脱贫,发展果树种植万余棵,山羊养殖百余头,走出了一条致富振兴路。

是他,还好是他!

  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拳拳之心,50岁的姜学标踏上了第三次“连任”之旅,来到滕州张汪镇邱仓村任“第一书记”。

  邱仓村位于枣庄、济宁交界处滕州最西南端的边缘地带,十分偏僻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姜学标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前往柴胡店镇、城头镇、徐庄镇、鱼台王鲁镇考察学习,寻找新路子和突破口,确定了投入低、周期短、上手快的食用菌种植项目。

  连榆耳长出来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很多村民心存疑虑。为了干给村民看,他亲自学习菌菇种植技术,请来榆耳种植的专家、老师傅办起了培训班传授技术,平时遇到不懂就会去问专家或上网翻书查询,一来二去,他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榆耳专家”。

  点菌期间,姜学标常常凌晨三点多就起来指导村民一起出锅点菌种,“25-28度最适宜点菌下种,无菌操作,两头扎袋……”说起榆耳种植技术,姜学标如数家珍。

  6月份,邱仓村的榆耳熟了!随着熟练的一探一掰,一朵品质上乘、质地肥厚的榆耳就放到了手中的竹筐中,姜学标和村民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为了不让疫情影响榆耳销路,从没上过镜的姜学标四处推销,学起了直播“带货”,在山东乡村广播品牌栏目《第一书记朋友圈》的网络直播间里,为老乡卖力吆喝:“我们的榆耳肥厚丰满,营养又劲道,有增强免疫力、抗炎、降血脂等保健作用,欢迎多多关注。”订单就这样一张张“厚”了起来。   

  “他特别实干,还好是他!”8年驻村,这是姜学标的乡亲们由衷给出最高评价,可他并不自满。

  “这才刚刚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足村里一处高坡,姜学标手指村北,“离这不远有一块闲散土地,下一步我们会发展畜牧养殖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

  顺着悠远的目光北望,此时,云霁初开,几束阳光穿过云隙,将姜学标手指的方向照得一片明亮。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 欧阳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