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谱好“选、育、讲、评、用”五部曲唱响理论宣讲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5-07-14 18:09:28 作者:王毅恒 闫亮 刘宗中

  一、重要意义

  作为联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理论宣讲是传播的党的声音、凝聚社会共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让理论宣讲更具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得到群众认可、引发情感共鸣,是当前理论宣讲工作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曹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曹县供电公司)聚焦理论宣讲大众化普及化特点,在宣讲人才选培、管理机制优化、宣讲方式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以学促讲、以讲促干,全力谱好“选、育、讲、评、用”五部曲,唱响理论宣讲主旋律,避免理论普及“水过地皮湿”。

  二、主要做法

  (一)谱好“选”字曲健全人才库。一是健全人才库。聚焦“青年职工、先进模范”两支队伍,持续塑强“主力军”,选好“预备队”。大力实施理论宣讲“浸润”行动,连续5年组织召开青年员工“凝‘新’聚力,逐梦起航”座谈会,上好“职业生涯第一堂课”,系牢“人生第一粒扣”。主动邀请劳模骨干、先进人物与青年职工面对面谈理想、讲规划,通过“列席听、深入谈、上台讲”,逐步激发广大青年职工学理论、当讲师的浓厚兴趣,提升团队“造血”能力。畅通“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评荐”三种渠道,滚动更新理论宣讲“两单一库”(先进典型年度清单、青年职工人才清单、宣讲团队人才后备库),多措并举确保理论宣讲队伍人才不断层、思想不脱节。

  二是严把选用关。推行讲师“能上能下”机制,立足“群众反馈、听众意见、大众评价”三个维度,细化“理论宣讲人才评价量化清单”。坚持讲师聘用“末位淘汰”原则,下发“理论宣讲调查问卷”,结合宣讲次数、内容评价、意见反馈、创先争优四大考评模块,按年度张榜公示,收紧人才选拔“入口”,放宽宣讲队伍“出口”,营造“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二)谱好“育”字曲搭建成长梯。一是备齐“课程表”。依据时代特色、行业特点、个人特长,量身定制党的理论、历史文化、思想道德、时事政治、党性教育、政策法规6类科目,常态化纳入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党员教育培训、党建月度重点任务三项清单,与生产经营业务同推进、同考核、同部署,着重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依托“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优势,邀请市县理论宣讲团成员到公司联合举办“专家教授进企业”主题讲座12场次,通过跨单位联学、联讲、联建,培养理论宣讲人员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与生活接轨的专业能力。

  二是上好“传承课”。秉承“个人自愿、组织牵线”原则,鼓励6位新老理论宣讲人员开展“师带徒”活动,通过设置理论宣讲“AB”角,举办电靓“红三村”实景党课,“体验式”教学助力青年宣讲人员成长成才。积极引入外部资源,设立“天阔书院电力读书交流联谊点”,举办系列“文化沙龙”及“读书分享会”,邀请当地“宣讲达人”一对一辅导交流,帮助宣讲人员快速掌握宣讲技巧、夯实理论基础。

  (三)谱好“讲”字曲唱响主旋律。一是讲好时代命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等时代命题,借助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及专题党课,推动形成“领导班子带头讲、劳模先进示范讲、支部结合实际讲、专家教授补充讲”的理论宣讲一体化格局,确保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传达到位、覆盖全员,以讲促学帮助干部职工实现从整体把握到细致了解再到高效落实的层层递进。

  二是讲好百姓故事。精准把握理论宣讲大众化、普及化特点,组织举办“理论宣讲进乡村”系列活动、着重培养一批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的理论宣讲骨干。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职工”等故事宣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党史党纪教育和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曹县“三村斗争”“大水牢惨案”等“红色故事”为基础,统筹青年、妇女、离退休党员、在岗职工等不同受众差异化需求,采用快板、皮影、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量身定制“菜单”,主动“送菜上门”,确保理论宣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讲好线上课堂。统筹内外线上资源,用好“两微一端”“一站一堂”(微信、微博、客户端,内网网站、“国网学堂”),创新开设“一图读懂党的精神理论”“我和我的支部”“电网青年讲党课”等宣传专栏,政企联动向“学习强国”“灯塔-党建”等官方网络平台推送优秀视频、图文作品,全面打造党员职工理论宣讲“指尖阵地”,进一步提高党的创新理论覆盖面和触达性。

  (四)谱好“评”字曲强化引领力。一是完善梯队建设。推行理论宣讲队伍“后备、骨干、导师”三级进阶模式,强化绩效考核正向激励作用。将理论宣讲工作开展、人才培养成效与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党员评先选优挂钩,统筹考虑“个人荣誉、宣讲成效、群众反馈、组织意见”四个方面,结合年度量化清单,滚动更新评价结果。合理分配宣讲场次、推荐参加各级比赛活动。完善跨梯队帮扶机制,实施“不同年龄、不同经验、不同阶段”差异化管理,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做强团队“有生力量”。全力打造“后备人才夯实根基、骨干人员担当主力、宣讲导师塑强品牌”的“金字塔”发展模式。

  二是强化典范引领。优化人员配置,成立跨梯队讲师小组,推荐3名“中国好人”“全国向善向上好青年”“山东省首席技师”担任组长,以自身故事感召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将先进典型吸纳为宣讲能手,将宣讲骨干培养成新的典型,实现发展与推优并举,用标杆引领思潮。

  (五)谱好“用”字曲提升战斗力。一是坚持学以致用。将经验技能分享列入理论宣讲重点科目,推动专业技术与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合,引导全员养成善思善讲的工作习惯。充分发挥团队人员宣讲主力与专业骨干“双重身份”优势,常态化组织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担任“安全日”活动讲解员、开好作业现场“班前会”,争当党性教育和反违章的“先锋兵”。系统梳理典型经验做法与个人优秀案例,持续完善理论宣讲阵地。建成“好人文化馆”和“廉政教育馆”,将宣讲理论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谱系。

  二是坚持双向“反哺”。强化理论宣讲工作与公司各项业务的协同联动,将“专业大讲堂”“QC成果”“品牌故事大赛”“新闻主播大赛”等系统内外部宣讲竞赛活动作为磨砺团队成长的“试金石”,积极担当主力,争评“金牌讲师”“金牌主持人”“金牌课程”等多项荣誉,实现个人发展与公司荣誉双向“反哺”、齐步登高。

  三、主要成效

  一是理论学习成效显著提升。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党建工作联系点、所在支部讲授党课7人次,理论宣讲团队成员深入一线班组、产业村镇开展“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活动等16场次。公司先后获评“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菏泽市基层理论宣讲表现突出集体”。政企协同建成“天阔书院电力读书交流联谊点”及“菏泽青年宣讲学院曹县分院”,党员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不断提升,理论宣讲品牌优势逐渐凸显。

  二是理论宣讲团队人才辈出。组织成立“星火”理论宣讲团,发掘培育12名专业人才与先模人物担当宣讲骨干,3人被评为“中国好人”,2人获评“山东好人”,3人分获“第一届菏泽市青年创新创效竞赛职工组管理创新类银奖”“菏泽市2023年度岗位学雷锋标兵”“菏泽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在市县举办的理论宣讲比赛中3次斩获佳绩。

  三是理论实践转化成果丰硕。公司2门专业大讲堂入选山东省电力公司“金牌课程”,2人获评为山东省电力公司班组大讲堂“金牌讲师”。1项QC成果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四十四届QC活动发布。1项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获评“电力行业文化创新典型案例”。

  (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曹县供电公司 王毅恒 闫亮 刘宗中)