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我的老乡,人民音乐家、改革先锋施光南。几年前,我成为了家乡金华东叶村的一名基层电力员工,同无数的金东电力人,在这片曾经唱起改革开放歌谣的希望田野上,催生出“共同富裕”的三色果实。
一、这第一颗果实是红色的,它引领着特殊人群和我们一起奔向美好的生活
小小的山村,东叶村在几十年的变迁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里仍有简陋的平房,房子里电路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人并不会关注这样的细节,但有一个群体看到了。
台区经理杨茂喜师傅在他的工作日记中写道:“今天在村里巡视,碰到陈秀珠老人家里线路跳闸,因为开关老化严重,非常不安全,下次带点材料来更换……”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他发现,更换材料治标不治本,陈奶奶家的线路杂乱、环境恶劣,她一个人居住,没人帮着照应晚上很容易摔跤。
这可怎么办?一个个像杨茂喜这样爱操心的电力师傅们提出了担忧。事关全区6700余户特殊群体。行动,刻不容缓!
于是,金东电力主动谋划开启了“电无忧”室内老旧线路改造工程,第一期自行为30户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改造。此后,更是与民政局、残联、消防大队联动,累计为1063户困难家庭进行无偿线路改造。
这,就是温暖的红色果实,我们用为民服务的鲜艳底色,实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那就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二、第二颗果实是蓝色的,它促使着乡村产业用能向高效化、便捷性发展迈进
在金华,农业已经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在东叶村一次便民服务日中,年轻的农户蒋国强不经意间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我在政府助农平台上咨询农业信息后,发现可以扩大生产,刚想着办理用电增容你们就来了,省的我再跑一趟。”
听到这句话,当时在现场的叶庆和师傅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将用电模块和政府平台融合呢?一站式助农,让办电不用‘单独跑’!”带着这个想法,叶师傅带队组建了项目团队,多次主动走访、上门对接相关部门,历时3个多月终于打破了电力与农业、供销等数据的壁垒,“金地智管农用电申请”模块顺利上线,为农户提供“种、管、收、销”全环节的电力服务。
现在,蒋国强们不仅能通过该模块进行用电业务办理、监测种植用电量、接收最新惠农用电政策,还能快速查找邻近的数字化电力便民服务点,用电需求“一键搞定”,也让“金佛手、源东桃”等一批金东特色农产品走出了新式致富路。
这,就是数智的蓝色果实,是我们用抢抓时代机遇的创新之色,结出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奋斗果。
三、第三颗果实是绿色的,它让“绿水青山”永存于经济发展之路
东叶村所在的区域是金义新区核心区,2万余户企业在这片充满改革红利、政策红利的发展热土上生根发芽。
其中有家企业叫浙江航艇针织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外销高档针织面料的大型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客观的数字。可负责人郑明清还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这是为什么?原来,高产值背后的代价是高耗能。企业年用电量高达1400万千瓦时,消耗天然气600万立方。如何合理减少用能消耗?郑明清向我们时常上门检查线路的红船服务队员寻求建议。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行动!一个节能降耗项目团队产生了,通过几十次的上门调研、研究探讨,最终制定了长达38页“专属能效诊断报告”,光是升级老旧变压器一项就能节省电费15万元。
而在金一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我们为这家曾经的年用电量超过600万千瓦时的企业量身打造了“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新模式,节约原煤约31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828吨。
答好“双碳”这道题,我们一直在路上。今年来,项目团队还创新开发了“金东区‘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落地应用用能预算化管理;自主研发移动式智能充电桩,“桩找车”保障绿色出行;打造“一键调优”智能配电网实现实现光储能源“全额消纳”。这,就是生态的绿色果实,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色,不断结出“践行双碳”的常青果。
服务红果、创新蓝果、生态绿果,正是电力人牢记总书记新发展理念,在赋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结出的“三色果”。我们将永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撒下更多“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种子,结出更多以共富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果实!
(文/国网金华供电公司金东供电分公司 楼诗旭 李阳 倪高振 胡思衡 吴珊 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