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运河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4 11:19:42 作者:杨广辉 徐雯静 郭雅淑 刘志栋 李鑫 邵爱廷

  一、重要意义

  山东临清,三省际会,运河明珠,自古“繁华压两京”。古老的运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临清人民,积淀出深厚的运河文化,推动临清经济社会不断在历史的大潮中勇立潮头,阔步向前,成为鲁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改革开放以来,临清形成了以轴承、纺织、机电等产业集群为龙头,特色文旅、现代农业(桑黄)、国际物流(陆地港)等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多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清市供电公司坚持央企担当,履践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厚植企业文化沃土,积极探索供电服务新模式,提升企业发展新质效,在运河文化哺育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深挖运河文化价值、打造运河文化名片,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运河文化有机融合,高效构建临韵·清澜思政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以文铸魂,提高政治站位“高度”

  1.把握一个“实”字。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一个“实”字,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专项调研小组,创建“运河文化资源库”与“运河文化应用案例库”,通过问卷调查、考核评估等手段,深入调研分析公司过去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针对性地更新、完善思政教育计划,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聚焦一个“融”字。找准政治教育与运河文化间的有机融合点,将新的思政模式融入“三会一课”、作风建设、党员夜校等教育课堂,丰富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深挖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清平县委旧址李圈村红色教育基地、卫东县委旧址营子村红色教育基地等革命基因文化,以及运河钞关、季羡林先生纪念馆、临清文化贡砖烧制技艺等临清当地传统基因文化,将其融入党建思想教育工作。

  3.用好一个“活”字。坚持以“活”字为靶向,激发员工学习兴趣,保证工作成效提升。

  创新教育模式。建立“调查研究—方案制定—工作开展—评价考核—问题反馈”的体系化、循环化的创新循环模式。

  创新教学形式。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学员担任讲师轮流教学、小组互动教学,变单一理论教学为红色基地、田园村庄、施工一线的实践教学。

  (二)以文弘业,赋能企业发展“速度”

  1.抓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效率。抓强过程管控。抓强企业管理的过程管控,制定并实施“明察暗访”、“四不两直”、节假日值班检查、“一口清”检查等监督管理方案。

  抓严考核管理。组建绩效考核评委会,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公开考核标准与考核流程,以公示的方式,让考核情况一目了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司决策的重要衡量因素。

  2.抓转型,增强企业生命活力。公司定期召开绿色能源转型务虚会和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关于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指示精神。

  注重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协作,在全市率先促请政府出台《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实施方案》,与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局形成联动机制,提升新能源并网工作透明度,实现政府“双碳”指标平稳落地、电网运行调度“填谷削峰”、光伏开发企业投资盈利三方共赢的局面。

  3.抓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提档”。电力先行,助力重点项目“加速跑”。公司积极投身于鲁西国际陆港、桑黄产业园建设、东宛园建设、美食文化节等重大项目的保供电工作,坚持在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以电力为引擎,助力当地重点项目加速完成。

  电力护航,助推文旅经济“火出圈”。配合响应临清市委大力发展中洲古城、美食文化节,以及宛园、舍利宝塔、钞关等市域内4A级以上景区和乡村特色旅游政策,提前制定夜间全电景区保电方案,在重点时段的现场蹲守与安全巡视工作,增设旅游景区充电桩等措施,让游客游得开心、赏得尽兴。

  (三)以文促干,延展为民服务“深度”

  1.瞄准“点”。强化“共识点”。以魏湾镇李圈村等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切实做好党员争先引领、职工同步参与的思政“共识点”。组织党员前往临清各红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现场党性教育”工作,让党员职工在唱红歌、看视频、听解读中学习历史知识、感悟红色精神。

  咬准“需求点”。在为民服务工作过程中,以人民群众生活与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行动指向,深入到居民小区、田间地头、厂矿企业车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保证工作开展见行见效。

  聚焦“困难点”。及时发现公司基层员工在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瘀点、堵点、困难点,以服务工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逐条分析问题原因,实打实拿出解决对策,备齐备好为民服务“工具包”。

  2.缩短“线”。办电业务时间线。为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整体工作时间。对客户发现的用电需求,要做到“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第一时间填写工作报告。

  办电业务流程线。为进一步提升办电效率,不断优化办电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简化为“三步走”,即画好“明白纸”(目标)、做好“清单册”(任务清单)、用好“透明书”(总结成果、公开结果)。

  3.拓宽“面”。合作面。坚持做好“共建联创促发展”工作,以国网公司“村网共建”示范点——魏湾镇李圈村带动、打造唐元镇美丽乡村——“营子村服务站”,实现1+1+6年内建成8个成熟“村网共建”示范点,实现多点建设,全面辐射的新局面。加强公司“两代表一委员”与地方政府各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合作,努力担负起“电力卫士”与“中间联络人”的职责与使命。

  服务面。深化应用电力人民调解委员会,利用多方资源优势,为临清当地居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最美和谐乡村的创建提供法律、电力、专家等多方面帮扶。

  (四)以文润心,强化队伍建设“精度”

  1.培育团结协作之根。定期开展“书记谈心”、作风自检等活动,对有生活困难、违法违纪、情绪不稳等情况的党员进行及时约谈,在沟通与交流中发现问题根源。不断健全公司内部服务机制和体系,建设“公司员工诉求中心”、心理咨询室等,为公司员工提供问题反馈、心理咨询、化解纠纷等服务。

  2.着力走好创新之路。培养党组织成员创新能力,激活人才创新动能,建立“143”工作计划,其中:

  “1”即一个导向,坚持以“用”为导向,在党内开展“党建赋能·人才登高”计划,培养党员创新能力,建强组织队伍实力。

  “4”即创立领导班子挂帅出征、专业部门揭榜领题、专家人才示范先行、绩效办法专项考核“四项机制”,组建创新柔性团队,依托公司“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前提基础与机制保障。

  “3”即三个方面,聚焦“创新氛围塑造”“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速创新成果在公司内部的转化。

  (五)以文助廉,加大修身倡廉“力度”

  1.举孝廉。以优秀党员干部职工为“示范教本”,创新“三个一”新模式开展家庭助廉护航“临电清风”活动,采用“三分四谈”工作法。

  2.塑环境。深挖“廉政”主题相关的廉吏、廉诗警句、遗址遗迹,以公司文化墙、文化角、廉政文化展览馆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

  3.践行动。以“文化宣讲”“走访下乡”“经典再现”“挖掘典型”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工作。

  “文化宣讲”。公司先进劳模作为讲师,在公司各个部门开展“廉政”主题文化宣讲活动。

  “走访下乡”。组织开展“送廉下基层,纪律大宣讲”、“知畏、知止”警示教育活动。

  “经典再现”。灵活运用临清社火龙灯、临清驾鼓等当地非遗民俗文化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展现廉政文化故事与廉政文化思想。

  三、主要成效

  站稳政治立场,倡树清风正气完善公司治理,助力地方经济践行企业宗旨,擦亮公司品牌强健组织队伍,提升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建设进程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清市供电公司 杨广辉 徐雯静 郭雅淑 刘志栋 李鑫 邵爱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