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青年学社”为载体的青年创新工作 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3 16:02:48 作者:张颖梅 刘虎 刘力夫 骆大军

  一、重要意义

  创新是民族不断强大的驱动力,是国家不断强盛的推动力,更是青年不断成长的原动力。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烟台供电公司”)持续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把团青工作纳入大党建工作格局,落实“带”的责任,完善“带”的机制,增强“带”的效果,确保党建与团建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架桥、充电赋能。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团委以青年创新工作为切入点,发挥共青团跨组织、跨专业优势,以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升青年业务本领、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为目标,策划开展以“青年讲堂”“青年论坛”“青年学堂”为主要载体的“青年学社”,“点线网”协同发力,“讲论学”一体部署,不断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提升青年创新能力,厚植青年创新沃土,发挥青创人才培养工作最大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三个点”提升,“青年讲堂”聚合力。

  锚定素养提升“根本点”。紧盯青年骨干培养“一个目标”,用好理论研习和跟踪培养“两个抓手”,发挥理论学习、创新实践和示范带动“三个作用”,以交流讨论、辩论赛、外出研学等形式举办“青年讲堂”大研讨,创新引领的形式更加多样,竞相创新的氛围愈加浓厚。

  找准专业突破“关键点”。找准团青专业融合赋能的角色定位,举办“如何有效压降频繁停电”“立足岗位做贡献,优质服务我能行”“核心业务我来讲”等专业类讲堂,基层一线青年分享突破难点问题的经验做法,优秀讲堂成果在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创新工作管理委员会”工作例会集中展演,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一批技能过硬、善于表达的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激活一专多能“突破点”。在讲堂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以团委指定讲堂话题和青年投票优选话题两种方式,尽可能涉及多专业,吸引青年职工广泛参与,不同专业青年根据各自业务进行讲解分享,探寻不同工作领域的创新案例和优秀成果之间的创新结合点,触类旁通充实专业知识储备。

  (二)突出“三条线”根植,“青年论坛”增动力。

  抓好先进典型“导向线”。举办“榜样面对面”“青春在重点工程中闪光”等青年创新典型事迹分享会,引领青年在分享中成长、在碰撞中学习、在传播中传承。在公司网站开发“星火思享汇”青年榜样宣传专栏,挖掘基层青创达人及青创团队的典型事迹,形成班组有榜样、支部有典型、公司有先进的生动局面。

  捕捉热点节点“放射线”。结合当前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等社会热点,举办“科技引领·创智青春”“智青春·创享未来”青年论坛,论坛设置“小话题”交流、“矛盾交锋”研讨,帮助青年了解高耗能企业等客户需求难点、痛点及数字化转型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青年对创新趋势的领悟力,激发执行力。

  锻造青年担当“责任线”。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团委联合公司“创新工作管理委员会”专业组成员部门,协调完善青年员工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机制。组织青年在创新工作室、青年之家开展“围炉话创新”“青创赛模拟论坛”“青创赛优秀项目展演”等活动,公司团委和组织部、发展部等部门联合开展“博士创新研讨暨青创课题推进会”,组建专家团队跟进指导,跟踪储备一批优秀青创项目,质效并举推动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创效热情。

  (三)强化“三张网”赋能,“青年学堂”强引力。

  搭建人才帮带“师资网”。在创新课题征集上,坚持问需青年、问计青年,量身打造学堂教学活动。结合青年思想导师帮带机制,建立导师库,指导青年开展专业创新课题研究,把脉青年创新思想动态,掌握青年在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途径方面的制约因素,保证学堂内容“对症下药”。

  织密服务青年“关爱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不断丰富“青年学堂”载体,加强与创新企业、高校等各方合作,采用“实地参观+交流研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创新交流研学,带领青年走进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创新型企业,为青年提供深入创新前沿、直面最新成果的机会,不断激发创新热情、拓展创新思路。

  深耕典型引路“价值网”。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资源优势,开展“劳模帮带·创新传承”活动,从技能实践、成果孵化等多方面对青年员工进行全面培养。在国网烟台供电公司网站主页开辟“智汇青年·聚力共享”板块,选树立得住、叫得响、打得赢的青创个人和团队典型,打造青年创新比拼的内循环生态圈,推动创新典型故事化呈现,营造争先创新、岗位建功的浓厚氛围。

  三、主要成效

  一是青年创新期盼诉求精准对接。“青年学社”坚持问题导向,对接青年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在责任上,精准对接青年想创新创效却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的现实,为青年创新工作标注了“新航标”;在能力上,精准对接青年能力素质和创新素养短板,为青年成长规划了“新目标”;在组织上,精准对接青年对团组织依赖度不高的状况,为青年创新成长建起了“新家园”,有力地促进了青年的全面成长和快速成才。自“青年学社”方案实施以来,帮助青年设立创新目标408个。

  二是创新模范引领效力广泛增强。通过发挥青年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创新,引领更多青年员工以创新创效为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极大促进了“横向部门专业联动、纵向省市县公司一体”的全员创新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青年学社”在创新实践中得到深化应用,烟台市县公司青年骨干迅速成长,成立30余支青创团队,参与创新工作的青年员工多达500余人。

  三是青年人才遴选培养显著强化。通过把广大青年创新的思想脉搏摸清、把制约青年人才成长的问题找准、把服务青年攻关高精尖技术的对策提实,有力推动了国网烟台供电公司青年创新工作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青年学社”不断拓展了青年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模式,遴选培育出一批在各专业领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青年技术骨干,8名青年入围“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评“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等国网公司级荣誉,吸引鼓励更多青年员工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新业务新技术研究,发挥青创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大效能。

  四是青创成果数量质量大幅提升。“青年学社”的各项活动开展把青年创新思维优势转化为创新工作优势,通过遴选课题、导师帮扶、项目扶持等方式,市县公司范围内共打造优秀项目52个,数量达到历史最多,实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创赛”金奖“零的突破”。此外,国网烟台供电公司获得多个高级别青年创新奖项,1个项目获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0余个项目在省级青年创新创效大赛获奖,为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向“大而强、大而优”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中挺膺担当。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张颖梅 刘虎 刘力夫 骆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