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融入企业文化落地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06 17:28:09 作者:刘俊毅 沈桂竹 陈逍潇 徐亦白 张锐峰 张宝文

  一、重要意义

  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企业文化传播推广和落地实践的形态,数字技术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融合使得员工思想文化需求更加精细化、定制化。同时,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思想文化建设及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国网浙江信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探索实施数字化融入企业文化落地工程,为推动企业发展变革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二、主要做法

  公司始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将数字化的思维、手段及技术与企业自身情况和文化基因有机结合,以数字化拓展文化载体、丰富文化内涵、保障文化安全,形成有价值的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和立体覆盖的企业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数字化呈现、数字化驱动和数字化护航,不断加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一)以数字化拓展文化载体,凝聚思想共识

  1. 以线上缓存力为抓手,整合云展馆。一是建设多功能线上展厅。根据不同主题搭建线上展区,以丰富的嵌入式图文、视频形式,提供多互动、全方位、立体化的体验,展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公司品牌价值。二是开展线上展馆参观活动。通过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公司党员群众利用网页端、移动端等多种形式参观浙江有电125周年展览等线上展馆,丰富企业文化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三是创建线上文化资源库。以“艺术库”“作品库”“创新成果库”等板块,整理汇聚公司各领域文化数据资源,为员工提供开放互动、内容丰富、方便易得的在线学习服务。

  2. 以网络传播力为载体,推广自媒体。一是打造图片文字类自媒体。高质量推广公司微信公众号,从内容规划、选题定位、分发传播、后台数据分析等方面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实现企业文化宣传广度、深度的升级。二是打造视频类自媒体。通过公司视频号,分模块配合各个重大时间节点发布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在企业文化月期间发布公司员工原创十周年主题曲《信通向未来》、公司十年历程回顾宣传片等。三是打造直播类自媒体。聚焦公司各项重大活动的台前幕后,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多平台联动的方式,实时呈现员工新年文艺汇演、企业文化月启动仪式等重要活动,打造立体鲜活的企业形象。

  3. 把握新时代脉搏,打造新文创。一是打造原创数字文化作品。员工手绘《文化地图》,串联公司各文化场馆,提炼场馆文化标识,收录文化照片及背后的故事,画册电子版与实物同步推送发放。二是创新打造个性化文创产品。将数字化、电子化的文化标识二维码印制在钢笔、帆布袋等办公、生活产品上,通过扫描可获得相关文化歌曲、文化视频,形成更大范围、更立体的企业文化推广。三是制作社交电子表情包。鼓励员工原创绘制各类表情包,生动宣传国家电网特色标识及企业文化标语,激活企业品牌形象,加深员工和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二)以数字化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变革动力

  1. 打造多元数据融合,激发员工创造能力。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大力推动电网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系统建设给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融合的理念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方式,它指导员工站在宏观视角开展工作,面对大量数据不只满足于数据的堆叠,还能够主动分析数据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问题。除此之外,基于数据融合的信息系统将原本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沟通成本的数据变得更易获取,让员工从大量低效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限的精力能够投入到更具创造性、更有价值的方面去,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 积极拥抱敏捷文化,推动工作态度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敏捷文化融入公司的方方面面。敏捷文化作为一个技术术语,投射到公司企业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倡导目标导向、持续投入,不盲目追求一步到位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不断的微小量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公司积极推动员工适应敏捷迭代、持续改善的工作要求,促进员工一方面逐渐形成积极面对挑战、乐于改变的工作态度,迈出走向更好自己的一步;另一方面不断养成重视反馈收集与总结的习惯,从工作反馈之中发现关键要素转化为能力提升的动力。

  3. 用好用户导向思维,提升员工工作认同感。传统的企业文化中通常都包含“用户至上”这一理念,公司大力推行用户导向思维模式,通过结合数字化元素使用户导向思维更进一步,在原有的尊重用户需求、无条件服从用户之外,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创新生产和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长期困扰用户的痛点难点。与此同时,引导员工关注用户根本诉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成效、降低无效工作风险,帮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积极的工作反馈,给日常工作赋予使命感、成就感,最终实现工作认同感的提升。

  (三)以数字化保障文化安全,营造清朗空间

  1. 抓实抓细专项工作,促进意识形态正向引导。一是完善网络安全舆情管控平台。建设舆情监测分析、跟踪研判、闭关管控能力,依托数字化技术实时监测互联网公司相关的社论社评、新闻报刊,增强意识形态舆情感知水平。二是建立网评员数字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数字化手段紧密联系网评员队伍,营造意识形态的坚固防线,确保意识形态风险可控在控。三是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传播。移动端、微应用、容器化技术广泛应用催生了以i国网为代表的自主可控、新型高效的传播手段,大幅提升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2. 技管结合强健体系,稳固网络数据安全阵地。一是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公司率先成立网络安全中心,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开展7×24小时值班值守,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态势。二是加强网络新技术应用。全面遵循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设计,构建覆盖省、地两级网络安全业务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网络安全协同指挥平台,为文化安全、舆情安全提供坚强支撑。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宣贯。以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平台,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持续宣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意识形态管控要求,创造安全文化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3. 数智领航多措并举,创新网络智慧监督预警。一是利用数据思维,聚焦与业务厂商的合作流程关口。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流程数据化、权力数据化、协议数据化建设,实现用权行为的透明化管控。二是利用同步思维,加强与系统单位之间的廉洁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权限异动的分布式实时监测、智能决策与协同监督。三是利用溯源思维,建立廉政风险分析案例库。以廉政监督数据样本持续训练廉政风险识别引擎,构建廉洁威胁情报库,构建人员廉洁画像,全面增强风险预控能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鲜活生动的“文化供给”实现了企业文化的数字化呈现。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建设方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改革创新,为企业文化在内容生产、员工体验、推广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员工锻炼成长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软环境。二是协同持续的“文化融通”实现了企业文化的数字化驱动。以多元融合、创新迭代、用户共创的数字化思维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打造基于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解决问题、创造成果的文化氛围,提升员工数据思维敏感性和习惯性,不断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从而帮助企业真正做到数字化驱动。三是智能稳固的“文化保障”实现了企业文化的数字化护航。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引导—管控—监督”一体的企业文化安全保障体系,为提高员工思想装备、实践技能和业务素质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管控保障,从而确保企业文化健康有序传播,不断增强企业改革、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刘俊毅 沈桂竹 陈逍潇 徐亦白 张锐峰 张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