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随着中卫市各县、乡域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也出现多元化发展,不同乡镇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类型对电力保障的需求各不相同,这给配电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网改造普遍存在“电压偏低、设备基础偏差、电网负荷规划不足”等问题,统一改造标准的配电网建设方式无法适应县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成为严重制约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农网改造方式创新,做好乡镇配电网规划工作,保障乡镇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是国网中卫供电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主要做法
国网中卫供电公司承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贯彻落实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目标,遵循抓基础、抓融合、抓特色,创先争优“三抓一创”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建+优质服务”为抓手,针对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海原、海兴”等县区农网改造的实际情况,党建引领,通过推动建立以县长为组长、村委会、农场主、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农网改造领导小组,做好项目统筹推进。通过摸清各乡镇农网改造发展现状,将其分类为“城郊型、农贸型、特色型”三种类型乡镇,分类制定农网改造方案。通过倡导“品质、产品、品牌”思维,构建农网改造“三品”联动模式。同时,完善工程监督、政企联动、安全生产“三项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两个发展”、做好“两个服务”,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动能。
一是紧抓“关键对象”,建立农网改造工作联盟。强化沟通合作,组建农网改造领导小组。改变传统农网改造工程“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以农网改造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走访、座谈、汇报、电话沟通”等形式不断加强与各县乡政府、行政单位、村委会、农场主代表的沟通,促进建立以县长为组长,用户代表为成员的农网改造领导小组,厘清各方诉求,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农网改造工程。整合资源优势,明确农网改造工作目标。协同各乡镇农网改造领导小组,召集各乡镇政府代表、村委会代表、职能部门代表、农场主代表等组织成立“农网改造同盟会”,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厘清各方的权、责、利,握指成拳汇聚农网改造统筹力量。联合开展调研,探析农网改造建设现状。依托农网改造领导小组,联合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海原、海兴”等农网改造区域的属地供电企业、政府部门、行政单位组建4个调研小组,针对各乡镇“发展定位、行政规划、地域特性、产业结构、电力负荷”等情况,按月度计划开展调研,形成“农网改造调研事项清单”,为后期协同推进农网改造工程做好排查摸底。
二是推动“多方协同”,创新农网改造联动模式。分类定制方案,推出“三型”农改套餐。依托“农网改造同盟会”联合调研结果,针对各乡镇“发展定位、行政规划、地域特性、产业结构、电力负荷”等现状,将其分类为“城郊型、农贸型、特色型”三种类型乡镇,分类制定“三型”农网改造方案。针对城郊型乡镇,重点解决农村电网设备残旧、安全隐患大、供电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低、线路损耗大等问题,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提升电网电压合格率。针对农贸型乡镇,重点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持续优化提升农网设备水平、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供电服务水平,推进农贸产业电气化发展。针对特色型乡镇,针对当地特色产业,重点满足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为特色乡镇农业推广贸易、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协同多方参与,构建“三品”联动模式。在推进实施“三型”农网改造方案的过程中,倡导“品质、产品、品牌”思维,构建农网改造“三品”联动模式,助力建设“美丽乡村”。聚焦乡镇规划,共同建设品质电网。聚焦各乡镇在“行政规划方面、招商引资方面、民生服务方面”的电力需求,在农网改造方案定制前期,特别邀请当地“环保、水利、交通、电信”等规划部门参与座谈,以电网负荷和电源规划为基础,衔接乡镇“土地规划、交通规划、通信规划”等发展规划,确保农网改造乡镇发展规划用电需求。同时,定期与乡镇、县两级政府沟通农网规划及项目储备情况,将电网项目选址选线、征地拆迁等工作任务落实到属地县、乡镇两级政府,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政府支持农网改造—电力企业保障电力需求—政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设品质电网。聚焦特色产业,共同提供产品服务。聚焦各乡镇特色产业的用电需求,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联合“乡镇政府、行政单位、村委会”等组建服务乡镇特色产业专项小组,上门走访各特色产业农场主,摸清各乡镇特色产业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定制专属供电方案和特色产品供电服务,助力乡镇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聚焦配网升级,共同打造品牌形象。将农网改造工程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县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品牌,联合农网改造各区域“县乡政府、村委会、农场主代表”,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媒体,政府官方平台、企业微信公众号、村委会公告栏、乡民口口相传,以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农网改造建设成效,加强品牌传播,实现地方政府叫好、广大客户叫好、媒体公众叫好、乡镇百姓叫好的各方满意目标,打造电网品牌形象。
三是完善“三项机制”,保障农网改造有效落地。工程建设有监督,当好“主心骨”。公司内部组建农网改造工作小组,挑选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3名员工作为项目组成员,制定月度沟通计划,通过“走访、电话”等形式沟通各乡镇农网改造工程管理人员,确认“施工进度、人员问题、资金问题、安全状况”等重点事项,定期汇报农网改造领导小组,协助解决各项实施难题。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在“人员管理、资金管理、文件管理”等方面做好信息录入和查询落实,保障农网改造工程有效推进。政企联动有章法,做好“总协调”。依托农网改造工程工作小组,通过“座谈、专题汇报、媒体宣传”等方式,主动向县、乡镇两级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居民宣传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把“农网改造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努力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农网改造升级”的舆论环境。同时,建成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人员联络机制,利用政府部门有利条件,做好农网改造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居民情感认同,营造共同推进农网改造配电网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安全生产有保障,建好“朋友圈”。以提高农网改造建设效率、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依托农网改造工程工作小组,充分沟通联系各乡镇当地行政单位、村委会,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各行政单位、村委会的权限和资源,在施工前期解决好“手续审批受限、产权纠纷、土地征用阻扰、钉子户”等协调难题,在施工过程处理好“恶意施工干扰、野蛮阻力施工”等矛盾冲突,确保农网改造顺利推进。
三、项目成效
创新工作模式,保障可靠供电。通过“三型三品”工作模式有效创新了农网改造“由外而内、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做到了“有力推动政府、有效回应诉求”,实现了把了解和响应电力需求作为县乡农网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对接了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用电方式变化需要,创新了开拓性的农网改造工作格局。衔接乡村规划,助力经济发展。根据乡镇特色分类制定的“三型”农网改造方案,精准回应了各类乡镇用电需求,极大提升了农网电压可靠率,有力保障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可靠供电,有效助力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带动了乡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2022年全年累计新增配电变压器168台、配变容量40.8兆伏安,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88千伏安,新增一二次融合设备169台、暂态录波型故指552组,优质设备应用率达到97%以上。广泛获取认同,彰显品牌形象。国网中卫供电公司坚持主动作为,针对农网改造工程进度、难题攻克等关键问题,积极与政府部门、乡村居民和媒体等相关方开展沟通,展示出了负责任、能担当的“顶梁柱”责任央企形象。通过“三品”服务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组织完善、机制健全的农网改造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政企协作效应,有效保障和服务民生,展现出了国网中卫供电公司践行“先行官”,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三型三品”工作模式实现了与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海原、海兴”县区所辖多地乡镇政府完成发展规划的对接,客户真实感受到了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不断提升,在致富、生产等方面能源保障更加可靠可信赖,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文/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中卫供电公司 刘宣烨 刘皎 孙远强 宋萍 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