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的名人

发布时间:2024-06-06 15:11:15 作者:赵吉康 郑城 朱昊 徐荣华

  住我们村桥头边的沈师傅是村里的名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村里各家主人都认识他,还给他取了个亲切的外号“沈大牙”;村里的老人都记得他,称他“沈医师”;连上学的孩子也知道他,喊他“沈老师”。那他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重身份?原来他是泗安供电所的一名电工,始终秉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带给乡亲们“稳稳的幸福”。

  一、初心不改“沈大牙”

  故事还是要十八年前说起,泗安镇一名大学毕业生进入供电所,而他便是沈健。现在看来是一个皮肤黝黑,笑起来一颗黑色门牙很突出的中年男人,人送外号“沈大牙”。村里一切与电相关的事,大家都会想到他。无论是否是职责之内的事,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不会拒绝。他常说:“我是党员,只要大家遇到问题了,我是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这么多年了,街坊邻居已经成了好兄弟。”五年前的七月,正值淡水鱼上市的旺季,家里都盼望着父亲的鱼塘能赚一笔回本。然而某天承担着鱼塘供氧“重任”的一块动力电表却“罢工”了,父亲心急如焚——烈日炎炎,几小时不供氧,鱼塘内的氧气的急剧减少会让鱼儿“遭殃”。沈师傅带领供电所红船党员服务队开展紧急“救援”。

  烈日下,沈师傅发现故障点在刚浇完肥料的菜地里。我有些不太好意思,想要先进去清理后再让沈师傅进去。但沈师傅摆摆手说,没事,他看着点脚下就行。于是他佝偻着胖胖的身躯,一步一步小心地靠近,在三下五除二地处理完故障,从菜地里走了出来,可脚下还是不免沾到了些污秽。我本想留他吃个晚饭好好感谢他,但他却笑着拒绝了我,露出了那颗黑黑的门牙。好奇心让我忍不住提醒他,您要注意身体呀,少抽点烟。结果沈师傅走后,他的徒弟却告诉我,那黑色并不是抽烟造成的,而是某次雨天夜间抢修时,沈师傅由于心急不小心摔倒磕到了门牙,淤血一直未散才显露的黑色。而“大牙”的名号一直流传至今,我一时语塞……

  二、会抓药的“沈医师”

  “大爷这中药您拿着及时吃,最多煮两遍。”沈师傅在仙湖951线巡视后,来到一户人家,将中药递给一位常年受胃病困扰的老人。为什么他作为一个电工,会治病呢?而且老百姓还很信任他。原来沈师傅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他曾用半年时间用向父亲学习,经常跟随父亲去山里采集草药。本想着自己多个本事可以及时照顾家里人,却不曾料到工作时还能为群众治病。自从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担负着村里70位老人的治病任务,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一天,他到仙山采药回来,听说一名孤寡老人发烧得很厉害。他立即上门诊断,原来老人连日劳作得了感冒,用采到的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来煮,老人服用后感觉舒服多了,再吃一剂,感冒就痊愈了。第一次为人治好了病,村里的人奔走相告:沈师傅跟医生一样会治病!自此,沈医师的名号便传开了。

  三、“孤独”的小说家“沈老师”

  2020年我大学毕业也进入了供电所,就和沈师傅一个班。多年后,当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给我的印象却是一个吊儿郎当的老烟枪。鞋带没系好,工装拉链拉开,叼着一根烟,跷着二郎腿和我聊着,那说话都漏风。但奇怪的是,就这样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却有不少人喜欢,尤其是年轻人。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他下班后总是待在所里,也不喜欢社交,那他一个人在干什么?在不断观察的后我发现了端倪。原来沈师傅有个爱好就是写小说。

  由于年过四十还没有结婚,他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往往在大家都下班的时候他才能安静地写作。单位对他来说,是一个承载理想摇篮。多年来,沈师傅都在写一本关于普通电力人奉献的小说,而积极工作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又积累了许多感人的素材。笔耕不辍,他已经写下了数十万字。在我上小学时,沈师傅的小说多次登报,作为村子里的第一位名人,他曾受邀在我们学校开展讲座,讲述一位老电工的感人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让我决心长大后投身电力行业。在沈师傅的影响下,泗安供电所青年员工自发组建了电力青年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自发清理街边小广告5000余次,开展校园电力科普20余次,组织“敬老陪老”活动100余次。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升了供电所辖区内居民的满意度,供电所实现了五年零投诉的目标。

  船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他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像沈师傅一样在平凡岗位的电力红马甲,在护航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仍将一路坚守、奋力前行!

  (文/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 赵吉康 郑城 朱昊 徐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