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打造党校红色教育主阵地

发布时间:2024-06-04 15:26:55 作者:赵静 徐婷 杨文欣

  一、重要意义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党校(以下简称公司党校)积极追寻党史中的新疆电力印记,挖掘疆电红色基因内涵,充分发挥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以疆电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励志,教育干部员工牢记初心使命、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助力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在疆落地。

  二、主要做法

  公司党校依托公司党建实训基地,以沉浸式学习教育模式,展现疆电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实现了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聚焦“红色疆电”,提升红色教育的“高度”。公司党校沿着电力发展脉络形成的时间轴,从学理高度,运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明确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对新疆电力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析研究与梳理,挖掘疆电红色文化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

  1.挖掘根植于新疆电力人血脉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贯穿新疆电力人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内涵、增添新元素,深深熔铸于电力人血脉之中。寻根溯源,找到一代代电力人红色事迹,透过事件现象,深入分析老一辈电力人做出这样选择的深层次原因,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深度挖掘老一辈电力人的先进事迹,丰富历史细节,进一步表现出他们的境遇与抉择、成长与抗争、奉献与牺牲。一代代电力人丰满、生动、真实、伟大的形象,为学员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

  2.梳理赓续于新疆电力建设历程红色基因。根据电力编年体的大事记,梳理党领导下新疆电力的发展历程。这些历程一一描绘坚强网架延展到广阔新疆的每一个角落的过程,充分彰显了“人民电业人为民”电网企业性质和宗旨。铁门关水电厂建设时期展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55年来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通过深入挖掘其内涵,使铁门关水电厂成功入选“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名录。

  (二)聚焦“量体裁衣”,提升红色教育的“准度”。滚动修订教学手册,打造以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为核心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课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党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切入点,持续优化各类专题、班次典型培训方案,全面梳理红色教育的师资库,累计拥有系统党校师资50人、自治区、乌鲁木齐两级党校师资50人、高校师资10人。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配合、相互嵌入,打造科学、立体的红色教育教学体系,编制课程标准,明确红色教育目标、要求方式、时长等具体要求,有力推动开展“量身定制”的红色教育,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力打造“有名师、有名课、有名作”的红色教育主阵地。

  (三)聚焦“先利其器”,提升红色教育的“力度”。打造以公司党建实训室为主课堂、“微教材、微课堂、微视频、微活动”为辅的“一课四微”教育模式,把红色教育贯穿融入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全过程,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学、载体丰富灵活学、研讨交流深化学,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引导学员传承国有企业红色基因。“一课”开展“融入式”红色教育。利用公司党建实训基地,着眼于新疆的红色资源运用,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构筑多感官、沉浸式教育空间,开展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内涵深刻的实践教育,打造精品课程、实境课堂等,发挥“一课”主导作用,优化和提升学员对红色疆电文化的体验感。以“微教材”开展“可触式”红色教育。围绕电力建设典型事件,新疆建设的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三宫变电所建成投运故事等内容,编制4本“微教材”,发放给参培学员,使红色教育的触手可及。以“微课堂”开展“可感式”红色教育。组织疆电胡杨讲师团开发关于新疆红色文化、新疆电力建设人物故事《林基路》、《疆电工匠黄新民》等情景微课,打造精品课程、实境课堂等,艺术演绎红色故事,形成富有观赏性、思想性、标识性的红色电力文艺作品,让红色教育“实”起来、“动”起来。以“微视频”开展“可见式”红色教育。“点亮新疆的100盏灯”系列视频展示了经过新疆广大电力建设者不懈奋斗,新疆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程,利用晚自习、课间休息等在教室滚动播放、在各类公共场所滚动播放。以“微活动”开展“可践式”红色教育。组织学员开展遵章守纪的承诺书签订活动、参观研讨交流谈感悟、主体培训班准军事化管理活动等一系列“微活动”,持续强化学员的自律意识、规矩意识,助力红色文化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一课四微”立体式模式使红色教育让学员看得见、摸得到、听得懂,变传统“灌输式”教育为“沉浸式”体验。

  (四)聚焦“延伸触角”,提升红色教育的“广度”。基于网络提升红色教育覆盖性。利用“互联网+”延伸红色教育的触角,从国网新疆党校学员拓展到全体员工,推进红色教育在公司全域全员的覆盖。依托“疆电课堂”开设“百年荣光胡杨讲堂”、“党史故事100讲”等栏目,讲述、微动漫、理论宣讲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身边疆电工匠故事等,推动“走心教育”,展示国网新疆电力系统红色文化成果。开通两年来,累计点播总量达到6万余次。基于期刊提升红色教育广泛性。围绕红色教育最新资讯,针对公司员工每月编制发布公司《支部学习参考》期刊等。通过网络下发各个基层单位,打通红色教育“最后一公里”,丰富基层党支部、班站所的红色教育学习资源。

  (五)聚焦“常态浸润”,提升红色教育的“热度”。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遵循“实事求是”校训,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将红色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整体筹划中,打造“红色校园”,形成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厚植爱党爱国爱企情感,发扬以“许身电业平生志、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精神。在校园主路两侧有红色文化展板,体现党校办学治校理念和育人要求。在学员宿舍、餐厅、教室等悬挂红色标语、红色宣传画、格言,设置红色读书角,让教职员工、参培学员时时感受红色教育、处处感受红色气息,不断提升高红色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三、主要成效

  公司党校持续深入挖掘电力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发挥电力文化遗产的宣教作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好党性教育,主要成效:

  (一)挖掘好红色资源,使疆电红色文化“活”起来。把红色资源挖掘与党史研究、电力志编撰等工作结合起来,提炼出电力发展分阶段的主、次事件线;梳理电力建设重要人物活动与事迹,形成人物线,凝练新疆电力红色文化价值特色,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历史精神和事实道理,将口述历史与实证历史有机统一起来,“让故事与实证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形成了“点亮新疆的100盏灯”系列视频等红色故事,全面展现新疆电力建设的红色精神谱系,让电力文物、电力遗址等“活”起来,充分展现疆电红色资源新活力。

  (二)利用好红色资源,使疆电红色文化“亮”起来。公司党校坚持抓特色、创品牌,针对铁门关水电厂、排孜瓦提水电站等一批历史厚重电力文化遗产,挖掘其中蕴含丰富内涵的电力精神。铁门关水电厂被推选为“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挖掘了新疆第一代电力人的代表杜银娃、老一辈电力人代表孙志贤等红色故事,打造了融合新疆地方特色和电力行业特点的红色文化优秀成果,形成一批具有疆电特色的红色文化精品工程和品牌形象,让这些红色资源真正在人们心中扎了根、发了芽,并成长为精神之树、开出信仰之花。

  (三)推广好红色资源,使疆电红色文化“火”起来。公司党校不断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丰富教育形式,创新载体形式,因地制宜用好公司党校的红色教育基地,靠有形的载体推动红色文化接地气、求实效,2023年1-9月份累计,完成约1.5万人次培训;同时又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的趋势,通过疆电课堂开展“线上”红色教育,利用“百年荣光胡杨讲堂”等,讲好电力红色故事,累计浏览约6万余次,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和辐射面,提升电力红色资源的感染力,让红色精神“火”起来。

  (文/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党校 赵静 徐婷 杨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