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收割完小麦,许多农民紧接着就是开闸放水,马不停蹄地投入水稻栽种中,期待着下一个收获季。
走进位于江苏扬州仪征市沿江村的育秧基地,当地村民正忙着将秧苗从育种的小田移栽至大田。随着插秧机的阵阵轰鸣,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排列开来。
水稻顺利进入插秧环节,沿江村第一书记周维忠比谁都开心。6月14日,他特意早早来到田地,一起加入村民充满欢乐的“抢种大军”。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村民们的心里对今年的水稻耕种却并不乐观。
第一书记遇到了难题
2月24日上午,刚从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赴沿江村任职第一书记没多久的周维忠,像往常一样去看望村里的五保老人,结束后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处理大小事务。
“周书记,请你帮忙想想办法啊。”村里种粮大户张健的诉求引起了周维忠的关注。
“这两年,我们在村里种植的‘乌苏米’,产量还过得去,但是一来稻种质量一般,卖不出好价钱;二来缺少品牌效应,经常滞销。”张健向周维忠谈及了自己的烦心事。
“你先别着急,我来想办法。”周维忠连声安慰。
3月4日,经多方打听,周维忠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水稻经作室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并邀请他们前往沿江村实地考察土壤、水源等情况,帮助村民一解心头忧。
经过实地考察评判,农科所专家为沿江村推荐了“金香玉1号”水稻品种,这一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特性,采用有机栽培,种出的稻米口感宜人、颗粒饱满、香味浓郁。
4月15日,一辆满载着1800斤稻种的小货车停到了沿江村的储粮仓库门前。
“我们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凭借经验种田,今年引入了优质水稻良种,相信肯定会给咱们村村民的收入带来可观的变化。”沿江村党支部书记汤永军信心满满,眼角眉梢都带着笑。
这里的秧田为啥铺上了“凉席”?
5月20日,周维忠早早赶到育苗田。育苗的小田4亩见方,早些时候,张健已在田里堆好了8道田垄。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周维忠特地从里下河农科所借来了一台“高科技”设备——自走式秧盘育秧播种机。
上午8点,村民们忙活了起来,有的挑有机肥土,有的拾掇塑料秧盘,有的往播种机里倒土,十余人忙得热火朝天。周维忠一边帮村民育苗,一边和他们交流种粮心得。
随着播种机的缓慢前行,一块块装满稻种和肥土的秧盘整齐地排列开,田垄上渐渐铺起了一道道“凉席”,这是村民之前多年种植水稻从未见过的一番景象。
在水稻种植关键节点,应周维忠邀请,农科所水稻专家再次来到育苗现场,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
“你们仔细看,这个稻种上特别覆了一层绿色的‘保护衣’,可别小瞧了这层薄薄的绿衣,它就像海绵一样,能够锁住稻种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稻种的出苗率。”农科所专家抓起一把稻种介绍道,稻种还有很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因此不需要喷洒相关农药,每亩至少可以节省15元。
短短一个上午,播种工作顺利完成。只需待上几周时间等稻种出苗,就可移栽至一旁的大田。
秧苗搬新家,村民乐开花
6月14日,是秧苗移栽的日子,小田里的秧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得密密麻麻。
“200亩稻田,用插秧机也得忙上两三天。”为尽快完成移栽,周维忠和张健凌晨5点就忙着张罗起来。为了讨个好彩头,按照当地习俗,第一天插秧称为“开门秧”,每个参加移栽的人都在早饭里加了个鸡蛋,祈盼收成好。
随着插秧机嗡嗡发动,村民们纷纷奔赴各自岗位,起苗、运苗,有条不紊。周维忠第一个爬上满是泥泞的插秧机,从村民手中接过一捧捧秧苗,堆在插秧机后面的秧箱上。
插秧机在田里缓缓前行,留下两道车辙印,印迹之间便是整齐的六排秧苗,伫立在水田中摇动着脑袋。
“有专家提供的优质稻种,再加上过程中的悉心指导,每亩出产七八百斤有机稻米不成问题,算下来总共至少也有15万斤!”看着一排排秧苗,周维忠与张健一边干活一边盘算起了今年的收成。
除了出售稻米外,播种、移栽、施肥、收割,都需要人手,周维忠带领村里的弱劳动力也参与了劳作,让他们额外挣些工钱补贴家用,村民们都乐在其中。
忙完移栽,周维忠顾不上多休息,又掏出手机沟通起心中牵挂的那些事。
“村南七圩的蔬菜大棚已经搭建好了,正在覆盖薄膜。”
“村东黄泥组的黄泥中桥台区改造方案已经通过,施工单位已经进行现场查勘。”
……
一条条好消息让周维忠定了心。
据了解,在周维忠的联系和引领下,沿江村今年将建设2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55亩蔬菜种植基地,同时从今年开始,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将陆续投入共1350.22万元,帮助沿江村改造24.31千米中低压线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沿江村也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这里的父老乡亲们通过自己双手,实现勤劳致富。”周维忠的话语每每都是那么淳朴,但他的承诺却又是那么坚定。
“维”系百姓,“忠”于初心,乡村振兴路上,有你真好。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仪征市供电分公司 徐嘉欣 陆钟华 王丽娟 黄雨晨 耿杰)
