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湾供电公司输电管理处无人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专业无人机救援队伍,队员17人,其中党员9人,成立以来已利用无人机参加搜救失联群众活动12次;协助当地政府做疫情防控宣传活动20余次;此外还多次利用无人机在空中举办“学习讲堂”,让群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在家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最新政策方针、了解准格尔旗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等。下面,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志愿服务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更是队员们志愿为民的承诺。2022年6月19日晚上7点50分,志愿队接到群众的求救电话,薛家湾镇一名五旬老人从18日中午离家后失联,据了解,老人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与人沟通交流尚有障碍,再加上当时户外天气酷热无比,一度达到40度的高温,救援情况刻不容缓!准格尔旗薛家湾位于高原地带,险峻的环境给救援工作的实际开展带来了极大难度,薛供无人机志愿队在接到电话后火速组织开展救援,只是两位党员干部在群里的两条语音呐喊,17位队员便在二十分钟内全员报到赶往现场。通过技术确定援救范围后,队员出动无人机进行地毯式的搜救,最后经过志愿服务队、公安机关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日下午4点找到失联老人,老人生命体征良好,拉着队员的手眼含热泪说:“谢谢你们,真的,我真没想到向我伸出援手的是咱们电业局。你们救了我,救了我全家老小,你们是我的大恩人!”获救老人膝下有两子,大儿子患有类似老人的精神疾病,连续服药8年,近期才有所好转;小儿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全家正在焦急地在等待成绩。将老人送回家后,见父亲平安归来的小儿子声泪俱下地对救援人员说:“我们的家庭条件不好,爸爸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到处找了好久,真的,要是爸爸出了什么事,我们这个家真的不知道该咋办了,大恩不言谢,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真的谢谢你们!”面对家属的一声声感谢,队员们却说:“只要你们平安无事,我们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家属一句真挚的感谢,是对服务队最高的评价。队员一句关心的问候,是对群众最好的应答,正是这样真情实意的流露,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也让志愿服务队更加坚定了他们心中“立足群众、为群众做实事”的理念。
今年7月12日下午5时许,准格尔旗沙圪堵镇年近七旬的史贵生老人在放羊途中,羊群因突然受惊吓跑丢。丢失了28只羊,总价值8万余元,是老人全家多年辛苦劳作积攒的成果,如果无法找回,老人全家将面临再度返贫的风险。由于羊群丢失的地点属于本地人常说的“鸡爪子沟”地形,沟壑纵横,沟深草密,老人全家彻夜寻找未果,当地派出所在出动无人机帮助寻找后也未能发现羊群踪迹。
万般无奈之下,老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向薛家湾供电公司无人机志愿服务队发出求助,志愿服务队携带红外测温无人机及光学变焦无人机于7月13日下午5时左右赶到事发地点。几位经验丰富的志愿队党员干部通过现场研判、地形分析后,无人机起飞不到30分钟便成功找到丢失羊群。老人一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断感谢着队员们:“谢谢你们,谢谢国家,谢谢党,羊就是我的命根子,你们救了我的命啦!”当即就准备要杀羊炖肉感谢队员。队员们婉言谢绝老人全家的好意,随即便踏上归程,继续投入到电力巡检工作中。
2022年9月4日,队员们利用无人机广播系统,在公园、广场、社区等公共活动场所上空播放党的理论政策、电费电价政策、先进典型事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等内容,让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来民众们的驻足围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队员们还用诙谐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录制了保护环境、文明交通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无人机“喊话”功能,引导人们遵守文明规范、争做文明城市的守护者。
2022年9月底,呼和浩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返回呼市休假的队员们闻令而动,党员干部们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随后返回的队员们也不甘落后,利用无人机设备开展防疫政策宣传、核酸采集点秩序维护、高层住宅喊话通知工作、空中摄影摄像等工作志愿服务三十多天,获得了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所在地社区群众的高度好评。
这就是无人机志愿服务队的故事,一个由半数以上党员的17名队员组成的满腔热血的队伍,他们是新时代的电力英雄。未来,薛家湾供电公司输电管理处无人机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扬“敬业、奉献、创新、团结”的精神,树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宗旨,不断精进,以更加专业的技术、更加热情的服务,为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分公司(输电管理处党支部) 贺欣 郑霆 刘建新 丁木涵 沈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