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春巢情 党建向“新”而行春巢以“质”致远

发布时间:2025-07-31 17:09:23 作者:宋贤睿 赵刚 李正波 张悦 范荣琴 王子瑜 李方宇 夏永琴

  当前,县级供电公司业务执行模式逐渐向“高安全高效高质”转变。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国网巢湖市供电公司党委持续深化“旗帜领航”党建工程,推进“党建+”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于项目推进、思想淬炼、团队精神塑造等方面,在全省首创“春巢”创新团队,团队定位明确、蓬勃生长,现有全省劳模、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新进大学生120余人,涵盖运检、调控、农电、营销、调度等所有专业,团队承担课题研究、科技专利、发明创造、QC成果研制和发布、人才培养、科奖申报、成果转化等内容,围绕基层生产“难点、困点、堵点”合力攻关,共创“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氛围。

  一、实施背景

  (一)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

  (二)助力国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个关键,在强化自主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

  (三)树牢“更规范、更融合、更有力、更出彩”党建工作导向,形成党建+春巢深度融合的核心动力

  质量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安徽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品牌新势能”,开展品牌建设系列活动,巢湖供电公司“春巢”团队不仅是创新者的家园,更是质量活动创新引智的阵地。在“春巢”的百花园里,有很多带着乡土气、冒着热乎气的“首创成果”将化作优质电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应用在江淮大地上。

  二、主要做法

  (一)提“质”引“新”创品牌

  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省公司“忠诚、实干、创新、争先”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巢湖供电公司以培养青年人才,提升青年精神素养为主线,将原先的“李攀峰创新团队”“鹏程创新团队”等三支团队全新整合,于2022年5月组建成全省电力系统第一支“春巢”创新团队,下设运检、调控等9支分队;2023年3月,成立科技专利分队,下设1支科技“先锋队”;2023年12月,成立“启明星”讲解员分队。

  (二)“春巢”文化传四方

  传播春巢好声音。团队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视频号,记录每一次活动、每一场比赛的难忘瞬间。搭建春巢好平台。公司党委始终追求“首领效应”,注重搭平台、建机制,全面保障创新成果“选育用”全过程。建立“三心”论坛,实现争先、领先、率先。“三心”即“智心”青创论坛、“匠心”劳模讲堂、“初心”课题实践。“躬行”实践出真知。将创新课堂搬到生产现场,关注热点、对焦痛点、频出金点,切实解决生产一线的重点难点问题。打造春巢好家园。2024年1月15日,春巢基地启用,这是公司第一座集“创新研究”“实践课堂”“线上发布”“对外展示”“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展厅;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阵地,孵育创新成果的基地,托举青年人才的高地”。

  (三)以“春巢”育“新苗”

  塑造一批创新工匠。以“忠诚、实干、创新、争先”为主题,开展涵盖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专利挖掘和撰写、绿色低碳转型、空气储能、虚拟电厂、智慧化输电、数智化坚强电网、无人机等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培育一批多面能手。挖掘年轻人的特点、优点和亮点,引入舞台、注入动能等,让春巢骨干在各项工作中“扛大旗”“挑大梁”,在任务实施中锻造领军人才。

  发掘一批科技新秀。两年前,公司会写专利会搞发明创造的寥寥几人,面对“资源缺乏、项目空乏、市场疲乏”等困难,2023年3月,在对“春巢”进行精准细分后,成立全省第一支“春巢”科技专利分队,主打“科创”牌,培养出如王子瑜、李方宇、汪文豪等一批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小能手”,专利实现从无到有、从实用到发明、从普通发明专利到高质量发明专利的“华丽转身”。

  建立队员成长积分体系。根据队员入队年限、工作表现、创新成绩等,结合公司实际建立队员成长积分体系,通过队员常态登记、分队半年审核确认,对队员进行赋分管理,接受广大公司员工监督评价。

