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计”而后战红色引领电网计划“刚柔”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4-06-05 13:35:53 作者:刘佳 张楠 张莹 王灿伟 张国利

  一、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以电网计划“刚”“柔”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导向,提升停送电管理质效,加强影响民生用电的计划管理,助力打造“用电更可靠、服务更周到、信息更透明”的电力营商优环境,切实践行“乡村要振兴、电力做保障”时代发展新使命。

  二、主要做法

  打破调度计划管理中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现象,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柔性干预”、“刚性制约”平衡停送电计划发起到归档全过程,搭建计划管理基本框架,提高调度计划执行力度,坚守民生用电底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为农业产业增效、为农民人民增收,服务美丽富裕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电网力量。

  (一)机制建设。

  一是重塑管理模式,搭建计划基本框架。以调度计划为核心,扁平管理停送电调度计划,市县各部门纵向对口垂直管理,各层面各专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立体式“柱型”管理模式,统筹各专业管理资源,重塑调度计划管理体系,有效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确保计划运转执行高效协同。在审核计划可行性、必要性和工期的基础上,将客户侧用电需求视为首要考虑因素,结合综合运行、设备缺陷、建设投资、服务诉求等维度开展分析,确保计划精准落地实施。

  二是红色网格“连心桥”,夯实计划管理基础。建立红色网格“连心桥”调度计划专责人网格体系,缩短信息传递链条。为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停电用电服务,东平供电公司与各部门、各供电所党支部联合,设立红色网格“连心桥”供电服务岗位,以供电所电力网格员、各专业部门计划专责人互为桥梁,结合“党建+”业务精准实践,把停送电的用电服务延伸到供电所、村部中去,带到群众正中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由原来的谁有需求谁联系改为直联各红色网格“连心桥”党员计划专责,提升报送专业度和平衡反应度。

  三是完善评估体系,推动管理循环提升。过程评估:监控流程运行过程和节点出现的矛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滚动评估:分为日监控、周监督和月回顾三个时间周期滚动考评。日监控每日检查节点流转情况,周监督采用停电计划周报+周例会制度,月回顾采用月报对计划上报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形成考核建议上报公司。

  (二)进行柔性干预,全面平衡计划管理。

  一是构建调度“计划池”,实现计划资源共享。柔性平衡即最优化协调,是电网计划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重点考虑调度计划安排的整体性,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计划池”中资源富余获得的,根据计划池的内容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实施。建立调度计划“计划池”,将定检、技改、反措、基建等工作均纳入计划池中,在计划池中通过设备名称和变电站名称将相同设备或同一T接线路各侧设备的相关工作任务清楚地关联起来。当停电机会出现时,快捷査询相关停电设备的工作任务并整合各类安排。当停电机会出现时,快捷査询相关停电设备的工作任务并整合各类安排;编排计划时,可查看上次停电日期,重复停电工作原则上不予安排,特殊情况下需履行严格审批手续,明确调用发电车、线路拉手、客户安抚等服务风险防控措施。实现调度停送电计划安排的整体规划、合理协调,有效地防止工作任务的漏项并减少停电机会资源的浪费。

  二是风险平衡,提高调度计划安全性。按照“能带不停、少停慎停、一停多用”和“先降后控”原则绘制从电网五至八级事件风险的“风险树”和“风险横道图”。树和图直观明了、清晰易查,根据同一天内风险数量叠加数目而采用不同颜色标注,叠加处及时沟通处理、协调平衡,有效降低计划作业带来的电网风险。

  三是优先级平衡,提高调度计划科学性。按调度计划类型和轻重缓急制定柔性系数表,小于或等于0.5为“紧急”,0.5~08为“必要”,大于0.8为“一般”。“紧急”项目优先安排,“必要”按正常流程审批,“次要”则进入优化调整行列。若发生冲突优先安排系数小的计划,同时系数小于0.5的重点工程超前介入,确保重大工程按期投产。若不同柔性系数的计划发生冲突,优先安排柔性系数小的计划,同时针对柔性系数小于0.5的重点工程项目超前介入,优化停送电方案,确保重大工程按期投产。同时,按照“变电结合线路”、“二次结合一次”、“生产结合基建”的原则,做好基建、技改、市政、定检等多源头调度计划统筹,优化停电工作方案。

  四是工作量平衡,提高检修、运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停电日期、类型、设备、时长等绘制月度计划横道图,开展承载力分析平衡工作量,有效避免同一单位在同一时段安排大量设备停电检修任务或停送电操作任务。

  (三)介入刚性制约,确保计划落地实施。

  一是创建会签单制度,夯实计划前期管控质效。刚性管控措施前移至计划提报阶段,严格执行计划准入的会签单制度。无会签单计划不允许列入、不允许上会讨论,联合运检、安质、营销、发展等专业形成会商机制,强化计划前期过筛功能和风险辨识。通过签报会签单对调度计划报送前期工作进行细化,细致工作要求,加强计划报送前期资料管控,强化计划层层过筛,优化计划提报内容,从源头上减少变动影响。

  二是反馈管理,将干扰影响降至最低。将原有计划执行管理模式的开环控制转变为反馈管理模式,增加反馈单位变电运维,要求变电运维人员按时汇报工作进度,如现场遇设备操作受阻、器件不符、天气突变等特殊情况,变电运维人员应立即汇报调度,调控人员及时开展应对处理,将干扰因素影响降低至最小,确保计划按时执行,设备按时停送电。

  三是阶段管控,提高计划执行管控力度。检修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化进度沟通机制,工程施工前移工作重心。停送电,缩短现场操作时间。检修接近尾声时,对于延时15分钟未停电或提前45分钟未送电的工作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强验收,保证计划执行质量。分等级类别停电集中处理及结合现场工作一并处理等方式,避免投运后“返工”重复停电。

  三、工作成效

  (一)重复停电频次明显减少。全面统筹安排,高效利用停电机会和检修资源,主配网设备重停由1.79次/年降低至1.08次/年,同比降低39.67%;2022年同比减少重停12条次,按每次0.5万千瓦负荷停电8小时计算,共减少停电损失48万千瓦时。

  (二)客户满意度有效提高。2022年总停电数同比减少42次,整合统筹安排集中停电33项,实现“0时差”停送电。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789%,因重停、频停引发的客户诉求量下降20.45%。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彰显了央企社会责任担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改善。

  (三)计划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常态化执行以来,2022年共执行检修申请628份,开竣工准时率99.69%,同比提升17.81%,平均检修时长缩短12.4%,增供电量约500万千瓦时。

  (四)党建优势充分彰显。实施打造电网计划“刚”“柔”管理红色矩阵,扎实推动了“党建+”在生产一线领域落地实践,保障了“党建引领”和“电力赋能”双落地,用情架好党群连心桥,全力为乡村振兴充电护航,是公司深刻发挥党建引领促发展、聚焦“三农服务”用电需求的重要成果举措。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平县供电公司 刘佳 张楠 张莹 王灿伟 张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