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通。”嘉兴是革命红船起航地、城市能源互联网示范地。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作为南湖畔的能源电力核心企业,必须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服务“30·60双碳”目标为重点,加快城乡电网建设。“红色文化走亲”以“文化”为媒,以“走”为要,以“亲”为旨,铸魂思想共识、融入专业工作、赋能绿色循环。创新开展“红色文化走亲”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文化互动,是助力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传播企业文化增强价值认同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坚持守好“红色根脉”,根植“红色基因”,“线上+线下”立体化打造“企—企、企—校、企—村”多维“红色文化”交流模式,形成“文化走亲”的长效机制,通过夯实“三项重点”、实施“三个联动”、打造“三个平台”,构建“相熟、相助、相融、相亲”的群众文化交流格局,以“文化铸魂、文化融入、文化赋能”的发展思路为助推城乡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协同并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夯实“三项重点”,立体推进城乡共富发展模式
1.挖掘红色根脉资源优势。整合“四个100”,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贯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宣传宣讲活动。利用“红船·光明学堂”“红船·光明读书会”“百千万素质大提升”讲堂、禾光大讲堂等载体,传播正能量和鲜活价值观。
2. 搭建企业文化工作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指引,创新搭建“1+2+3+N”多维“红色文化走亲”机制,“1”指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强大思想动力;“2”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打造多层次城乡文化交流路径;“3”指开展“企业+校园+乡村”的交流协作,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N”指以点带面,构建“相熟、相助、相容、相亲”的群众文化交流格局,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3. 聚焦特色文化品牌示范。嘉兴公司坚持品牌运作,特色实践的原则,深入践行“红船精神·电力传承”特色实践,打造“红色文化走亲”品牌,发布品牌LOGO标识,增加品牌辨识度。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坚持“先进、务实、可推广”的原则,遴选出一批具有电力特色的“红色文化走亲”活动成果,认真讲好浙江电力故事,助推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成效,向公众积极展示央企负责任、勇担当的形象。
(二)实施“三个联动”,横向拓宽城乡共富发展路径
1.“企—企”联动,走出文化创造力。加强思想引领,依托“红船精神电力传承”实践基地、“山海”创意党组织基地等阵地,联合乐高集团、闻泰通讯等企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活动,积极探索提升双方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模式、新途径、新载体,发挥企业双方的业务资源、产业带动特别是在互联网、新能源、电力电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核心技术攻坚及创新项目孵化。
2. “企—校”联动,走出文化源动力。与嘉兴市南湖区教文体局和四川若尔盖教文体局等有关部门签署党建联盟协议,结对帮扶若尔盖县唐克中学,开展“澡堂革命”,唱响山海协作共同富裕“幸福歌”。根植传统,与嘉兴学院、嘉兴市凤桥中学、秀州中学等大中小学校,开展“艺术进校园,复兴新动力”文化走亲活动。组织嘉兴公司“启航明天”暑期夏令营,为学生送上《你好!会悟》沉浸式情景党课。
3. “企—村”联动,走出文化新活力。与嘉兴凤桥三星村党委建立联建机制,走进沙家浜村文化礼堂开展优秀思想文化课宣讲,开展“71路感悟初心之旅”,联动南湖红廉馆、高以永史料陈列馆合作,开展“廉风伴我行”廉洁文化走亲活动,持续传播红色廉洁文化。依托“红色文化走亲”活动,实地走访了解乡村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可行性,推动乡村电能替代、屋顶光伏项目,乡村源数字化建设。
(三)打造“三个平台”,纵向提升城乡共富发展质量
1.“线上+线下”打造文化传播平台。线上开设“云端课堂”,开辟“#红船文化使者#”专项话题,开展“红船文化使者团”沉浸式云打卡。线下依托浙江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示范基地,包含红船党员服务队展厅、红船光明学堂、“红船精神、电力传承”主题馆等阵地,开展各类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超千余人次。
2. “线上+线下”打造素质提升平台。招募一批由红船·光明文化使者、红船·光明宣讲团成员、嘉兴红船党员服务队队员、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人、浙江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两方文艺爱好者,组建“红船文化使者团”,开展“文化走亲”活动。通过城乡红船·光明驿站,电力爱心超市,面向社会“线上+线下”开展电价改革宣讲,提供能效提升、用电检查、电工培训、宣导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等用电延伸服务。
3. “线上+线下”打造优质发展平台。开展“共享幸福果共富乐淘桃”红色文化走亲暨线上主题直播助农活动,帮助村民拓宽产销渠道,推动“文化+公益”活动影响力。接入乡村负荷能耗数据、光伏发电数据、储能运行数据,对能耗、碳排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实现乡村智慧能源与碳排放管控,通过电眼安居指数、共同富裕指数等数字化产品加速乡村能源数智化改造。
三、主要成效
(一)高举旗帜,以文化铸魂思想共识,汇聚乡村振兴同心力量。以“红色文化走亲”为载体,相继推出《一抹红的绽放》《你好!会晤》《悠悠葫芦丝,声声映初心》等一系列精品思想文化课程,累计宣讲30余次,学习人数超2000人。开展“又见会晤”“笙萧和鸣”“诗画江南”“云上之武”“光影诗人”等各类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2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失独妈妈和X个电力子女”“益剪倾心”“点亮黑楼道”等志愿服务活动,与23对失独家庭开展“文化结亲”,持续服务城乡失独、独居老人,通过文化活动,增强与结对家庭的情感纽带,通过互送节目、共创节目,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增添城乡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文化底色。
(二)夯基固本,以文化融入专业工作,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通过“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强国复兴有我·洗上嘉喜”等红色文化走亲活动,促进东西协作,为村民带来切身利益。打造农业“负碳”模式、服务春耕春灌、电力数据应用等工作获国家电网、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25次。推出“电力+”系列数据产品,助力政府研判经济形势、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在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创新推出电力“三张清单”,梳理解决问题12条,区域故障抢修环比下降82%,核心区计划停电时户数下降100%,故障停电时户数下降37.51%,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5%。
(三)守正创新,以文化赋能绿色循环,增强城乡发展内生动力。紧扣时代特点、凝聚党建合力,创新打造“电网101”工作法,以“一张安全电网、一个零碳村落、一条共富路线”为目标,持续服务推进区域内城乡全自愈电网建设,用清洁能源服务好“零碳村落”,目前,已打造“电力+乡村”党建联盟23个。推出“电眼安居指数”,对城乡224处老旧小区的房屋开展安全排查。开展“供电+能效服务”,为全电景区、全电基地、全电民宿提供“节能降本”的用电方案,助推“未来乡村”绿色发展。相关工作成效相继在《中国日报(Chinadaily)》《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以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官方媒体刊发。
(文/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南湖供电分公司 王新影 汪励雯 郭晓 王春江 曹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