夏收时节,收割完小麦,许多农民紧接着就是开闸放水,马不停蹄地投入水稻栽种中,期待着下一个收获季。
走进位于江苏扬州仪征市沿江村的育秧基地,当地村民正忙着将秧苗从育种的小田移栽至大田。随着插秧机的阵阵轰鸣,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排列开来。
水稻顺利进入插秧环节,沿江村第一书记周维忠比谁都开心。6月14日,他特意早早来到田地,一起加入村民充满欢乐的“抢种大军”。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村民们的心里对今年的水稻耕种却并不乐观。
第一书记遇到了难题
2月24日上午,刚从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赴沿江村任职第一书记没多久的周维忠,像往常一样去看望村里的五保老人,结束后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处理大小事务。
“周书记,请你帮忙想想办法啊。”村里种粮大户张健的诉求引起了周维忠的关注。
“这两年,我们在村里种植的‘乌苏米’,产量还过得去,但是一来稻种质量一般,卖不出好价钱;二来缺少品牌效应,经常滞销。”张健向周维忠谈及了自己的烦心事。
“你先别着急,我来想办法。”周维忠连声安慰。
3月4日,经多方打听,周维忠与江苏里下河农科所水稻经作室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并邀请他们前往沿江村实地考察土壤、水源等情况,帮助村民一解心头忧。
经过实地考察评判,农科所专家为沿江村推荐了“金香玉1号”水稻品种,这一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特性,采用有机栽培,种出的稻米口感宜人、颗粒饱满、香味浓郁。
4月15日,一辆满载着1800斤稻种的小货车停到了沿江村的储粮仓库门前。
“我们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凭借经验种田,今年引入了优质水稻良种,相信肯定会给咱们村村民的收入带来可观的变化。”沿江村党支部书记汤永军信心满满,眼角眉梢都带着笑。
这里的秧田为啥铺上了“凉席”?
5月20日,周维忠早早赶到育苗田。育苗的小田4亩见方,早些时候,张健已在田里堆好了8道田垄。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周维忠特地从里下河农科所借来了一台“高科技”设备——自走式秧盘育秧播种机。
上午8点,村民们忙活了起来,有的挑有机肥土,有的拾掇塑料秧盘,有的往播种机里倒土,十余人忙得热火朝天。周维忠一边帮村民育苗,一边和他们交流种粮心得。
随着播种机的缓慢前行,一块块装满稻种和肥土的秧盘整齐地排列开,田垄上渐渐铺起了一道道“凉席”,这是村民之前多年种植水稻从未见过的一番景象。
在水稻种植关键节点,应周维忠邀请,农科所水稻专家再次来到育苗现场,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
“你们仔细看,这个稻种上特别覆了一层绿色的‘保护衣’,可别小瞧了这层薄薄的绿衣,它就像海绵一样,能够锁住稻种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稻种的出苗率。”农科所专家抓起一把稻种介绍道,稻种还有很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因此不需要喷洒相关农药,每亩至少可以节省15元。
短短一个上午,播种工作顺利完成。只需待上几周时间等稻种出苗,就可移栽至一旁的大田。
秧苗搬新家,村民乐开花
6月14日,是秧苗移栽的日子,小田里的秧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得密密麻麻。
“200亩稻田,用插秧机也得忙上两三天。”为尽快完成移栽,周维忠和张健凌晨5点就忙着张罗起来。为了讨个好彩头,按照当地习俗,第一天插秧称为“开门秧”,每个参加移栽的人都在早饭里加了个鸡蛋,祈盼收成好。
随着插秧机嗡嗡发动,村民们纷纷奔赴各自岗位,起苗、运苗,有条不紊。周维忠第一个爬上满是泥泞的插秧机,从村民手中接过一捧捧秧苗,堆在插秧机后面的秧箱上。
插秧机在田里缓缓前行,留下两道车辙印,印迹之间便是整齐的六排秧苗,伫立在水田中摇动着脑袋。
“有专家提供的优质稻种,再加上过程中的悉心指导,每亩出产七八百斤有机稻米不成问题,算下来总共至少也有15万斤!”看着一排排秧苗,周维忠与张健一边干活一边盘算起了今年的收成。
除了出售稻米外,播种、移栽、施肥、收割,都需要人手,周维忠带领村里的弱劳动力也参与了劳作,让他们额外挣些工钱补贴家用,村民们都乐在其中。
忙完移栽,周维忠顾不上多休息,又掏出手机沟通起心中牵挂的那些事。
“村南七圩的蔬菜大棚已经搭建好了,正在覆盖薄膜。”
“村东黄泥组的黄泥中桥台区改造方案已经通过,施工单位已经进行现场查勘。”
……
一条条好消息让周维忠定了心。
据了解,在周维忠的联系和引领下,沿江村今年将建设2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55亩蔬菜种植基地,同时从今年开始,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将陆续投入共1350.22万元,帮助沿江村改造24.31千米中低压线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沿江村也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这里的父老乡亲们通过自己双手,实现勤劳致富。”周维忠的话语每每都是那么淳朴,但他的承诺却又是那么坚定。
“维”系百姓,“忠”于初心,乡村振兴路上,有你真好。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仪征市供电分公司 徐嘉欣 陆钟华 王丽娟 黄雨晨 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