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程的“皖美”“搭档”

发布时间:2024-06-06 09:53:03 作者:周楚薇 王银 李大龙 程洋 平萍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过寿县古城墙,这个千年古城又迎来了她崭新的一天。程洋是土生土长的寿县人,今年45岁,在老城关长大,对老城关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非常的熟悉,四四方方一块地,住着两万余用户。程洋的工作和古城息息相关。参加工作24年,他的职责就是对老城区里线路运维还有负责老百姓的用电安全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2020年老程迎来了他的新“搭档”小黄车——供电先“蜂”。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是一个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顺着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向北望去,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墙之一的寿县古城墙。在这四四方方的一座城里,“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子”连接着两万余户群众的小城情怀,那一条条狭长、幽深的古巷道,不仅沉淀了寿州古老的巷道文化,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寿县人的记忆延续。

  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错综复杂、首位贯通、如若经络的巷道结构让供电服务“望而止步”,极大影响了供电服务效率,而且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居住区域集中,常规抢修车的发动机轰鸣声往往造成“一家抢修、数家惊梦”的扰民问题。

  为快速提升服务效率,充分展示服务形象,2020年,国网寿县供电公司围绕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优质化、服务成效便民化,以古城供电服务站为支点,在走访老城区客户和听取抢修人员建议的基础上,专门为老城区党员服务队配备了轻便灵活无噪声的“供电先蜂”电动车。

  供电先“蜂”电动车车身小巧,鲜明的黄色搭配着闪烁的警示灯显得格外俏皮,尤其是车身上印着的“供电先‘蜂’”特色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记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简单的储物柜“后备箱”里小的放置着日常抢修报装需要的各种工具、电表、宣传资料等,大的甚至专门定制的伸缩梯也可放在里面,琳琅满目的格子里装满了古城百姓渴望光明的希望。供电先“蜂”为供电员工在巷道里面登高作业起到了一个非常便捷的基础,有效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在优质服务的同时,将党建融入其中,两者相互生辉。

  古城的街道上,闪着警示灯的黄色电动车不时疾驰而过,车身上那“供电先‘蜂’”几个字格外显眼。小黄车在城里跑得多了,大家渐渐地也都认识这个车了。后来程洋的同事给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叫祖先身披黄色战袍,专跑狭窄街道,只要一有需求,他们随叫随到。

  “我们寿县的老城区的巷子都比较窄,你看这巷子,正正好只够一个车子走,如果是稍等大点车子根本就走不了。之前没有供电先蜂车的时候,我们在巷道里面作业都是肩挑背找,甚至可能还有客户的埋怨与责骂。现在我有了公司的小发明,小黄车这个老伙计,在这巷道里走是畅通无阻,客户的埋怨与责骂声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客户满意地笑脸,以及对供电先“蜂”的好奇围观和爱不释手。”

  “忙时抢修闲时帮忙”,这是供电先“蜂”成立的初衷。从供电先“蜂”电动车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开始,程洋也有了一个新身份——供电先“蜂”志愿者。在繁忙的抢修之余,腿脚不便的老人、接送孩子的家长等有出行困难的人群,都成了供电先“蜂”的常客。供电服务的延伸,让古城百姓感到了实实在在的暖心。当疫情来临、古城封闭,供电先“蜂”电动车不仅肩负着抢修任务,还成为运送防疫志愿者、防疫物资的“及时雨”;面对一年一度的高考,供电先“蜂”电动车不仅守护着莘莘学子的用电可靠,更在关键时刻成为搭载考生的“爱心车”。上门入户,它是古城群众的小可爱;走街串巷,它是抢修人员的好搭档。风雨无阻,随叫随到,无论是重大的保电现场,或是清除空中“蜘蛛网”通信供电联合整治杂乱线路现场,或是外地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供电先“蜂”的身影随处可见,俨然成为寿县旅游文化发展的靓丽名片。

  寿县古城目前在打造一个南工北旅的一个项目,北边以老城区为主,打造5A级的风景区。目前,四条大街的电缆都进行入地。下一步,老程和他的“皖美”“搭档”将对每一个巷道拐头子的线缆也进一步进行入地改造。尽最大的能力把我们寿县城打造的更美丽,建设得更美好。

  (文/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寿县供电公司 周楚薇 王银 李大龙 程洋 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