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基建双向融合,助力白鹤滩

——浙江特高压工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07 16:27:08 作者:王龙 孔鸣 周健 张华 王凯奇

  一、重要意义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是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电等发展”指示的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需坚持党建+基建双向融合,通过党建引领畅通工程建设,政企协同获取最大支持,支部管用动员各方力量,打通了白鹤滩入浙第一站。

  (一)建设高弹性电网的生动实践。白浙特高压是构建浙江“强直强交”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将全面提高大电网互通互联水平,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有利于提高西部资源广域优化配置能力,促进浙江能源结构调整,有效提升外来清洁电力受入能力。

  (二)彰显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白浙特高压是聚焦能源消费革命、提升社会综合能效水平的重要工程,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谋求发展的有效实践,将为浙江提供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浙江高质量发展的能源保障。近年来,浙江省持续保持高增速发展,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超1亿千瓦。白浙特高压将800万千瓦清洁电力送至浙北负荷中心,提升浙江“十四五”期间电力供应能力和能源清洁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电力保障。

  二、主要做法

  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锚定特高压入浙第一站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属地履责,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开展“党建+组织保障、党建+绿色生态、党建+数字转型、党建+政策处理、党建+过程管控”的党建+基建双向融合五大体系,切实有效提升电网建设属地保障能力,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一)“党建+组织保障”,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成立各级属地保障机构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白浙特高压工程建设坚实属地保障。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工程前期及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属地保障办公室由工程属地专职人员和各供电所站联络员组成,具体负责工程建设阶段各类属地化保障工作开展。

  (二)“党建+绿色生态”,实现绿水青山和谐共存。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构建“生态+电力”发展模式,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支部联建,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多场白鹤滩清洁水电入浙宣传,绿色建筑碳足迹监测、森林碳汇活动,强调白鹤滩工程“电从远方来,来的是绿色电”的生态环保属性,以“最小影响、最大支持”原则,实现特高压与绿水青山和谐共存。

  (三)“党建+数字转型”,促成最小影响规划落地。应用数字化发展决策系统推动电网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德清空间治理数字化“多规合一”试点优势,与莫干山高新区地信局联合开发电网“数字一张图”,融合国土空间布局、城乡开发边界、土地利用规划等核心要素,实现物理电网在数字空间的全景化映射,推动电网与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城乡格局和谐共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党建+政策处理”,取得政府部门最大支持。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政府与电网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属地乡镇、街道开展支部联建,提前摸排房屋拆迁、养殖户等敏感区域,对跨越航道、跨越高速、重大陪停等风险难点,前置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进场畅通无阻。在青苗赔偿、房屋拆迁等工作中,广泛征求沿线老百姓的意见和诉求,达成“零闹访、零信访、零投诉”目标。

  (五)“党建+过程管控”,打造项目建设示范标杆。成立白浙特高压属地保障办公室,开展挂图作战,全面强化节点管控和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省市县三级责任主体,按周下达前期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细化关键环节,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节点细化到日、关键环节万无一失。实现沿线五省市实现率先取得核准支撑性文件、率先取得规划许可开工、率先完成全线贯通。

  三、主要成效

  (一)管理效益。白浙特高压工程湖州段提前三个月率先贯通,打通了白鹤滩清洁水电高速入浙第一站。切实有效提升输电工程属地保障党建+组织保障体系,培养了一支吃苦耐劳、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先进个人累计获各类表彰15人次,为后续电网建设夯实了基础。湖州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获得国家电网公司2022年度优秀项目部荣誉称号。

  (二)经济效益。数字赋能,实现技术更优、影响更小的沿县界、镇界“M”型穿越德清县域,减少了近8公里的线路绕行,减少电力投资和政策处理成本3300余万元。通过扎实的党建+过程管控,助力白浙特高压输电工程提前贯通,确保能够在2022年底与白鹤滩水电站9号机组同步竣工投产,确保清洁水电能够早日入浙,支撑浙江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效益。在沿线塔基政策处理、房屋拆迁过程中实现“零闹访、零信访、零投诉”的“三零”目标,对莫干山风景区、瓷之源遗址、高新区砂村区块等20余个重点敏感区域和60余处民俗敏感点的优化避让,将对生态环境和地方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相关新闻报道12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德清县供电公司 王龙 孔鸣 周健 张华 王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