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犹如闪电走在雷鸣之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有了思想上的“破冰”,就会有行动上的“破局”,最终会有结果上的“破壳”,啃下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
王耕,中共党员,大唐四川川北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我想从川北公司啃下历史遗留问题“硬骨头”的“破冰”记讲起。
时光回溯到2008年,大唐四川川北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历经风风雨雨和无数磨砺始终负重前行,在发展进程中形成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但细数看来,之前向地方政府缴纳的1000万保证金问题最复杂、时间跨度最长、最难回收,随着能源结构改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前签订的开发协议难以履行,致使保证金自2011年缴纳后一直无法回收。
2022年,时值“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展之际,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川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凝心聚力、集体决策,筹备成立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专班,成员全天候24小时待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攻坚战全面打响。
遗留问题处理专班由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罗勇负责牵头,抽调各专业方面的精兵强将,秉持“新官理旧账”的理念,突出“有解思维”,全力以赴投身攻坚大战之中。
“棘手问题谁都不愿意干,但既然组织选择了我们,那我们就要把‘不想干’变‘必须干’,还要干好、干漂亮。”
大家相互鼓励着……
“要多想能行的办法,变不行的问题为能行的方法,坚决做到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
作为专班负责人,罗勇在专题会上为大家加油鼓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班成员不断梳理问题脉络,反复研究问题突破点,将近十年的资料更是反复甄别,一次又一次联系商讨,一遍又一遍思考方案,一趟又一趟对接协商……
据他回忆,这8个多月的工作让他经常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刚去对接的时候,经常坐冷板凳,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天,连面都见不上,最初那一个月,经常碰一鼻子灰,有时候信心也有所动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班成员不断梳理问题脉络,反复研究问题突破点,将近十年的资料更是反复甄别,案头的材料加起来比人都高,但尽管困难无比,专班成员依然没有退缩,回想起上级组织的殷殷嘱托和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动力便油然而生。为确保工作的持续性,有时候地方政府开会,他们就在车里面等,有时候都到了晚上11点左右,生怕错过重要信息,回酒店后第一时间研究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
记得有一次,专班一名成员过生日,恰好当天地方政府开会研究相关问题,大家的心都提在嗓子眼,对下一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会后,由于相关事项不清晰,工作进度再一次停滞,当天晚上,借着给小组成员简单的生日,大家寥寥几句祝福后马上投入今天发生问题的研究解决的讨论当中……
有心人,天不负。2022年11月11日,一则“喜讯”打破公司的宁静,履约保证金账户正式解除共管,标志着该公司在地方开发建设中形成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历时10余年,画上圆满句号。那一刻,这位沉稳倔强的西北汉子喜极而泣,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路走来,专班成员从千头万绪的问题梳理到一目了然的问题汇总,从焦头烂额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创新积极应对,在面临跨度时间长、问题背景复杂、解决难度极大等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各个击破。正是这种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奠定了基础,正是这种执着、坚韧、历尽艰辛更是痴心不改的斗志,在击退历史遗留问题、进军提质增效的战场上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硬仗”,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如今,在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号召下,川北公司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志,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迎难而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0余项,收回相关款项4000余万元,这就是川北公司奋力追赶高质量、竞跑实现扭亏增盈的最好诠释,也是新时代谱写的感人至深的“破冰”记。
(文/大唐四川川北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张亮 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