  开展先进典型培育选树。每年遴选2名队员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配备政治站位高、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先进典型担任思想导师和技能导师,开展技能培训、实践指导。

  (四)春巢风景独一好

  甘洒热血献春秋。每一份工作的完美呈现;每一项成果的深度钻研;每一个细节的认真推敲;每一次深度的思想碰撞,无不包含着大家不计得失的无我忘我;不分昼夜的专业敬业;不厌其烦的精雕细琢,大家用担当和作为履行使命,用执着和勇气破解难题,真正成为有奉献情怀、有使命意识、有思想厚度的“潮头者”,他们也在各个岗位发挥着“先锋者”“排头兵”作用,为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直击难题研成果。聚焦以解决现场工作困难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全方位打通成果形成、成果授权、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的系列流程,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往实用化发展。科技主导激活力。为切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激活县级供电公司基层创新创造动力,从“实、效、能、育、美”5个着力点,实现管理水平、价值创造、服务效能、能力素质、形象价值全方位提升。实施“一专业一项目”。

  “星星伴月”谋专利。公司专利创新点多、适用性强,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保护体系不够标准、专利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现场工作实际困难的技术方法未起到保护作用。

  深化合作促双赢。充分学习省内外优秀科研强队的方式方法,充分加强与科研强队间的友好关系,充分提高融入科研强队项目及专利的积极程度,做到“走出去,带回来”,充分利用“他山之玉”,重点在无人机、机器人算法规划、空气储能、虚拟电厂、负荷预测、智慧化输电等领域提供“春巢”力量,实现科技共赢。

  (五)勇立潮头春满园

  “春巢”创新团队围绕“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质生产力、供电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前沿科技,建立“靶向研究、定期交流、日常沟通、成果反馈”常态化运作机制,涌现出一批基于电网前沿领域且解决现场实际困难的创新成果,在“小现场”中推广应用,在“大比赛”中争优获奖,把基层的业务困难转化为提质增效的竞争优势,形成善于从现场发现问题、熟练应用管理方法,不断解决问题并总结提升的创新氛围。

  三、实施效果

  (一)春巢育苗,有为有位

  公司党委要求:要将春巢打造成人才聚集高地、向往之地、成长之地和脱颖而出之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公司积极构建结构优、素质强员工队伍,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深入实施“三大赋能”(组织、人才、激励赋能),有力推进三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工程、电力工匠塑造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聚焦人才“选、育、用、留”,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挖掘一线核心骨干,推动“三大发展”(电网科技创新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员工全面发展),

  (二)春巢成果,汇聚“新”力

  打造科创名城,“春巢”搭台引凤,为地域发展提升向“新”力。汇集各方资源力量,打造更多标志性、突破性的特色亮点和经验成果,打造“高峰”、形成“高原”。2024年6月17日,安徽省电力公司工会主席吴剑鸣对“春巢”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春巢创新团队品牌效应强、工作成效实,员工精神面貌好、成长提升快,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把春巢打造成全省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社会责任,春巢担当

  1.接续助力乡村振兴。有力确保供电所进位。具备透过“盆景”看“风景”的能力、拥有复制“盆景”为“风景”的思路,以长效机制建设、对标管理、星级创建为抓手,加快供电所“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供电所对标排名全省前10名。

  2.拓宽创新场景应用。针对巢湖临山环水的区位优势,积极做好水文章,激活水资源,在姥山电力先行岛等场所开展试点,积极引入分布式光伏调节控制、智能微电网、空气储能等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为创新成果提供“试验田”,力争在更大平台上“亮相发声”。

  3.“筑巢”安家更暖心。高标准组织召开首期电力“筑巢”政企客户圆桌会,全市首创建立“一企一群”专属服务机制,全省首创并发布了“工业活力电力指数”,“政企电”联同的保供模式进一步强化。

  (文/国网巢湖市供电公司 宋贤睿 赵刚 李正波 张悦 范荣琴 王子瑜 李方宇 夏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