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数字化理念推进业务流程重塑,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业务条线,把党建制度植入业务流程,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构建驻沪央企首家智慧党建中心,与32家基层单位打通智慧党建分中心,在基层党支部、党员中试点推广移动端“先锋码”,探索以“一屏一码一终端”打通党组织、党员“神经末梢”,在组织体系上实现红色战斗力矩阵网全覆盖,推动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承担党建及各项任务。
“智慧党建”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新趋势和新手段。中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委员会党校(培训中心)高度重视“智慧党建”建设,为有效推动“智慧党建”模式建设发展与核心功能实现,“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智慧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智慧党建”使党建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党建工作从分割走向联合,党建管理从模糊走向精确,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党建领域的创新应用,是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
(二)公司建成智慧党建中心,智慧党建打造党建工作新生态,创造红色价值。公司积极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成智慧党建中心。智慧党建打造党建工作新生态,激发红色动能,创造红色价值。
(三)“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智慧党建”标准化工作及其评价体系建设是确保“智慧党建”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重要保证。“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智慧党建”建设工作实际,将有效推动“智慧党建”模式建设发展与核心功能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内涵与做法
(一)“智慧党建”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党建”的内涵。“智慧党建”旨在顺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基本对象,以党建大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促进党建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实现党建资源优化配置与开放共享,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价值共创、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深度融合,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建设。
2.智慧党建的目标特征。实现“四实五全六更”目标,即遵循实际、实用、实时、实效原则,实现党建工作全景可视、党建问题全息研判、党建任务全程可控、党建资源全网联动、党建绩效全面可评,形成组织有活力、企业有实力、员工有动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建工作更快、更广、更准、更深、更实、更强发展,构建央企党建的“红色最强大脑”。
(二)“智慧党建”的模型框架搭建
聚焦党的建设“5+2”总体布局,围绕公司战略目标,搭建“目标层+执行层+支撑层”模型构架。目标层面,坚持政治统领。执行层面,以“三式思维”推进党建数据“三流合一”。支撑层面,构建“四化”支撑保障体系。
(三)“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模型与指标
“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以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以指导性指标为主、约束性指标为辅。基于对“智慧党建”的充分理解,提出“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模型框架,主要包括八个模块的评价:党建责任制落实与组织建设情况评价;党建主要任务与制度机制落实情况评价;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情况;党建基础与保障支撑情况评价;党建特色情况评价;党建群众认可与社会影响力情况评价;减分项(负面清单);专项评价。
1.党建责任制落实与组织建设情况评价。党建责任制落实与组织建设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班子建设、党委“三大责任制落实”、党委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群团建设。
(1)对于基层党委的班子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党委班子健全,分工明确,议事决策机制明确,民主集中制得到贯彻落实;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党务部门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2)对于党支部的班子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党支部按时、按规定程序要求开展换届工作;党支部书记和班子队伍建设有力,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处)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培训,支委会成员每年参加学习培训;党支部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严格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
(3)党委“三大责任制落实”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层党建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基层党委的党管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青年。
(5)群团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党委领导群团建设(含群团组织与工作队伍健全、党建引领群团建设有机制有成效等指标)、党支部引领群团建设情况(党支部引领群团建设有机制、有举措、有成效)。
2.党建主要任务与制度机制落实情况评价。党建主要任务与制度机制落实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党的六方面建设情况评价。其中制度与机制建设情况评估,面向基层党委、党支部,党支部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情况评估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党支部自身建设制度机制等。
对于党支部的制度与机制落实情况评价指标包括:
(1)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
(2)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
(3)党支部自身建设制度机制。
3.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情况评价。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智慧党建+”建设与促进中心工作;将党员发展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情况;双带头人(党建与业务带头人)队伍建设情况。
4.党建基础与保障支撑情况评价。党建基础与保障支撑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党建标准化建设评价、智慧党建管理保障建设评价、智慧党建信息化功能与技术保障评价。
(1)管理保障体系构建:管理体系是指以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标准实现各级党组织相关智慧党建管理流程在平台系统内的编、制、修、订、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
(2)信息化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党建平台应用层包括五大功能模块(信息平台建设功能、工作平台建设功能、管理平台建设功能、学习平台建设功能、智慧决策建设功能),以推进党建核心应用数字化与智慧决策,为智慧党建中心提供平台载体支撑。
(3)技术保障体系构建:技术体系是指以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架构体系为基础,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致性、一体化和可扩展性。由于党建工作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建立开放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中技术规范评价要素包括完整性和灵活性、标准规范统一性、系统安全稳定性等。
(4)集成创新评价:“智慧党建”是提供一个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等现代传媒融合创新的平台;集成创新评价要素包括集成化程度、协同化程度、创新性等。
5.党建特色情况评价。党建特色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党建示范点建设、党建品牌化建设。
6.党建群众认可与社会影响力情况评价。建群众认可与社会影响力情况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群众认同、当媒体报道、荣誉(奖励)获得情况等。
7.专项评价。专项评价主要包括“五全五心”评价、“三通”评价。
(1)“五全”与“五心”包括:通过党建管理和企业管理在业务流、数据流、价值流实时融合,实现“五全五心”(全景看、全息判、全程控、全网动、全面评,通人心、知人心、正人心、聚人心、励人心)的“智慧”效果,打造企业转型发展的“红色最强大脑”。
(2)“三通”包括基层贯通、业务融通、人心相通。基层贯通,建设“一云一网一中台”红色智慧大脑,强化组织覆盖、织密一张网;破除资源壁垒、汇聚一朵云。业务融通,围绕电力民生服务和企业发展,建设以智慧党建中心为红色大脑的八大应用生态系统,实现党员力量调配和效果呈现,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保障业务发展的实用价值。人心相通,聚焦“正人心”,做到正则有品质。聚焦“通人心”,做到通则有机会。聚焦“知人心”,做到知则有治理。聚焦“聚人心”,做到聚则有归属。聚焦“励人心”,做到励则有温度。
8.减分项(负面清单)
减分项(负面清单)主要包括党员违反党纪国法情况、发生生产安全事件情况、发生群体不稳定事件情况、出现负面事件被媒体报道、信息安全问题等。
(四)实践关键点
为确保“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应用实践,中心组建“智慧党建”建设评价组织,成立党建工作考核组、党支部工作考核组,并明确指标体系,设计指标权重。指标体系按照智慧党建工作特点及工作要求分别赋予权重。后期可通过专家意见并结合试点试评,优化各指标权重,并逐渐完善指标体系。
三、实施效果
在公司推行智慧党建探索的基础上,“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已完成总结提炼、应用试点的落地实施与实践应用。该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一)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实用性、实效性等,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成果可用于指导“智慧党建”建设工作实际,可将有效推动“智慧党建”模式建设发展,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二)推广价值。“智慧党建”建设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可适用于国网范围内企业单位、国内不同行业的“智慧党建”建设开展,对开展国企党建工作和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文/中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委员会党校(培训中心) 周大鹏 施剑锋 杨玉璨 傅琰 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